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 94 章 怎么就闹腾起来了?(2/2)
那拉金婵顿了顿,又说道:“那你多看看农书,学校不是有藏书楼吗?若是有什么书你找不到,可以找胡嬷嬷说一声,让胡嬷嬷给你买回来。”
刘婉忙点头,那拉金婵又问她一些种植的事情,比如说,什么月份种植桃树,毛桃结果是什么季节之类的。
刘婉有些知道,有些不太清楚,但说起来院子里她照看过的那些,她就头头是道。
天赋是有的,但见识还是略有些短缺。
不过她这个年纪,才十二岁,你能要求她有什么见识?现在这样,就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
那拉金婵又见了几个联考成绩很好的女孩子,和之前一样,谈谈心,问问她们将来有什么打算。成绩最好的那个,因着上次的考试成绩也很不错,那拉金婵就比较直接明确的给她吃一个定心丸:“咱们学校明年必然有更多的学生,到时候每个先生身边,我都会配备一个助教,你三年学业完成之后,就留在学校这边做助教。到时候这月钱,就按照先生们的一半儿来。吃住嘛,学校都会有安排的。”
女孩儿眼睛立马就亮起来,片刻,眼泪都下来了,又怕那拉金婵误会,赶紧擦眼泪:“多谢福晋,我就是……草民就是太高兴了。”
这个也是之前的灾民,不过她和刘婉不一样,刘婉是父母都没了,孤家寡人了,她是被父母给卖掉的,在逃难途中就被卖了,本来是那家买了做储备粮的——真到什么吃的都没有的时候,吃人也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是她足够机灵,从那家手里逃出来了,自己一路摸到了京城,也是运气好,中途没有被另外的灾民给抓走,也没有丢掉。
后来她才知道,她还有更大的运气在后面呢,遇上四福晋的弘晖学校招生,才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运气。
和这个交谈过,还有另外两个女学生,成绩也是很不错的。那拉金婵也问了她们日后的规划,其中一个女红学的特别好,那拉金婵就允诺她毕业之后可以让她到十三福晋那边试试。
若是十三福晋的纺织厂开着,那就去纺织厂。若是十三福晋半途而废,不办这纺织厂了,那那拉金婵还有个布庄呢。
另外一个是骑术学的比较好的,这在女生里面就比较少见了,那拉金婵也是愿意将人留在学校来做助教的。
等和这几个学生谈心完毕,都已经是错过午饭一个时辰了。
她也不想回府吃了,干脆就在刚开业的小食堂点了两道菜,要了一碗米饭,随意吃了一顿午饭。
吃完饭,继续和学生们谈心。
不光是老学生要谈,还有新学生呢。而且,女孩子嘛,心思比较敏感,又细腻,若是谈这个不谈那个的,难免会多想。当然,对于成绩好的是要有优待的,可以一个个来。
后面的就是三五个一起。
成绩好的呢,那拉金婵会主动提前了解一下,后面的这些呢,她就是问,问她们的特长,问她们的成绩,问她们的日后打算。
忙活完这些事情,都已经是黄昏了。
她叫了马车回府,胤禛是早就回来了,正在软榻上坐着看书,见她进来,就似真似假的带了些抱怨:“你现在比我还要忙。”
胤禛已经算是很忙的人了,在众兄弟里面,他的能干排第一。
像是八阿哥还有跟着九阿哥十阿哥一起看戏一起喝酒的时间,胤禛这除了需要的事情——比如人家五阿哥帮了忙,就得请人家吃顿饭,非必要他是绝不会在外面浪费时间的。
每日里在府里不是看地图就是看书,看折子,去衙门办差。
现在因为多了一些不太理解的信息,所以他又多了一个事儿,就是和京城里的洋教士们来往,打听西洋那边政权,科学发展之类的。
这样忙的一个人,还说那拉金婵忙。
那拉金婵就无语了一下,洗了手,又换掉了外面大衣服,这才在胤禛身边坐下,因着之前是去的学校,所以她头上就没有带很多的首饰,只簪了两朵绢花,几乎没什么份量,这会儿倒也不用特意拆掉。
“五阿哥那边,可要我送一些谢礼?”那拉金婵问道,胤禛摇头:“不用,我答应帮他一个忙。”
看那拉金婵眼神还有些好奇催促,他就说道:“他想要一本字帖,我送他一本王羲之的字帖。”
那拉金婵就更好奇了:“他打算练字吗?”
