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 172 章 那才是不太可能的事情……(1/2)
第172章第172章那才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隆科多舍不得出京。
他如今是九门提督,只有在京城,他才是人上人。若是出了京城,哪怕是巡抚,也做不到现如今这种地位。
但很快,他就不得不做出决定了——因为李四儿被人掌掴了一顿。
那原本粉润的脸颊,现如今上面挂着红通通的巴掌印,整张脸看起来都是红肿的,甚至那巴掌印上还能看出血丝来,可见当时打人的,是一点儿没收敛力气。
李四儿趴在隆科多怀里哭:“我好些天没出门了,今儿原本听说是顺天府府尹张大人家办宴会,那张大人不会是个汉人,又是个四品官,我就想着去散散心……却是没想到碰见了张廷玉家的年夫人。”
年氏是个高傲的,瞧见李四儿就有些不高兴,她觉得李四儿一个侍妾,怎么能和她出现在同一个宴会呢。
若是李四儿当时告辞了也就算了,偏偏李四儿许久没出门,今儿她过来,又有一些小官儿的家眷讨好她,她飘飘然之际,就更是舍不得离开。
她不光不愿意走,还放大话,说这京城中就没有她解决不了的事儿。
年氏自然听见了,当即就嗤之以鼻,然后借口李四儿吵着她了,让李四儿滚,李四儿不愿意,于是就被年氏的婆子按着一顿打。
隆科多的眼睛都要充血冒火了,别人他不知道,难道张廷玉他还不知道吗?
当初胤禛继位的圣旨,就是他隆科多和张廷玉一起宣读的。张廷玉是汉人,在朝堂上自来是小心谨慎,他这样的人,也必定会约束着家里人不许闯祸的。
那年氏这行为,是她自己的行为还是被张廷玉授意?若是张廷玉授意,那张廷玉又是得了谁的吩咐?
现如今看来,不是皇后容不下李四儿,而是皇上容不下他隆科多。
隆科多有些咬牙切齿,当初要不是他和张廷玉宣读了康熙的圣旨,胤禛能如此顺利的继承皇位吗?结果现在倒好,翻脸不认人,皇位坐稳了,就要除掉他们这些功臣了吗?
但偏偏隆科多有些无奈,就算是皇上翻脸不认人,他能怎么办?现如今八阿哥允禩都已经出海,避开了皇上。弘昀……本来是一个很好用的棋子的,结果也跟着出海去了。
弘时倒是可以利用一番,那是个蠢货。
可现在明摆着皇上已经容不下他,他要是再去撺掇了弘时,怕是皇上就更容不得他了吧?
出京……要是能换个差事,不不不,不能出京。他若是要出京,皇上必然趁此机会给他换个差事,没了兵权,那就像是没了牙齿的老虎,他还凭什么来忽悠弘时呢?怕是到时候,也更护不住李四儿。
隆科多十分为难,李四儿却是顾不上那么多,只一心一意想出京:“我今儿在张家丢了那么大的脸,我哪儿还能再留在京城,若是留在京城,我日后还有脸出门吗?”
这个张家和年氏那个张家不一样,但既然都是姓张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也能扯上点儿关系。
今儿这一出,张家的人就必然不会为她隐瞒,也就是说,要不了三天,怕是整个京城都要知道她李四儿被人掌掴一顿。想到那些人日后明着在她面前巴结,暗地里如何议论她挨打,李四儿就觉得自己像是被丢在了火炉里,整个人都要烧起来了,又是愤怒又是暴躁。
李四儿就算是不出门,也很快知道了京城里的风向。
现如今京城里到处都是她的传闻了,说她是如何伺候了赫舍里的阿玛,又是如何被隆科多从岳父手里争抢过来,又是如何欺辱赫舍里,又是怎么打压隆科多的嫡子。
总之,只要她出门,人人都是用异样的眼神看她。
就算是她不出门,她也总觉得府里的这些下人,从丫鬟到嬷嬷,也一个个是用别样的眼神打量她。
佟家的几个夫人,以前对李四儿也还算和善,不和善也不行,佟老大人过世之后,佟家也就隆科多最有出息了,赫舍里氏也没了,要和隆科多打交道,就绕不过李四儿。
再者,李四儿也生了一双儿女的。
可现在,佟家的女眷,哪怕是侧室呢,也都不愿意见李四儿了。半路见着了,也立马像是见鬼了一样躲开,绝不会多说一句话,甚至连个眼神都不愿意对上的。
更让李四儿崩溃的是,她的儿子不愿意去上学了——女儿还好说,在家里请了先生,那先生拿她的银子,就不好当她女儿的面儿说些什么。可男孩子,是要在外面上学的,人家议论李四儿,还特意当着她儿子的面儿议论。
这孩子心善,也要脸面,一方面觉得对不住大哥,一方面又觉得没脸见人。
回来之后自然是要哭闹着不去上学。
