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 保准不会落下哪一户的。……(2/2)
胤禛笑道:“口渴喝水,春华,倒水。”
春华去倒水过来,没敢倒茶,喝茶怕晚上睡不着。
“百姓日子过得苦啊。”喝了水,胤禛感叹:“咱们这庄子上的佃户,还是旱涝保收。”
旱涝保收的意思就是主家不会看着佃户饿死,今儿这杀猪宴算是额外给的。平时收成好了,主家是可以多收些租子,但这个收成基本上也都是定好的,多少年都不带变的。
若是遇上那天不好的,就像是前段时间河南水灾,地里颗粒无收,外面的百姓,多少都饿死了,或者是在路上出了事儿。
佃户就不用发愁这样的天灾,因为到时候主家不光会免租,还会倒给粮食,京城嘛,天子脚下,谁家的庄子上要是出现了饿死人的事情,那可真就成了文武百官里的笑话了。
“外面的百姓,一个灾难就容易过不去。”胤禛继续说道,那拉金婵点头,这话她倒是赞成的,无论什么时候,种地的总是最难的,就是……也不见得比工人好过多少。
“还是得多培养些学这天气推断的人才。”那拉金婵说道,胤禛冷笑一声:“钦天监本来不就是用来推断天气的吗?可现在……”
成了推断吉凶的庸才。
京城,以及京城外面,先后发生过多少次地震,钦天监可曾推断出一次?
河南水灾,山东旱灾,钦天监可曾预测出来?
现在钦天监呢,顶多就是看看星星,给皇上进个谗言,说是帝星在哪儿,明亮不明亮的。
胤禛这话,那拉金婵就不好接了,她要是点头,那是说康熙将钦天监荒废了还是说夺嫡将钦天监给耽误了?说什么都不对,索性不说。
她催促胤禛去洗漱:“外面吃了一天饭,身上都是灰尘气味,赶紧梳洗了,咱们后天可就要回京了。”
胤禛是王爷,又在衙门有正经差事,哪儿能一天天的什么事儿不做呆在庄子上。
推着胤禛到外面去洗漱,那拉金婵叫了春华来:“今儿给出去多少银子?”
春华笑道:“给了一百二十三两。”
也就是一百多户佃户人家。
那拉金婵点头:“回头这账,算在咱们自己头上,这庄子是我的,自然也不好让王爷跟着掏钱了。”
春华忙应了下来,那拉金婵又问道:“回头你和庄头说一声,挑几个女孩子送到学校那边去。”
现在学校那边是三十六个人,男生占了一大半,总共有二十八个,女孩子只有八个。这男女比例实在是太悬殊,所以那拉金婵打算稍微的往女生那边填充一下。
逃难路上嘛,最先被舍弃的肯定是女孩子。所以,能平平安安的带到京城的,是少数,也才是命好。
那拉金婵伸手:“要六个吧。”
顿了顿,她补充道:“另外和庄头说好,挑选好的女孩子,要放她们的自由身。”
至于三年之后会如何,那就另说了。若是有本事,她可能会留在自己身边用,若是学的寻常,那她可能会送回到庄子上,或者是放到铺子里等地方。
就算是放回到庄子上,也不算是白费了三年时间,至少她们是开智了。
春华都应了下来,那拉金婵想想也没什么可交代了,这才舒展了一下腰身:“走吧,洗漱去吧。”
她回来的时候,胤禛正靠在床头看书,头发也散开了,那拉金婵看一眼就转开了视线,就算胤禛本人长的不错,但是摘了帽子的时候,这发型,依旧是有些不忍直视。
大概是白天话说多了,这会儿他反而是不开口了,只冲里面示意了一下,这是让那拉金婵睡在里面的意思。那拉金婵也没反驳,从床尾过去,将被子拉上来,闭着眼睛在心里想事情。
胤禛看了一会儿的书,就示意春华熄灯了。
第二天一大早,春华来伺候那拉金婵洗漱,就说道:“外面送来了许多东西,有鸡蛋,有野菜,还有自家做咸鸭蛋……”她顿了顿:“奴婢问过了,都是佃户送过来的,福晋,咱们可要收下来?”
