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深巷明朝卖杏花 长平之战的一些碎片……(1/2)
第157章深巷明朝卖杏花长平之战的一些碎片……
“我大概明白了,那我回去了。”李冰挥了挥手表示后会有期,唐秋生看到他的车上装了大包小包的东西,也不知道他都打算带上什么。
手里还拎着一只烤鸡。
真的很像来抢劫的。
“走吧走吧。”范雎也挥了挥手,“一路顺风,记得你保证的东西。”
“那肯定有。”李冰笑了笑,“等哪天来蜀地啊。”
“不去了。”范雎抱起了双臂,“还想多活两年。”
“我们那里相当不错的。”李冰不满地说,“真的。”
四川的确挺不错的,唐秋生想,在我们那边大家都超喜欢去的。
然而如果没有这个时候的努力,也不会有后来的天府之国了。
所以她想,这个饮血食肉长大的孩子,的确依旧未来可期。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荀卿出了口气,“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个国家。”
“但是如果说它不能做成它想做的事情,”他回过了头,看了看咸阳的城门,唐秋生帮他拎着一部分的行李,走在郊外农田的路上,农田里的麦子叶片锋利,翠绿的挂着晶莹的水珠,“那也是没有道理的。”
“那您觉得,它想做的事情,是正义的么?”唐秋生问道。
荀卿眨了眨眼睛,他擡起头看向了遥远的天空,“应该是的吧。”
“如果划分正义和非正义的,可能是顺应大多数人愿望的,就是正义的,”他慢慢地说,“而大多数人的愿望只不过是不要再打仗了。”
“不要再过朝不保夕的日子了。”他说。
“所以他们不喜欢你?”唐秋生轻声问。
荀卿思考了几秒钟她所指的他们是谁,然后他笑了一声,“他们说的算什么。”
“齐国啊,”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妄尊自大久了,觉得自己国富民强,空养了一群人才但是却不屑于用。”
“若是我的弟子,我绝不会让他们去齐国。”他说。
“您要收弟子么?”唐秋生问道。
“嗯,”荀卿点了点头,“我也不算很老,但是我也不想出来上班了,所以说,笨鸟也可以选择不飞,孵个蛋让小鸟飞。”
唐秋生笑了起来,“那也不错。”
“您想过要收什么样的弟子么?”她问道。
“随便了。”荀卿说,“最好是能照顾我的。”
“或者是活泼一点的,能让大家都热闹热闹。”他说,摸了摸下巴,“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当然也不错。”
“什么样的孩子,说不定都能成为了不起的大人。”他笑了笑。
“那您想要配飨孔庙么?”唐秋生笑着问道。
荀卿思索了一会。
“说不想好像有点虚伪。”他郑重其事地说,“不止想,还想位置很往前的那种。”
唐秋生笑了出来。
“当年我和应侯在稷下的时候。”他笑了笑,擡起了头看着日光,“那时候也没想好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应侯想好了么?”唐秋生问道。
“他更没想好。”荀卿笑着说,“他那时候天天也不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后来他说,经过他认真的研究,感觉魏国是救不起来了,自己这辈子大概就是个书吏了,装裱装裱抄写抄写混日子。”荀卿说,似乎想起了什么,微微出了口气,“所以好像学什么高深的东西,结识什么君子都无所谓了。”
“那您怎么想呢?”唐秋生问道。
“我当然是要嘲笑他了。”荀卿说,“你天分这么好,如果就这么放弃了,不知道多少人要气得半死不活呢。”
“他还是天天不声不响的,”荀卿叹了口气,“他那个人物欲不是很重,你就算给他画饼,他也没兴趣。”
“然后我就把他拽了出来。”荀卿说,“我们这世道最不缺的就是战场,当时他趴在烂了一半的骨头边上吐,我按着他的肩膀不许他跑。”
唐秋生沉默了。
“你听说过,石头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么?”荀卿问道。
唐秋生听到过,无论是韩非还是张良,他们都说过这句话,而这句残暴到令人发指的话指向的地方,就是荀子的故乡。
上党。
“秦人要杀良冒功,割取人头,”荀卿轻轻地叹了口气,“韩国要检验忠诚,要敲诈盘剥,赵国更是想要早点纳入囊中。”
“所以,石头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荀卿说,“他们认为这是良策,因为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希望有一位王。”荀卿看着天上的日轮,“能结束一切,能让所有人同等的生活在日光下。”
“人不要再被当作财富和资源抢来抢去了。”他说,“而最有可能做到这点的,就是秦国了。”
“所以您对它寄予厚望。”唐秋生轻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