“有这个打算,能不能连城就不一定了。”胤禛笑着说到,写字儿这事儿,有时候也不一定光勤奋就够了,当然,没有勤奋肯定是不行的,哪怕你再有天赋,不练,不勤加苦练,就一定不行。
没有天赋,你勤加苦练了,那字体也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八阿哥嘛,胤禛觉得他的问题就出在勤加苦练上了,他肯定没有那么勤奋,既没有天赋,也没有勤奋,那肯定是写不好字儿了。
胤禛扯开话题,将自己正在看的一本书展示给那拉金婵看:“我找了一本洋文的书,说的是耶稣。”
那拉金婵嘴角抽了抽,伸手拿过来翻看了一下,怎么说呢,现在大清境内流传的洋文书,十个里面有八个是和宗教相关的。因为那些洋人一开始来,不管打的什么主意,嘴上说的都是传教。
康熙一开始当然是不允许洋人传教的,历史上因着宗教灭国的朝廷也不是没有的。
但后来大约是汤若望改变了康熙的看法,觉得洋教士里面也有人才,所以就将这政策给略微放宽松了些,传教可以,先和朝廷报备,朝廷允许了,你才可以选地方建立教堂。
两广那边教堂是比较多的,再一个就是京城了,现如今京城是有八个比较出名的教堂的。
最大的属于有汤若望雕塑的那个——汤若望死的早,现如今就只留下一个教堂可以让人缅怀了。
“看这种书应该是没什么用。”那拉金婵说道,顿了顿,用佛经来做类比:“就好像佛经一样,除了知道佛祖的名号,以及成佛的过程,还有成佛途中的遭遇灾难,还有什么用呢?”
胤禛点头:“我的看法和你一样,不过,也可以略探索一下他们那边的风俗人情。”
顿了顿,顺便反驳:“佛经还是有用的,多读两遍能静心。”他性子急躁,康熙还为此斥责过他,他自己也写了戒急戒躁的字儿挂在墙上,以提醒自己。
但最管用的还是佛经,心烦意燥的时候捏着佛珠转两圈,心里默念着佛经,就算是不能压制怒火和急切,也能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至少不要将情绪带到脸上去。
“那圆明居士您多看佛经吧。”那拉金婵阴阳怪气,顿了顿,有些诧异:“你学了洋文?”
胤禛有些无语,这才反应过来吗?
“不是现在学的,少年时候就学过。”胤禛说道,因为康熙喜欢西洋学说,所以他们这些阿哥也跟着学了些。不过学的最好的不是胤禛,反而是有些不学无术的胤禟。
说起来,胤禟的洋文学得好,那让他帮忙找几本西洋相关的书,他还是能做得到的吧?
胤禛摸着下巴沉思,是以哥哥的身份让老九帮忙呢,还是掏钱买呢?
想到要掏钱买,胤禛的眉头就皱起来了,他现在可没多t少钱。再者,有钱也要节省下来,不说他自己找钦天监需不需要花费了,那拉金婵那学校还等着他砸钱呢。
所以,以哥哥的身份直接白要?
但想到老九总和八阿哥混在一起,胤禛又有些犹豫,老九在他心里也不是那么大方的人,他要,老九要是不给,那岂不是很没面子?
那拉金婵不知道胤禛心里在想什么,只管笑道:“王爷竟是懂洋文,那回头多翻译几本洋文的书,咱们放在学校的藏书楼去?”
胤禛就有些无奈:“我刚才就想说了,你现在是一心扑在学校上,比我都要忙了。”
那拉金婵顿了顿才说道:“王爷该往好处想,我一心扑在学校上,总比我一心扑在内院里强,人闲着是能闲出来毛病的,至少我那学校办得好,王爷将来就少不了人用,我若是整日里操心后院,指不定你这后院就又该闹腾起来了。”
胤禛无语了一下:“怎么就闹腾起来了?”
“人多事情就多。”那拉金婵言短意赅,胤禛摆手:“好的坏的都让你说了,我的意思是,你是不是好几天没进宫给额娘请安了?”
那拉金婵眨眨眼,话题怎么转向了?但这个事情她是不认的:“我前天才进宫给额娘请安,顺便求额娘赏赐了个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