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五楼十二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
第75章五楼十二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国尉的这个弟子的确不是寻常人。”秦王说道,坐了下来,“寡人自认为也见过不少青年才俊,贵胄子弟。”
“所以尉缭子不是看不起秦国,是他的确要求挺高的。”唐秋生说,她洗了一盘樱桃,愉快地吃着,这个时候的樱桃虽然比不上后来的甜,但是也有之后没有的风味,她将盘子往旁边推了推,放在了两个人的中间。
秦王点了点头,“如此他算是彻底安心了。”
“伐燕顺利么?”唐秋生问道。
“还不错。”秦王说,“章邯的确堪用,现在休整一番,也就剩下齐国,楚国和越国,越国唯楚国马首是瞻。”
他停了下来,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只要打下了齐国,整个中原就又重新恢复统一了,唐秋生想,历代秦王的夙愿也算是完成一半了。
“寡人想,今年可以开始修路了t。”秦王开口说。
“那修什么材质的啊?”唐秋生问,她有几分好奇秦国的工匠到底能不能研究懂她带来的书籍资料,如今也过了许多年,看农副产品节节攀升的产量来说,说不定他们也将自己带来的这方面的书钻研出什么了。
“虽然有不少工匠进献了方案于寡人,但是寡人觉得修路上是不必俭省的。”秦王慢慢地说,“更加之现在韩赵魏三国的故地都已经稳固了,他们说是挖出了煤炭来。”
唐秋生点了点头,我怎么感觉你们要搞出一个蒸汽朋克外观的国家来。
不过想想中国古典建筑配上飞艇什么的,好像也有点独特的美感不是么。
唐秋生偏过了头,眨了眨眼睛,“那大王打算把它用在修路里了。”
“工匠们的方案不错。”秦王说,“寡人也有这个意向。”
“那就试试。”唐秋生笑了笑,说。
“有人说会断龙脉。”秦王不屑一顾地说,“为什么寡人随便做点什么,都像挖了他们的祖坟呢。”
“可能他们遍地都是祖坟。”唐秋生认真地说,“毕竟需要埋葬的家人很多。”
秦王忍不住笑了出来,“仙人说的有道理。”
“说起来,等到齐国被打下来了,廷尉那边的字体大概也做好了。”唐秋生想到了什么,说道,“也许可以在稷下学宫也建一个图书馆?”
“顺便再在大梁学宫也建一个。”秦王说,“大梁学宫的旧址稍微休整一下就可以用。”
“可惜荒败的厉害,里面留守的先生也不剩几位了。”秦王出了口气说,“不过寡人倒是也得把他们调往别处,免得他们凑在一起研究出一套什么龙脉的学说来。”
“那都是不好说的。”唐秋生笑了笑,“不过儒生人多,还是不要太惹到他们吧。”
“寡人也不想惹他们。”秦王笑着说,“只是有那么几个人动不动就出来说,这里有问题,那里会折寿,就算听了不信,感觉心里也很别扭。”
“不可能有那回事的。”唐秋生说,“人的寿命上天还是没空管的。”
秦王点了点头,“仙人说世人多如蝼蚁,上天根本看不到每个人具体做了什么,的确应该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大家就不要这么自作多情了。”唐秋生笑道。
“说起来出来跳的人倒也不多,寡人和儒生暂时也没什么冲突,”秦王说,“天下儒生大多尊毛亨,他倒是不知怎么的说服了他们或是撰书,或是教习识文断字。”
“寡人等到收下燕国之后,再赏赐他一番。”
唐秋生笑了笑,“所以既然不日要增加两个图书馆,大王有什么能做馆长的人么?”
“仙人有推荐的人么?”秦王问道。
唐秋生想了想,大梁学宫她还真的没有想法,但是稷下学宫,因为地缘优势,她的确有一个想推荐的人。
问题就是不知道徐福野那里去了。
如果和徐福说,你在齐国可以找份闲职,又能查到大量资料,为你的人生大业做准备,徐福肯定是愿意的。
就是不知道他现在人在哪就是了。
还在齐国么,还是溜达到楚国去了,或者大胆一点,已经去广东被人吃了。
那倒是还不至于吧。
“阴阳家的人么?”秦王闻言想了想,“听起来倒是个不受约束的性格。”
“但是此人眼界不俗。”唐秋生说,“就是有点放荡不羁爱自由,我反正是联系不上他。”
“不过此事应该也不急。”唐秋生说,然后她在空间里摸索了一下,从里面拿出了徐福赠与她的海螺。
秦王大概还没有看过海洋吧,唐秋生想,她好像从未带他去看过大海。
“把这个放在耳朵上。”唐秋生说,“然后里面就会听到海浪的声音。”
秦王擡起手,将海螺放在了耳朵上,然后他微微挑起了一根眉毛,似乎被所听到的声音震惊了。
绵密的。
悠长的。
亘古不息的。
一浪接着一浪。
温柔而细腻。
秦王低下了头,似乎被这种声音攫住了,他听着重复的浪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唐秋生转过头,春日里的月色似乎都变得花影婆娑了起来,她看着他的表情,惊讶中掺杂着向往,于是她伸出了手,轻轻地碰了碰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