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迁居静养(1/2)
程威的笑声戛然而止。
他死了。
没有中毒的黑血,没有狰狞的表情。他就那么靠在虎皮椅上,头一歪,断了气。像一截烧尽的蜡烛。
杨燕上前,探了探他的鼻息。冰冷。
一名队员检查着程威的口腔,很快有了发现。“大人,牙里藏的,是‘见血封喉’的毒。”
“搜。”杨燕的命令只有一个字。
整个总堂被翻了个底朝天。暗格、夹层、地道入口,所有可疑的地方都被一一撬开。结果却令人失望。除了金银财宝和普通的兵器,再无他物。
程威口中的“猛虎”,那件能让王家甘愿牺牲一切也要送走的东西,不见踪影。
“大人。”张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快步走进大堂,身上的衣服还带着清晨的露水,“城里的网已经收了,王家的人一个没跑掉。但是……”
“说。”
“王家的账房,在被抓前,烧了一批账册。我们只抢救出来几页残篇。”张奇递过来几张焦黑的纸,“上面反复提到一个名字,‘陈家’。”
杨燕接过纸片。上面的字迹大多模糊不清,但“江南陈氏”、“苏绣”、“丝绸”等字眼,还能勉强辨认。
“江南陈家?”杨燕的脑子飞速转动,“做丝绸生意的那个?”
“对。”张奇点头,“富甲一方,是江南数一数二的豪商。可他们跟王家,跟十二连环坞,八竿子打不着。”
这说不通。一切都充满了矛盾。
程威是饵,王家是障眼法。这背后,必然有一条更深的线,将这些看似无关的人和事串联起来。
杨燕看着程威的尸体,那只独眼里残留的疯狂仿佛还在嘲笑着她的无能。
“他临死前,说了什么?”张奇问。
“他说,我们连第一层的门都没摸到。”杨燕重复着程威的话,“他说,有人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把一头猛虎,悄悄运出了笼子。”
“猛虎……”张奇咀嚼着这个词,“他有没有说,是什么东西?”
“没有。”
大堂里陷入了死寂。线索,到这里,似乎又断了。
突然,一名负责清理外围的队员冲了进来,神色慌张。
“杨统领,我们在后山的暗洞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
紫禁城,养心殿。
晨光透过窗格,在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年轻的皇帝穿着一身常服,正在看一份刚刚送到的密折。
密折来自杨燕,上面详细记录了昨夜突袭十二连环坞的全过程,以及程威的遗言和那具在山洞里发现的尸体。
尸体是王家的核心幕僚,也是这次“金蝉脱壳”计划的实际执行者。他没有上船,而是选择了自尽。他的死,带走了关于“猛虎”的最后线索。
殿中一片寂静,只有御案上香炉里的檀香,无声地燃烧着。
“通州是假的,西山也是假的。”皇帝放下密折,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声东击西,再来一招瞒天过海。这位王老先生,真是好算计。”
御前,站着内阁首辅李承安。他须发半白,腰背却挺得笔直。
“陛下,王家此举,恐怕不只是为了自保。”李承安开口,“他们要送走的,绝非财物那么简单。”
“朕知道。”皇帝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了地图东南角的一个位置,“江南,陈家。”
李承安身体微微一震。
“陛下圣明。”
“圣明?”皇帝自嘲地笑了笑,“若非他们这次闹出这么大动静,露出了马脚,朕还被蒙在鼓里。朕这位母后,还真是给朕留了一份大礼。”
他的手指,从江南,一路划到了京城。
“一个盘踞江南的豪商,一个雄踞北方的水匪,一个在朝中经营多年的世家。三者联手,所图为何?”皇帝的语气陡然转冷。
李承安垂下头:“臣,不敢妄言。”
“不敢?”皇帝转过身,“朕让你说。”
“若臣所料不差,王家要送走的,是账本。”李承安的声音压得极低,“是陈家替承恩侯府,替太后一党,经营了二十年的账本。里面记录的每一笔钱,都足以让上百个脑袋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