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回咸阳了(小修)(2/2)
但是,即便是这样,这远远没达到嬴子瑜和嬴政的要求。
“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啊。”
要不是现在身边有人不方便,嬴子瑜都想将空间里存放的纺织工具信息大全拿出来找找原因。
要知道,如果按照现在工匠给出的数据来看,她根本不可能达到上辈子英国的珍妮纺纱机那样的经济效果,也就不能达到当年英国羊吃人的政治效果。
嬴子瑜提出这个计划就是比照着英国羊吃人运动展开的。
当时的英国因为工业革命的原因,纺织工具有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航海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所以纺织业成为获得暴利的热门行业。
因此,纺织业中的一项重要原料——羊毛的需求量暴增,这让很多投机者看到了养殖羊群的背后的好处。
也正是在这些利益的驱使之下,更为有钱的英国贵族们纷纷进行圈地养羊行动,历史上给这一行为取了个名字——圈地运动。
嬴子瑜做这么多就是有圈地运动的先例在,想要在匈奴也搞一场,以此来削弱匈奴的战力,瓦解他们的威胁性。
即使嬴子瑜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她也知道一个道理,这场羊吃人的运动之所以会发展起来,核心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或者换一个更加直白的解释就是,纺织工具的效率大大提升。
结果现在这些工匠却告诉她,她千辛万苦从犄角旮旯里面找出来给他们的图纸,做出来的纺织机效率只提高了一点点。
别说推动“羊吃人运动”的出现了,这个效率能不能吃下匈奴人的所有羊毛都是个问题。
“我不能接受!”
嬴子瑜没忍住,心里话就这样说了出来。
嬴政虽然被嬴子瑜这个突然的声音吓到了,但是能理解,现在就看嬴子瑜准备怎么办了。
嬴政是很放心的,但是旁边原本还得意洋洋,等待夸奖的工匠们顿时噤若寒蝉了,一个个都以为嬴子瑜升起了。
犹豫了片刻,还是为首的工匠出来小心翼翼的解释,“太孙殿下息怒,虽然单个效率不高,但是只要人多起来就好了。”
反正他们有图纸,这些纺织机做起来不要太容易啊。
这些工匠不知道嬴子瑜的计划,只以为他们只是想做很多羊毛,用这些羊毛做毛衣,所以并不理解嬴子瑜的着急。
嬴子瑜则张了张嘴,想着到底怎么跟他们解释明白,她要的不是什么群体效率,她要的是单个效率,毕竟人力也是需要成本的。
如果可以,这点她都要省掉。
正如嬴子瑜不理解工匠,工匠也不懂嬴子瑜,在他看来穷苦百姓的人力亦或是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只要给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他们愿意以一人之命换一家人的未来,这是底层生存的规则。
“边境苦寒,许多百姓冬天很少会出门,所以只要这些纺织工具做的足够多,这些边境的穷苦百姓就都是人力,都能没日没夜的为太孙殿下纺织毛衣。
所以不用担心纺织跟不上。”
甚至有没有报酬都没关系,这个时代,底层百姓反抗不了权贵的,他们用一点粮食买命,都会被这群人认为是恩人。
因为说了,一人命换全家活,是他们默认的选择。
不过话是这样说没错,工匠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嬴政,他们的君上。
这些年的大秦在君上的治理之下,能活下去的希望变打了,君上眼里容不下沙子,不会让他们这些人做白工的。
即便不给钱,能留一些粮食,一件衣服也是可以的。
又是这样的话,即便来到这里快十年了,嬴子瑜还是没习惯这种人命轻贱的认知。
尤其是看到工匠是真心实意这样认为的之后,嬴子瑜是半点都开心不起来。
嬴政看着嬴子瑜皱起的眉头就知道她又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了,虽然心疼,但他知道这只有靠嬴子瑜自己,靠她自己把事情想通。
嬴政没办法给嬴子瑜解答,因为他和工匠的想法差不多,他觉得工匠说的有道理,所以心里的天平已经悄悄倾斜了。
有道理?哪里有道理?
嬴子瑜虽然现在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但是有一点最浅显的问题她看得很明白。
她搞这个圈地运动目的是限制匈奴的发展,但如果匈奴好美限制住呢,就先让大秦的百姓困在纺车间,这不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吗?