李四儿这辈子一看重享受,荣华富贵必得要有,二好派头,出门在外必得让人尊着捧着,三就是疼爱一双子女了,连隆科多都得排在孩子后面。
儿子这一哭闹,李四儿就越发受不住,催着隆科多出京去。
就好像是有人念叨的多了,她就觉得出京是个很好的躲避法子了。
隆科多也是焦头烂额,朝堂上一本本参奏他宠妾灭妻的。胤禛将他叫进宫,将那些折子给他看:“朕自然是看重你信任你,但是参奏你的折子实在是太多,要么,你t将李四儿给处置了,也算是给御史台一个交代,给盯着你的那些官员一个说法,要么,你躲一躲,将这风头给躲过去。”
隆科多很想问一句怎么将风头给躲过去,但嘴唇动了动,这话到底是没问出来。
躲风头就一个法子,离开众人的视线。要么呢,辞官在家呆着,你一个白身,谁管你是不是宠妾灭妻呢,反正你妻子都死了,你守着个侍妾到死也没人管。要么呢,就是出京了。
辞官是不可能辞官的,这辈子都不会辞官。
于是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出京。
隆科多心不甘情不愿的递折子,想要外放。
胤禛挽留了两次,然后就给盖章了,九门提督的位置交给了十三。
十三也推辞了几次,但没推辞掉,因为胤禛现如今是最信任十三了,十三只好是肩负重任,将这官位给承担了起来。
十三一上任,立马就发现衙门的账本上有亏空,九门提督也算是一个军营,每年也是要找户部要银子换盔甲,换武器之类的。户部年年给,毕竟这个衙门维护京城治安,也是相当要紧的一个衙门了。但十三发现,这边的武器,都已经是两三年不曾换过了。
这一查,就查出来了很大的……亏空。
光是账面上能看出来的,就有一百多万两银子,那还有账面上看不出来的。再者,这位置上,必然也是有各种孝敬,各种额外的收入的。
隆科多这边才刚出京城,那边胤禛就发了圣旨,命人带他回京自辨。
这一自辨,也就进了大牢了。
事儿到这儿,自然也就和那拉金婵没什么关系了,审案子找银子,那是刑部的事儿了,连十三都不去过问的,她一个后宫女眷,干什么要操这份儿心?
她是更关心高句丽那边的事儿,高句丽的侍者入京,已经进了理藩院。
胤禛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给银子可以,有条件的,高句丽二选一,若是能答应这条件,立马就能代表高句丽和大清签订合约,要么给人要么租借土地,大清这边绝不拖沓,立马就能将银子给了。
到时候高句丽不管是买粮食还是买药材,都随意。
高句丽那边炸锅了一样,以前他们哭惨哪儿有这样的事儿,都只是哭一哭,银子就能进荷包。现如今,大清皇帝这条件不是纯粹的为难人吗?
他们高句丽哪儿有那么多的人口给?若是租借土地……这更不可能,大清的百姓进入高句丽,这就是引狼入室,不说百年了,就说五十年后,还有没有高句丽都是不一定的事情了。
所以不到绝路,这租借土地就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可如此一来就要不到银子了可怎么办?
高句丽的侍者也没法子,老一套,哭啊,在朝堂上哭,说自己的君王如何如何苦,一天两顿饭吃不饱,又说自己的百姓如何如何惨,饿死多少多少。
在朝堂上哭不管用,他们一哭,胤禛就做出无奈样子,条件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不答应,那朕有什么法子呢?
于是他们就去街上哭,在茶楼,在书铺,反正就是文人多的地方,哭你们大清的帝王怎么那么狠心之类的。
外面八卦乱飞,那拉金婵一天都能听好几次,今儿这些侍者是去教堂那边哭了,明天这些侍者是去日晷那边哭了,她又是好笑又是好奇:“他们就真的哭啊?”
胤禛点头:“眼泪真真的。”
那拉金婵噗嗤一声就笑出来:“那皇上可千万要顶住了。”
别京城的百姓一喧哗,说看这些高句丽人可怜,胤禛就投降,立马给银子了。
胤禛摆手:“那肯定不会,朕今年必定是一两银子不给的。除非,他们选择了一个条件。”
高句丽侍者在京城哭了一个月,走的时候一两银子没带走——因为那两个条件,他们都答应不了。
他们这一走,连那拉金婵都松口气:“可算是走了,再不走,我觉得京城的长城都要被他们给哭倒了。”
孟姜女哭长城,这故事大清也是有的,胤禛就忍不住笑:“你可真是促狭的很,对了,眼看又要过年,明年开春,可要选秀?”
那拉金婵诧异:“选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