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秉烛夜谈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2/2)
韩信沉默了,他继续看着书,“姐姐希望秦王长生么?”
“我不知道。”唐秋生说,“但是也许很难吧。”
“帝王一般连虚静都到达不了。”她轻声说。
“为什么呢?”韩信问道。
“因为他们的生命太盛了。”唐秋生答道,“这样他们就不会渴望虚静。”
“他们一般会用自己的力量去不顾一切地弭平遗憾。”唐秋生说,“或者取得什么东西。”
“他们面对命运总是不甘心,再无奈也不愿意投降。”她轻声说,“如果说他们也因为有什么强烈的无法放下的遗憾,也无从填补的话。”
“倒也不是不可能前往虚静。”
韩信没有再说话。
过了一会,灯烧出了噼啪声。
“姐姐,”他轻轻地开口了,“我在努力活着。”
这句话没头没尾。
但是唐秋生知道他在说什么。
“我做了个风筝。”男孩轻声说,“也许应该出去放放。”
“风筝?”唐秋生问道,他居然会做风筝么。
“我将它取名为风筝。”男孩说,“就是用竹篾和布帛糊起来,可以飞到天上去,本想着也许可以用它来传达军中的命令,但是好像也许会有更好的办法了。”
然后唐秋生猛的想起了民间传说里韩信的那一串发明。
“说起来听闻王老将军为了伐楚,”韩信慢慢地说,“打算试试飞艇。”
“你觉得怎么样?”唐秋生问道,不得不说人类无论先得到了什么知识,总是要先用于军事的。
“自扰可以。”韩信说,“但是它太慢了,也太笨重了。”
“不过现在楚国最怕的就是滋扰了。”韩信说,“只要让他们错过春种秋收,不出两年就受不了了。”
“原本听说王老将军打算要二十万人马去滋扰的。”韩信慢慢地说,“但是现在好像这二十万人可以安心生产了。”
“等到楚国疲惫不堪的时候,渡江就行了。”
“那岂不是更好。”唐秋生说。
“是啊。”韩信说,笑了笑。
“说起来,你好像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唐秋生忍不住笑了一声,她听说亚历山大小时候每当听到父亲打胜仗就很悲伤,因为觉得留给自己征服的地盘不多了。
“我有什么好着急的。”韩信笑了笑,“虽然王老将军那里势如破竹,大抵是华夏子孙之间的事情。”
“我倒是也不太喜欢这种仗。”他的目光落在了白色的桌布上,像是凝视着北地不融的雪。
“听闻北方部落林立,但是却逐渐富有昌盛起来了,如果不出意外,会有一位纵横草原的可汗诞生了吧。”韩信轻声说。
他的目光专注而执着,仿佛在期待着那位单于能给他单调的世界增加一点乐趣一般。
汉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那么那位冒顿单于也可以被称为一代天骄了吧。
算起来他现在的年纪,恐怕和扶苏相仿。
唐秋生点了点头,“这样t啊。”
韩信笑了笑,他看着灯,过了一会,他轻声说,“说起来姐姐,过一段时间会下雪么。”
“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雪呢。”他说,“好看么?”
“很好看。”唐秋生说,“到时候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很安静也很干净。”
“去年,在国尉府,秦王烤了肉。”唐秋生说,露出了一个笑容,“他们还要去打猎,你也可以跟着去。”
韩信站了起来,到墙边抽了另一卷书下来,然后平铺开看着,“秦军勇武,不忘尚武之风。”他说,“公子扶苏也是骑□□熟。”
“前日里看他和蒙恬将军比试,卸了枪尖,用白布裹了石灰,各穿一身黑衣。”韩信慢慢地说,“虽然他年幼,但是蒙恬将军也没多在他身上添几个白点。”
“蒙恬将军会伤心的。”唐秋生笑着说。
“蒙恬将军倒也留手了。”韩信也笑了起来,“他大概也没多伤心。”
“他还说,等我长大了要和我打。”韩信笑着说,“可是我感觉我可能将来也打不过他们。”
唐秋生想起好像手无缚鸡之力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笑话他的。
“那都不要紧。”唐秋生选择提前安慰,“要是实在想赢,比赛前给他们喝点泻药。”
韩信笑了起来。
“这样好像很有失品德啊。”他说道。
“这叫功夫下在事前。”唐秋生义正词严地说。
韩信思考了一会,似乎被她的理论说服了。
“姐姐不去拜月么?”他问道。
“嗯,”唐秋生表示那里人山人海的,实在是太挤了,又热,又累,最后还分不到几块肉。
“分肉没分到的确有点可惜,”她对于最后一点多少还有点在意。
“那就不用可惜了。”她听到门外传来的声音,一阵嘈杂,人马喧嚣,秦王和尉缭他们都回来了。
秦王推开了门,“剩下的,没人要的,没分完的,都在这里了。”他亲手把一个包袱重重的扔在了桌子上,脸上挂满了捕猎有为归家的趾高气扬和兴高采烈。
“还有不少好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