属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搞工业革命,把珍妮纺纱机弄出来。
随后嬴子瑜就甩了甩自己的头,这个办法不行。
倒不是因为工业革命会孕育资本主义,而是最简单的,如今的大秦搞不了。
在生产力不达标的基础上搞乱搞就是揠苗助长,贻害无穷,所以嬴子瑜暂时压下搞工业革命的建议。
对工匠们的问题,嬴子瑜的解释是,“如果百姓在纺织和养殖上看到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纷纷投身于此,忽视了田间农事怎么办?”
嬴子瑜话里的意思嬴政明白,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这时,工匠中有个年纪小的,因为没有其他年纪大的老工匠的谨慎,所以听到嬴子瑜的话非常自然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不说农家人一辈子都是跟土地打交道,不会放弃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就算放弃了也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
这样为什么太孙殿下还会担心,想要阻止我们过上好日子呢?
如果纺织布匹或者养殖牛羊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给匈奴人占便宜呢?”
小工匠刚说这话,就被旁边的年长的人捂住了嘴,但是嬴子瑜非要坚持听听小工匠要说什么,于是听到了这个回答。
国家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和百姓讲太空泛,他们不能理解;牺牲一时换取长远的胜利对他们来说也很遥远,他们也不能理解。
这是他们的认知和见识导致的。
这是他们的局限,她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用“苦一代人,甜万代人”的借口心安理得的放弃他们。
而且,她也没有把握换个条件,这方法真的能“甜万代”。
小工匠说的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但却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千千万万其他百姓的想法。
嬴子瑜被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她求助似的看向嬴政,希望自家大父能帮忙。
但可惜,这本就是嬴政的考验,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验,只能嬴子瑜自己来。
“这个问题要小鱼儿自己想清楚才好。”
自己想吗?
即便知道这是嬴政对她的考验,嬴子瑜也免不得有点生气和焦虑,因为答案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问题嬴子瑜想了很久。
嬴政看着实在是解答不出来的嬴子瑜,也不催着要答案,只说要是想不出来就慢慢想,“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你成为皇帝,做完皇帝才能知道了。”
在嬴政都快放弃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嬴子瑜跑到嬴政身边,告诉嬴政,她知道了。
“这么短时间就想到了?朕不是说你可以用一生来回答吗?这个答案的回答对象不是寡人,而是你自己。”
“大父,我说的是,我想到了这次的事情的解决办法了。”
听到是这个,嬴政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听起了嬴子瑜的话。
“这些人是大秦的百姓,他们不能理解大秦的规划和发展不是他们的错,是见识和认知的问题。
但是他们都是大秦的百姓,大秦应当为他们负责,为他们兜底。
我一直担心的是百姓因为纺织和养殖利润高而全部投入到这些事情当中去,因而荒废了粮食的种植和马匹的培育。
前者会让这里的百姓生存困难,粮食依靠别的地方;后者会让大秦的战力削减,这样的话就违背了我的初衷。
但是我忘了,他们是大秦的百姓,他们这片地方没有充足的粮食没关系,可以从别的郡县运过来;民间马匹养殖减少,官方可以加大养殖培育力度。
所以现在大秦要做的就是修建直道渠道,方便交通,同时为这些百姓寻找市场。
总之,大秦统一调度不会让他们活活饿死的情况发生的。”
嬴子瑜说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嬴政,企图获得嬴政的夸奖。
嬴政沉默了,这个回答既在他的意料之内,又在意料之外,这个主意还真实带着他家小孙女浓厚的个人风格啊。
如果让嬴政来,他的选择很简单——威逼和利诱。
只要朝廷规定好他们种植粮食和养殖羊群的数量,一切按照规定的来,基本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至于那些头铁的不愿意听话的人,杀鸡儆猴便可以。
嬴子瑜说完自己的想法就等着嬴政点评了,结果等了好久就看到嬴政的沉默,她以为嬴政不认可,于是问道,“大父,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不对吗?当然不会。
嬴政夸奖嬴子瑜都来不及呢。
“只是大父在思考小鱼儿的办法,想来想去觉得非常合适。所以这件事情朕就交给小鱼儿了。”
简单两句话,嬴子瑜身上就多了一份活儿。
但是话虽如此,嬴子瑜继续改进纺织工具的计划主观上是不会放弃的。
为什么说的是主观上不会放弃呢,还是那句话,这群工匠的能力和默契都不行,每次嬴子瑜和他们都仿佛是鸡同鸭讲一样。
甚至到了最后,嬴子瑜人都踏上了回咸阳的路了,改进的方案都没有出来。
说到这里,嬴子瑜眼睛亮闪闪的看着相里明,“还好明哥哥有你在,明哥哥能帮助我的对不对。”
一瞬间相里明压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