那拉金婵笑了笑:“都是他们的一点儿心意,若是不贵重,没有超过八个鸡蛋,那就收下来,若是超过了,就打听打听,再给还回去。”
全部还回去,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多少得留下来一些。
那拉金婵和胤禛在庄子上住了两天就回了城。
进了王府,胤禛先去书房,他得先将那拉金婵的梦话给记录下来,虽然那拉金婵到现在还是不承认自己说梦话的事儿,但这些内容既然是有用的,那他就需要记录下来。
那拉金婵刚在屋子里坐稳,春华就来说,李氏她们来请安了。
那拉金婵顿了顿,到底是让将人给带进来了。
李氏挨了两次巴掌,现在已经是比之前老实了许多,进门也不再和之前一样,先鬼鬼祟祟的四处打量,而是恭谨的低着头,不敢让眼神四处乱飘。
宋氏站在另一边,稍微靠后一些的位置,她毕竟只是个庶福晋,就算是有那拉金婵擡举,能自己站一队,但在李氏面前,还是要守着些尊卑的。
倒是武氏,以前是跟在李氏后面的,今儿不知道怎么的,竟是站在了宋氏后t面。
那拉金婵也就是看一眼,她并不是很关心她们的站位,她问李氏:“弘昀身体如何了?”
李明珠忙笑道:“多谢福晋关心,已经好多了,三天前就已经退烧,吃嘛嘛香,睡得也好。”
那拉金婵点点头,转头看宋氏:“瞧着你脸色有些不好,可是身体不舒服?”
“不是,是妾身这几天晚上没睡好。”宋氏赶忙说道,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听春华姑娘说,福晋给学校的学生做了一批校服,妾身也想和福晋学,做些善事,所以就想给那些学生们做一些鞋子。”
尺寸不用担心,学校那边管着后勤的嬷嬷,就是从王府里出来的,原本是府里的管事,所以宋氏只要派人去问就行了。
她动作不算快,一天也就做一双——因为也不用刺绣,也不用点缀珍珠什么的,就平时的敞口鞋子,鞋底也可以从外面买,所以倒是快的很。
她虽然动作不快,性子也不着急,但架不住做的时间长了,耐心有点儿被消磨一些,所以宁愿晚上加班多给做一些,也想早点儿将这差事给完结了。
那拉金婵是真不知道这事儿,还有些怔愣:“做了鞋子?”
宋氏有些不好意思:“是,现在做了二十八双了,还差几双就够数了。”
那拉金婵沉默片刻笑道:“你是个好的,我倒是没想到你自己能主动想到做这个,春华,去将我那红木盒子拿过来。”
里面装着的是那拉金婵的首饰,一个金色珍珠的发簪,珍珠不算多珍贵,但是拇指大小的,就比较少见了,还是金色的,那就更少见了。
春华拿过去给宋氏看,宋氏顿时脸色涨红,有些手足无措的:“这个,这个太珍贵了吧?福晋不用奖励妾身的,妾身就是做了几双鞋子,不值钱……还是用的平日里用不着的布料,也就鞋底花费了些铜板,不过也才几百个铜板……”
那拉金婵笑道:“这是奖励,不是赏赐。奖励你心怀慈悲,虽说花钱不多,但能想到去做,就已经是比许多人强了。”
李明珠忍不住擡头去看一眼那拉金婵,总觉得这话是在内涵她一样。
宋氏不擅长推辞,那拉金婵笑着冲她点头:“收下吧,再者,我给你什么,你拿着就是,我既然给了你,那就说明你能拿。”
她同样也看一眼李氏:“我给了,你就拿着,我没给的时候,你不要伸手就是了。”
至于伸手之后会如何,看李氏就知道了。
宋氏赶紧抱住了那红木盒子,武氏在旁边瞧着,心里也了些想法——宋氏这样做既然能得好处,那她跟着学,不同样能得好处吗?宋氏做了鞋子,那自己就让人做些帽子?
那拉金婵可不知道武氏的想法,正在问宋氏话:“这几天府里可还好?没出什么事儿吧?”
宋氏点头:“府里一切都好,福晋安心就是。”
李氏插话:“王爷和福晋不在,大家伙儿连出门都懒得出,府里自然是一切安好。现下好了,王爷和福晋回来了,咱们要不要吃个团圆饭?”
王爷一回来就去了书房,今晚上也不一定来后院,若是能趁着吃团圆饭的时候见一面……那自己说不定有机会将王爷给叫走。
那拉金婵很冷淡:“不年不节的,吃什么团圆饭?弘昀既然身体大好了,今儿请安怎么没带过来?”
