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 94 章 怎么就闹腾起来了?(1/2)
第94章第94章怎么就闹腾起来了?
联考总结大会是在五月开的,五阿哥胤祺很给面子,当天一早就到了。演讲稿是他自己准备的,因着胤禛上门来说这事儿的时候,就没给他带什么演讲稿,话里话外都是让他自由发挥。
他思来想去就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读书人该如何树立榜样这种话题。
你读书了嘛,比寻常百姓有见识,那若是遇上事情,该如何抉择才能无愧于心,这种人生道路上的选择,该像谁学习,就很重要了。
五阿哥的汉话说的也是不太流利,但这个演讲稿既然是他自己写的,那读起来也还算是流畅。
读完之后,先散场,毕竟这个总结大会还是有别的学院的学生参加的。那么接下来的颁奖的事儿,就和这些学院的人没什么关系了,单单只留下了弘晖学校的人。
主持颁奖的还是五阿哥。
王先生负责点名,胤祺负责将奖品发下来。除了木雕的考试成绩书,还有银子。
本学院第一名,五两银子,本学院第二名四两银子,和之前的规矩都是一样的。
等颁奖典礼也举行完毕,这一整个总结大会才算是彻底结束。
胤禛带了五阿哥去外面,毕竟人是胤禛请过来的,这人情也是要胤禛来还。
那拉金婵就不跟着去了,她留在学院还有别的事情。就是这个小食堂的事情,前期的筹办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投入使用了。
民以食为天,不能因为有些学生出身穷困就觉得他们没有吃美食的资格。所以,这个小食堂呢,就按照那拉金婵的意思,是用银子来兑换粮票和菜票的。这个粮票和菜票也有别的获取途径,比如说,可以领取学校的种植任务,完成一项任务多少分数,然后这分数可以来兑换粮票和菜票。再比如说,每科先生手里也会有一些粮票和菜票,可以根据每次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奖励。
这些粮票和菜票也换不了多少钱,所以先生们还是很愿意将这东西当成是鼓励学生们的手段的。
所以哪怕是慈济院出来的学生,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是本人比较勤劳,反正总还是有能去小食堂的机会的。
至于那些家里本身有钱的,那拉金婵也是很鼓励他们去小食堂的。如此一来,大食堂那边就节省下来了,大食堂节省下来的,不就是她自己的钱吗?
小厨房掌勺的自然是要另外聘请,但小食堂的管理还是大食堂的刘嬷嬷来出面——刘嬷嬷原本是大食堂的掌勺,但随着学生增多,刘嬷嬷现在已经晋升为食堂的管事嬷嬷了,大食堂这边也另外请了掌勺的。
但凡食堂相关,现在都是归于刘嬷嬷来负责。
那拉金婵就是在和刘嬷嬷商量这个小食堂的布局,那些桌椅啊,碗筷盘碟啊,都是前期已经定好了的。现在这个布局,就比较简单了,顶多就是商量一下出入两个方向。
等确定好这些事儿,她就又找了胡嬷嬷来问:“最近女生那边,没有什么人涂脂抹粉了吧?”
胡嬷嬷笑道:“规矩一定下来,她们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福晋放心,现如今女生那边也安分的很。”
“梳妆先生已经请好了,是从宫里出来的梳妆嬷嬷。”那拉金婵说道,这嬷嬷以前是伺候德妃的,现如今年纪大了些,德妃念在她往日里苦劳的份儿上,就想给她找个好去处。
做先生就很清贵,又有银子赚,还能住在学校里,那拉金婵也说好了将来会给她找个关门弟子帮她养老送终。她自己找徒弟,还不知道得找到什么时候,但在学校这边,哪怕是找不到呢,四福晋也说了,愿意给她养老送终的。
所以这嬷嬷也就答应了来做先生。
胡嬷嬷忙点头:“已经安排好住处了,按照福晋的意思,就在女生宿舍那边另外开辟了一个小院子。”
那拉金婵沉吟了片刻说道:“咱们商量个月钱的制度,就比如说先生们的月钱,多长时间调整一次,刚进学校的时候是一个标准,在学校做了三年是一个标准,五年是一个标准,十年二十年……”
她顿了顿说道:“若是有做满二十年的,可以奖励一套一进的院子,价值三千两。”
得先将标准给定下来,不然,二十平的叫院子,二百平的也叫院子。学校这边将标准定下来,你要是想买更好的更大的,可以兑换了银子出来,自己再加钱去买更好的。
胡嬷嬷瞪大眼睛,那拉金婵笑道:“你们也有。”
学校用人比较少,像是一般的打扫,都是学生们自己动手的,洗衣服这些,也都是学生们动手。也就是说,除了厨房那边,学校是没有别的打杂人员的。
