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哀民生之多艰 石头过刀,草要过火,人……(2/2)
“听上去荀卿很喜欢秦国呢。”唐秋生说道。
“后面当然还有什么仁义不施之类的。”张良笑了笑,“不过想了想,法在王先的确是根本。”
“但是如果只有法的话,”他思考了一下措辞,“容易使人民流于畏惧而非心悦诚服。”
“所以你认为应该怎么搞呢?”唐秋生问道,“脚踩两条船吗?”
“大胆一点,直接踩三条,”张良竖起了三根手指晃了晃,“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
唐秋生真诚地鼓了鼓掌。
“要献策于大王吗?”唐秋生问道。
“不急,”张良拿起杯子来喝了口热水,“这都是后话。t”
“看来在这里你还是很开心的。”唐秋生笑了笑说。
张良微微点了点头,“说起来荀卿,他对秦国多有赞誉也是正常的。”
“荀卿是上党人。”张良轻声说,“上党么,我很熟悉,一会是韩国的,一会是赵国的。”
“仙人走后,我在韩国呆了一段时间,也去查了查档案。”张良安静地说,他垂下了浓密而长的睫毛,在脸上挡了一小片阴影。
“因为上党风雨飘摇管理混乱,所以,时有残杀之事,”张良似乎想到了什么残忍至极的事情,咬了咬下唇。
“他们说,杀人是合理的。”
“石头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
唐秋生虽然想到了他会说出很残忍的事情,但是这三个词还是让她怔住了。
这是多么冷酷的人才会说出来的话啊。
石头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残忍而轻描淡写的句子。
唐秋生低下了头。
“后来又听闻震慑魏国时,本来要用黄河水淹大梁。”张良轻声说,“但是秦王不想收获一片无主之地,所以此事就作罢了。”
唐秋生点了点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张良深深地呼吸了一下。
“所以,”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哀生民之多艰。”
“仙人教我以当为天下计。”他轻声说,“的确士大夫受百姓供养,可以说无功不受禄。”
“我虽然眷恋故国,但也不是颠倒是非的人。”他笑了笑,隐隐看出几分苦味,“如今韩国也没有了,我也不算对故国不利了。”
“说起来韩王安献地的那天,公子非还去了。”唐秋生说。
“公子非做什么了?”张良笑着问道。
“他生了好大的气,本来给他准备了一个臭鸡蛋,然后想吧,他去的路上砸他身上了,耽误了典礼大家都白站一上午,然后准备回程的时候招待他。”唐秋生笑道,“结果没想到这家伙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他了,回程特意没走这条路。”
“敢情是铩羽而归。”张良笑着说。
唐秋生也笑了笑。
“就是我没在那里。”张良说。
“你在那里怎么样?”唐秋生问道。
“那我可以帮公子看着另一条路,保准他得尝所愿。”张良认真地说。
“那公子非肯定会被深深地感动到的。”唐秋生笑了出来。
“说起来仙人有什么书籍给我推荐推荐么?”张良问道。
“什么方面的?”唐秋生问道,“医学么?”
张良压低了声音,“当然不是。”
“我知道仙人应该有那种吧。”他悄声说,“不好摆出来的那种。”
“的确有。”唐秋生答道,只是她不知道该借给他政府论呢,还是来点更劲爆的,比方说政治经济学之类的。
“要什么类型的,政治还是军事?”唐秋生轻声在他耳边说。
“都可以。”张良低声说。
和他现在价值观接近但是有微妙不同的那种最好,唐秋生想,他又说自己相信法在王先。
于是唐秋生在空间里摸到了一本书。
她觉得这个很好。
“到外面去给你。”唐秋生说,站了起来,“不过你也知道我的脑子空空如也,只是个建议罢了,参考参考批评批评就行了。”
张良点了点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唐秋生想,她手里捏着的是一本《利维坦》。
秦王不缺给他打天下的人,希望他也能有为他稳固江山收买人心的人,唐秋生伸出手,将厚厚的一本书递给了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