按照规矩,庶出的子女是要给嫡福晋请安的。
二格格也就算了,她是女孩子,向来都是等庶福晋们走了,才过来请安的。但弘昀和弘时是男孩子,该在胤禛和那拉金婵刚回来的时候就先来请安。
弘时还年幼,不来请安也说得过去。但弘昀,可都已经四岁了。
李氏顿时被噎住,片刻才讪笑道:“妾身想着他才大好,进进出出的难免吃了冷气……福晋若是想念弘昀,妾身这就让奶娘将人抱过来。”
那拉金婵微微摇头:“不用了,若是出来一趟生了病,回头算谁的?身体不好就好好养着吧。”
她对弘昀也没几分感情,何必非得要见呢?提出来不过是扎一扎李氏而已。
那拉金婵摆手:“时候不早了,你们也各自回去吧。”
武氏忙问道:“福晋,这眼看要中秋了,妾身是不是能给娘家写封信,送些节礼?”
人人都说话了,总不能她就跟着走一趟,连句话都不说吧?
那拉金婵沉吟了片刻才说道:“这样吧,你们想准备什么,回头列个单子,我让府里统一准备,每个人一百两银子的份额,什么东西什么价钱,我回头让管事拿了册子给你们送过去。”
至于那拉家,那肯定不是一百两银子的份额了。
武氏有些为难:“我娘家比较远……”光是这运送的费用,几十两银子就可搭进去了。
“运送的费用不用你们来操心,你们只管准备东西就是了。”王府不至于连运送的费用都给不起,再者,武氏的娘家又不是什么偏远地区,江南嘛,一来一回,顶多五六天。
武氏这次就没什么话说了,那拉金婵又问道:“谁还有什么事儿?”
都没事儿,那就各自回去吧。
杨嬷嬷过来,拿了帖子:“是咱们家老太太的,说是要过来探望您。”
咱们家说的就是那拉家,费扬古过世的早,独留下老太太撑着那拉家——主要也还是那拉金婵的几个兄弟不争气,能力平庸,要不然老太太早就成了能享福的老封君了。
那拉金婵拿过来帖子看了一下,抿抿唇:“也是我不孝,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想到去给额娘请个安。”
弘晖过世之后,她总懒散着,好不容易找到个事儿做,也总疏忽了别的事情。
杨嬷嬷笑道:“这天底下的母女,就没有过不去的仇。再者,咱们家老太太惦记您,想亲自来看看您,也是一番拳拳爱护之心,您啊,只等着老太太来疼爱就是了,何必想那么多呢?”
她自己也是做额娘的,做额娘的,从来都是盼着子女开开心心的,哪里会计较那么多呢?
既然老太太要来,那拉金婵就忙吩咐了府里做些准备,不得留老太太吃顿饭吗?
人说来也就来了,第二天上午那拉金婵才看过账本,交代了二格格要留心因着季节变化外面物价的改变,那边就有人来报,说是老太太来了。
那拉金婵赶紧到门口去迎接,她才到二门,老太太就大踏步的往里面走了。
老太太今年也不年轻了,六十多,将近七十岁了。但身体还硬朗的很,这会儿走起路来,比寻常中年人都要风风火火,那拉金婵都怕她摔跤,赶紧叫旁边丫鬟扶着:“小心着些,万一摔了……”
老太太摆手不让扶,她身边的嬷嬷苦笑道:“姑奶奶,不是老奴们不愿意扶着,实在是老太太不给扶,说是老奴们挡着她老人家的路了。”
老太太点头表示这个说法是真的:“确实是挡路,她们走的还没我快,倒不知道是谁扶着谁了。”
她走到跟前仔细看那拉金婵脸色:“最近身体好了些?”
“我身体本就没什么大事儿,不过是之前提不起来力气。”那拉金婵说道,亲自来扶着老太太,老太太这次倒是没推辞,跟着那拉金婵往里面走:“瞧着气色都不错了,这样就好,你这人生才刚过来二三十年,往后还有几十年呢,日子长着呢。”
总沉浸在悲痛里,这往后几十年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那拉金婵没说话,老太太又说道:“王爷呢?”
“上朝去了。”那拉金婵说道,老太太凑近她:“王爷最近对你如何?”
“还行。”那拉金婵含糊说道,为了听她的梦话,总住在正院呢。
老太太拍那拉金婵的手:“回头你找大夫调理一下身体,人家还有四十多老蚌含珠的呢,你才三十多,着急什么呢?身子养好了,王爷又对你不错,你这日子,还有盼头呢。”
再生个嫡子,后半辈子才有依靠。
她倒不是非得在弘晖才死没多久就来说这话扎自家闺女的心,实在是生孩子这事儿不等人,需得抓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