第112章 斩草除根(1/2)
黑暗吞噬了张奇的背影,又将他吐了出来。
他尚未走出御书房所在的宫苑,身后便传来急促而压抑的脚步声。那名老太监追了上来,气息微喘,却不敢大声。
“张大人,留步。陛下……陛下又宣您回去。”
张奇停下,没有回头,沉默地站在原地。夜风吹动他的衣角,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挽留。片刻后,他转过身,重新向那片灯火通明的殿宇走去。
门,虚掩着。
他推门而入,殿内比他离开时更加安静。那盆烧着账册的火焰已经微弱下去,只剩下猩红的炭火,苟延残喘。皇帝依然坐在龙案之后,一动不动,像一尊玉石雕像。
但殿中多了一个人。
一个女人跪在离御案三步远的地方,身形纤细,穿着一身毫不起眼的深色宫廷女官服饰。她跪得笔直,头微垂,双手平放在膝上,整个人仿佛与地面的阴影融为一体。若不是殿内烛火晃动,勾勒出她紧绷的轮廓,几乎会让人忽略她的存在。
张奇进来,她没有动,甚至连呼吸的起伏都未曾改变。
“你回来得正好。”皇帝开口了,声音平直,不带任何温度,“认识一下。这是皇城司指挥使,杨莺。”
跪在地上的女人这才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并无殊色,却也绝不会让人忘记的脸。她的五官清淡,唯独下颌的线条,透着一股不容错辨的坚硬。
“张大人。”她开口,声音和她的人一样,平淡、干净。
张奇没有回应,只是看向皇帝。他被召回,绝不是为了认识一个同僚。
“就在刚才,”皇帝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令人心悸的声响,“皇城司送来急报。刺杀你的那批人,身份查实了。”
皇帝顿了顿,似乎是在品味这几个字的重量。
“不是寻常的死士,是‘十二连环坞’的人。”
十二连环坞。
这个名字一出,连张奇的身体都出现了刹那的僵硬。这不是一个江湖门派,而是一个盘踞江南水路,由盐枭、水匪、亡命徒组成的庞大黑色联盟。他们是江南世家手里的另一把刀,一把用来处理所有见不得光的事情的脏刀。
“他们派人来京城,刺杀朕的前任官员。”皇帝继续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里捞出来的,“这不是警告,张奇。这是在告诉朕,他们的手,已经可以伸进皇城,可以随意取走朕身边任何人的性命。”
“他们是在告诉朕,朕的这把刀,他们想什么时候折断,就什么时候折断。”
皇帝站起身,这一次,他没有踱步。他走到那女人身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杨莺,你是皇城司的指挥使。你告诉朕,要拔掉十二连环坞,需要什么?”
杨莺依旧跪着,仰头回答:“回陛下。十二连环坞并非一体,而是十二家最大的水路枭首组成的联盟,背后是江南陈、林、王等数个大族。他们控制着私盐,走私,漕运之外的水路运输。要拔掉他们,皇城司需要至少三倍的人手渗透,耗时一年以上,绘制出他们的人员和航道网络。之后,需调动江南大营一万精兵,水师三千,封锁三江入口,再分兵清剿。即便如此,也会导致漕运中断,江南米价、盐价飞涨,激起民变。地方官员,必定上书弹劾。”
她语速平稳,将一切利害剖析得淋漓尽致,像是在背诵一本陈年的卷宗。没有情绪,只有事实。
“一年?”皇帝笑了,那笑意里没有任何喜悦,“朕等不了一年。朕一天都不想等。”
他转过身,看向张奇。
“张奇,你呢?朕若要你去做,你要什么?”
“臣不要兵,也不要皇城司。”张奇的回答简单得近乎无礼。
杨莺的背脊,似乎又挺直了一分。
张奇仿佛没有看到她的反应,继续说道:“臣要一道旨意,准臣在江南设立‘清吏司’,名义上,是清查江南吏治。臣还要一个人。”
“谁?”
“江南织造,孙怀恩。”
这个名字让皇帝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江南织造是宫里派驻在江南的内官,负责为皇家采办丝绸,是皇帝的家奴,也是皇帝在江南最隐秘的眼睛和钱袋子。
“他有什么用?”
“陛下断了那些人的财路,他们便要从别处补。孙怀恩替陛下看着江南的钱,他一定知道那些人新的钱从哪里来。找到钱,就能找到他们的命脉。”张奇答道,“至于十二连环坞……一群水匪而已。没了世家大族的银子养着,就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