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妥协(1/2)
京城的风,终于停了。
知味楼,天字号雅间。
窗外是洗了数日阴霾的湛蓝,窗内是劫后余生的温酒。
张奇亲自为众人斟酒。
“今日,不谈国事,只论风月。”他将酒杯递给杨莺,又递给杨燕。
杨燕接过酒杯,巧笑嫣然,“张大哥说的是,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听着就头疼。还是喝酒好。”
杨莺只是浅浅一笑,捧着酒杯,垂下羽睫。
同席的还有两位文人,是张奇的旧友,周文与孟浩。此次风波,他们虽未身处漩涡中心,却也因与张奇的交往,受了不少惊吓。
周文端起酒杯,面向张奇,“张兄,此次若非你运筹帷幄,我等怕是也要被牵连进去。这杯,我敬你。”
孟浩却放下酒杯,眉头紧锁,“运筹帷幄?周兄,你可知外面血流成河?陈家上下三百余口,无论老幼,尽数下狱。王家……”
“够了,孟浩!”周文打断他,“成王败寇,自古如此。陈家王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之时,你又何曾见过他们的仁慈?”
孟浩涨红了脸,“一码归一码!他们有罪,当由法度审判,而不是如此酷烈地抄家灭门!这与暴秦何异?”
“法度?”周文冷笑,“当他们的屠刀架在你我脖子上时,你跟他们讲法度?”
“你……”孟浩气结。
席间的气氛瞬间僵硬。
杨燕有些不知所措,求助地看向张奇。
张奇没有说话,只是走到窗边,取下挂在墙上的七弦琴。
他盘膝而坐,将琴置于膝上。
“今日只论风月。”他重复了一遍,手指轻轻搭上琴弦。
一声清越的琴音,如山涧清泉,洗去了屋内的火药味。
孟浩和周文的争执,被这琴音截断。
琴声起初平缓,有如风波之后的平静湖面。张奇的指法并不华丽,却沉稳有力,每一个音符都敲在人心上。那是压抑许久的释放,是尘埃落定的安宁。
杨莺静静听着,片刻后,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箫,凑到唇边。
呜咽的箫声响起,缠绕上琴音。
一刚一柔,一诉一和。
琴声是山,箫声是水。琴声是石,箫声是藤。
众人皆醉心于此。
杨燕不懂音律,但她能感受到那份宁静。她看着抚琴的张奇,又看看吹箫的姐姐,唇畔的笑意愈发温柔。
孟浩脸上的愤懑渐渐消散,化为一声长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周文也沉默下来,不再言语。
唯有龙雨凰,自始至终,她都未曾说话。
她坐在最角落的位置,手里把玩着一只白玉酒杯,整个人仿佛与这屋子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
她的面前,没有酒,只有一杯清茶,早已凉透。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张奇按住琴弦,杨莺也放下了玉箫。
“好!”周文抚掌大赞,“张兄琴技,杨姑娘箫艺,当真绝配!”
杨燕跟着拍手,“好听,真好听!”
张奇站起身,重新回到座位。
“让诸位见笑了。”
“张兄何必过谦。”孟浩的情绪平复了许多,“只是听着这琴,我心里更不是滋味。此番风雨,看似平息,可倒下的是陈家王家,站起来的又是谁?朝堂之上,换了一批人而已,于我等百姓,又有何区别?”
周文又要反驳,张奇抬手制止了他。
张奇看向孟浩,认真地问:“孟兄,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孟浩一怔,随即慷慨陈词:“我想要的,是一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天下!是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天下!是一个凭才学而非门第取士的天下!”
周文嗤笑一声,“痴人说梦。”
“这不是梦!”孟浩拍案而起,“圣人书里便是如此写的!为何到了我朝,就成了梦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