既如此,那将这个房子的事儿都给包括进去,那拉金婵也还是负担得起的。
当然,也还是要和先生们有个区分,她沉吟片刻才说道:“先生们可以是十年为期限,做满了十年就可以送一个园子,厨房的那些,要做二十年。”
工种不同,待遇肯定不一样。这不是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人家寒窗十年,辛辛苦苦读书,这才能让自己过上很好的日子,那赚的多一点儿无可厚非。你做别的活儿是出力气了,但问题是,出力气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做,你不做还有另一个。
再者,他们这本来就是学校,学校以人才区分月钱,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她也就是暂且和胡嬷嬷提一句,具体的方案,还是要她自己来构思的。
京城嘛,地贵房价高,就算是胡嬷嬷这种以前在她身边很得重用的,时不时能得一些赏赐的有头有脸的奴才,也顶多是在京城买得起一进的小院子。
现在那拉金婵将这个奖励的标准明确的说出来了,这就会让干活儿的人有个明确的目标。不会说,因为不知道主子的喜好,干不来讨好人的事儿,就错过赏赐了。
如此一来,学校的差事,大家也才会越发的努力认真去对待。而不是整日里只揣摩主子心意,光干些讨好卖乖的事情。
胡嬷嬷心情也有几分激动,那拉金婵又将话题给扯回来:“梳妆嬷嬷姓高,你们日后叫她高嬷嬷。”
“另外,咱们学校有没有对种植有天赋的?”那拉金婵笑着问道,胡嬷嬷想了想:“还确实是有一个,就咱们院子里的那些蔬菜,同样是照看,经过这孩子的手,那菜就长的比别处的好。”
另外,人家也喜欢种植,弄个小竹筐,里面填土,就能种出来瓜瓜果果。还有花草,别人精心养的菊花,还养不住,到她手里,随便浇水,随便挪盆,活的那叫一个旺盛。
“是个女孩子,福晋可是要见见?”胡嬷嬷问道,那拉金婵笑着点头:“带过来见见吧,我打算弄个种植园。”
所谓种植园,就是栽种一些外来品种。以及,她想试着搞一搞粮食杂交这个事情。
当然,不是水稻这种高难度的,而是改良品种,比如说嫁接这种低难度的。
胡嬷嬷忙让人去叫了人过来,是个比较瘦弱的小女孩儿,今年十二岁,瞧着瘦瘦小小,一点儿不像是种地人的体格。胡嬷嬷在人来之前,也特意和那拉金婵说了一下这孩子的出身。
毫无意外,是之前逃难来的灾民之一。今年是在学校里的第二个年头了,也因着在学校时间长了,她这天赋才算是被先生们留意到。
这孩子叫刘婉,是原本就有的名字。
家里本来是种地的,逃难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孤零零一个人了,爹娘也都没了,是村子里的人一路帮着照看着,这才算是走到了京城。
后来灾民返乡,她也不想拖累同村之人,她这年纪,一路上吃喝拉撒都是事儿,人家又不是她的父母,照看一时,能照看一世吗?再者,她家就剩下她自己了,回去之后这田地房屋之类的,村里是给她还是不给?给的话,她将来必然是要嫁人的,不给的话,她小小孩子吃什么住哪儿?
她自己也能想到这些难处,干脆就不回了。
四福晋开了学校不要束修,她在这儿学三年,将来报恩给四福晋就好了。三年之后……三t年之后的事情三年之后再说呗,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
车到山前自有路。
刘婉平日里在学校是很沉默寡言的一个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侍弄花花草草,学校里种植的蔬菜瓜果,都是按照班级划分的,哪个班级照顾哪一片都有明确的说法。
刘婉班级里的那片地,就被她照顾的很好。
那拉金婵打量她片刻,就问道:“若是等三年学业完成,到我那庄子上去做事儿,你可愿意?”
刘婉顿时惊喜,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脸色也涨的通红,因着太激动,说不出来话,就只能使劲点头:“愿意,草民很是愿意的。”
那拉金婵就忍不住笑,伸手摸一摸她脑袋:“先不用着急说愿意,种地毕竟是个辛苦事儿,再者你年纪小,到时候庄子上的人也不一定听你的。所以,这个事儿,会比较难做。”
刘婉抿抿唇,笑道:“我知道,我不会的,我可以慢慢学,我不会辜负四福晋的恩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