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案:疑(完)救世之恶(2/2)
“你娘是骗你的,我想带你走,因我对你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怜爱之情。只可惜,那时我太年轻,虽有救人之心,却无救人之力。”
慧伽愣在那里,漆黑的眸子里翻涌着难以置信的波澜。
可政用尽全身力气,终于将手费力地擡起来,继而落在慧伽的额顶,一字一顿道:“我可政一生从未沾染红尘。”
“师父?。。这是真的?”
可政闭上沉重的眼皮,缓慢而有力地点头。
“原来是我误会了,是我误会了,你只是我的师父。”慧伽举起自己满是血双手,茫然地看着,“师父,我这一身的泥淖,终究还是把你玷污了。”
眼泪缓慢地滚过可政沟壑纵横的脸颊:“延礼,我不怕的。”
慧伽猛地探手入靴,寒光一闪,匕首已没入心口,利刃从右肩胛骨穿过,将那“生口”二字的烙印彻底击穿。
血溅上佛珠。
“慧伽!”
崔辞扑上来,抓住他的衣襟。
“你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不是一早就知道了么?我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见了太多的恶,我只想复活佛祖,挽救世人。”
崔辞的眼泪决堤,滴滴落在慧伽染血的面颊上。
“慧伽,你为什么还不明白。这世上从来就不需要什么救世主,草木破岩而出,溪流绕石而行,世间万物自有它的法则。想要成为救世主,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罢了。”
“是么?原来是自我感动。”慧伽又笑起来,他仰头望向窟顶的裂缝,鲜血浸透了前襟。
“崔辞,你附耳过来,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崔辞俯身,却见慧伽的手倏然垂落。
“慧伽!”
正这时,苏衍已飞身跃上五色祭坛,从祭坛顶端的佛龛中取下阿育王塔。他端着阿育王塔仔细端详,见塔身通体玄黑,渗着暗金色的梵文,佛光流转,是真品无疑,不由露出笑容。
阿周那见苏衍取出阿育王塔,忙抢上前一步,道:“苏衍,你把阿育王塔给我。”
苏衍紧紧抱着阿育王塔,道:“殿下,其实我是无畏宝洲会的人,受我师父阿耆多波罗智藏所托,沿途保护殿下。此事崔大人也知道的,眼下咱们虽拿到了佛顶骨,但一路回国,路上怕还有艰难险阻,等咱们平安回了注辇国,我苏衍发誓一定将佛顶骨交还殿下。”
阿周那道:“大宋的兵船很快就渡江来。我相信他们会将我平安送回注辇国。你现在就将佛顶骨还给我。”
苏衍笑了笑,道:“我苏衍九死一生,拼出性命保护殿下周全,殿下竟然还不信我么?我是无畏宝洲会的人,答应了师父亲自送佛顶骨回去,绝不能食言。我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回会后我也将面临严厉的惩罚。所以,佛顶骨我暂时不能给殿下。”
阿周那道:“苏衍,你别再装了。你若真是无畏宝洲会的人,为什么要挑拨我与坚战的关系,事实证明坚战从未背叛我,他一直都是我最忠诚的兄弟。”
苏衍道:“无畏宝洲会的情报也未必准确,恐怕是我师父的线人出了岔子。”
阿周那沉下脸,道:“我再说一次,我以注辇国佛子王子的身份命令你,把佛顶骨交给我。”
苏衍脸上的笑容未减,眼底却闪起寒意。
“苏衍,阿周那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大宋的兵马即刻就过江来,”崔辞走到祭坛前,凝视着他,“你把佛顶骨还给阿周那。”
“崔大人,难道连你也不相信我?您别忘了,是我提醒您慧伽有问题的。还有孙问川。。。”
“让我相信你很简单,你把嘴张开,让我检查一下。”崔辞往前走了两步,作势要动手。
“什么意思?”
“每一个婆罗门的杀手,会臼齿处藏有毒囊,这是你自己说的。你让我检查一下,若是没有,我就帮你说服殿下。将佛顶骨给你保管。”
苏衍的笑容僵在脸上,他与崔辞对峙了几秒,旋即一把抱起祭坛上昏迷的赵桢,掏出匕首抵住孩子的咽喉。
“你们既然都不相信我,那我索性就做一次坏人。崔辞,你必须确保我的安全,让我带着佛顶骨离开这里,等顺利我上了船,自会把你们的太子放了。”说着,他胁持着太子一步步下了祭坛,往地窟出口处走。
崔辞快追了两步,道:“你真以为你能活着离开这里?”
苏衍道:“佛顶骨在我手上,你们大宋的太子在我手上,我只要动动手指头,毁了任何一个,这代价都不是你们能承受的。莫说是你们大宋的兵马还未到,就算他们现在就在外面,又能奈我何?崔辞,我要你亲自送我上船,我还要同你好好告个别。”
“我现在就能同你告别,”崔辞道,“你瞧瞧你的手臂吧!”
苏衍低头,见双臂皮肤泛出青紫色,黑色的血管纹路甚至已经延伸到了肘部。而罪魁祸首正是他的手掌心的一道微不可察的伤口。
“这是?。。。”苏衍只觉头皮一麻,这时才发觉双手因麻木而变得笨拙起来。
“这是慧伽送你的礼物。”崔辞道,“他在佛龛上设了刀片,并涂满了毒,任何先去触碰佛龛的人一定会中毒。”
“他为什么?。。。”
“他料定了无论他成功与否,你都会是第一个去抢佛顶骨的人,所以那毒药就是为你准备的。”
“他是恨我告密?”
苏衍话未说完,一阵眩晕突然袭来,眼前的景象开始晃动,他跪倒在地上,全身麻木,他渐渐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咽下最后一口气。
***
江畔,寒风渐息,春江破冰。
崔辞衣衫微乱,眉宇间满是疲惫。他怀里抱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太子赵桢。赵桢紧紧攥着崔辞的衣襟,望着江面上缓缓驶来的船队。
阿周那手捧着阿育王塔,在一旁静默而立。
江面被破开的浮冰向两侧推移,十余艘皇家楼船缓缓驶近。最前方的龙首船甲板上,立着一个一身利落劲装女侍卫。远远地,她瞧见岸上之人,猛地扬起手臂,用力挥舞,“大人!大人!”
望见她明亮而鲜活笑容,崔辞怔了怔,随即也笑了。
(全书完)
本书参考目录:
1、曹宝路主编邹尚刑定康编著:《南京历代佛寺》南京出版社2018年
2、封野:《南京佛寺叙录》,凤凰出版社,2019年
3、喻常森:《宋朝注辇国使臣入贡中国考》载于《海外史研究》1986年
4、龚巨平祁海宁:《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考释及相关问题载于《东南文化》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