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回咸阳了(小修)(1/2)
第159章回咸阳了(小修)
嬴政的第一次出巡花费了21个月的时间,最后在第三年的初夏回到了咸阳。
回咸阳的当天,天气正好,所以一开始李斯是想要带着文武百官去城门外迎接的,只是嬴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迎接太过隆重,一来二去浪费的时间也多。
寡人在外两年,朝中之事掌握不全面,这次一直快马加鞭回来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丞相带着百官在章台宫等候便可。”
收到嬴政来信的李斯手一抖,君上这意思就是回来当天就要开朝会?
这些年嬴政对李斯的看重李斯心里有数,所以对嬴政的这个决定不会认为是君上对自己的不信任。
李斯第一反应是担心嬴政的身体,本身就奔波劳累许久,一回来不休息反而立马召见群臣,处理公务,铁打的身体也会吃不消的。
因为这个原因,李斯立马提笔给嬴政写回信,“这段时间君上在外巡游全国,咸阳一切安好,请君上安心。
如今一路奔波许久,君上可以先行休息,等休整好了之后再开朝会也不迟的。”
嬴政知道这是李斯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没必要休息。
所以,嬴政是早上到的咸阳,在巳时的时候人就已经出现在了章台宫的百官面前,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了。
按照正常道理,嬴子瑜作为太孙,在太子扶苏不在的时候是需要和嬴政一起会见百官,参与朝政大事的。
但是嬴政在下马车的时候看到,嬴子瑜的精神状态似乎有些萎靡不振,不如往常有活力。
嬴政想到这段时间赶路的辛苦,多数大人对此都感到吃力,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也是自家小鱼儿从小就跟着他到处跑,有点底子在才稍微好点,所以嬴政半是关切半是心疼的说道,“从牧场到咸阳一直在赶路,你没怎么好好休息。
如果累了就先回宫休息吧,朝会就不需要参加了。”
而且,嬴政没说的是,这次的朝会大概率就是他找百官这段时间工作中的差错漏洞,所以才能这么干脆的让嬴子瑜缺席。
至于嬴子瑜,听到嬴政这话昏沉的脑子清醒了不少,等完全反应过来后并没有顺着嬴政,而是表示自己可以坚持的。
嬴政看着嬴子瑜一本正经的小表情,撸了撸她的脑袋,“你年纪还小,不用像个大人一样为难自己。”
嬴政都这样说了,嬴子瑜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嬴子瑜也知道这事儿可大可小。
,百官就在眼前,章台宫她的专属位置就在龙椅旁边,今天这群人要是没有看到她,心里有很大意见的肯定会很多。
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该做的样子嬴子瑜还是要做的。
“大父,孙儿不累,而且孙儿身为大秦的太孙,就算累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之事。”
嬴子瑜这话冠冕堂皇,但确实是真心的。
“大秦太孙的职责就是保证自己健康长大,稳定接过大秦的重担。
所以现在你应该回去好好休息,相信文武百官也不会因为这件小事而去为难你的。”
说着还象征性的问了一圈身边陪着的官员意见。
李斯作为嬴政的头号支持者,加上和嬴子瑜的这些年的师生之情,自然不会为难,“君上说的是,太孙殿下还是个孩子。
如果有人因为这件事来攻讦太孙殿下,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其他官员,眼观鼻,鼻观心的,面上不露声色,全都默认了李斯的说法。
但是一些人心里却不这样平静,他们还是很有意见的,从成为太孙开始,她就不只是是一个孩子了,各方面都应当按照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储君的标准来要求。
不过这群心里有其他不可言说想法的人也清楚,在这件事情上嬴政有他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如何,都是基于一点,那就是太孙嬴子瑜在君上心中的地位绝对很高。
嬴子瑜没管这些官员心里的小九九,有了李斯的助攻,她现在没必要勉强自己,所以简单告别嬴政之后,就带着人朝着自己的寝宫的方向离开了。
从章台宫到嬴子瑜的寝宫不是很远,没多久就到了,只是嬴子瑜还没来得及收拾,就听到外面的宫人进来通传,说是相里明来了。
嬴子瑜心中一喜,毕竟很久没见了,也不收拾了,立马让人将相里明迎进来。
相里明进来还没有站稳,就被嬴子瑜拉住了,“我这刚一回来就等到明哥哥,难道明哥哥一直在等着?”
相里明顺着嬴子瑜的力道,在椅子上坐稳之后,非常认真的回答道,“这里是宫中,我不能随时入宫,时刻等着的。”
嬴子瑜噗呲一笑,她只是随口说的,没想到相里明会这么一本正经的解释,“好了,不逗你了。
多年未见,明哥哥过得可好?”
“只是两年未见,不算是多年,而且这两年的时间里咱们还是有互通书信的,不算音信全无。
最后这些年除了甚是思念之外,一切都好。”
如果说听到前面的话,嬴子瑜是非常不满意的,但是最后一句就比较差强人意了。
“我也和明哥哥一样,非常非常非常想念你。”
这话是嬴子瑜拉着相里明的手说的,相里明顿时耳朵红了一片,心甜如蜜。
然后就听到嬴子瑜十分自然的说道,“不只是明哥哥你,我还想娥姁姐姐,还想阴嫚姑姑和李由姑父,就连张良先生我都想念。”
相里明的嘴角的弧度僵硬在了原处,嬴子瑜还在继续,“明哥哥都不知道,我在外面遇到的人都不如你们优秀,根本不懂我的想法。
比不过张先生也就算了,甚至连李由姑父都比不上……”
嬴子瑜像是要把这两年遇到的各种人都做个比较,转身就看到相里明勉强的表情,福至心灵。
“当然,其中让我意识到最重要的,对我来说最不能代替的就是明哥哥你了。”
相里明一点都不会期待嬴子瑜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事实也确实如此。
“明哥哥你都不知道,我在乌氏倮的牧场上找了好多工匠,能力不如明哥哥你也就算了,好多话都需要我解释很久他们才勉强能理解,一点也不像明哥哥你这样懂我。”
说着,嬴子瑜就打算把巡游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相里明,尤其是在乌氏倮的牧场上,她进行纺织工具改革时遇到的困难。
虽然这些经过相里明早在和嬴子瑜交流的书信中了解过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书信所说的总是受制于工具载体,怎么样都不如嬴子瑜面对面的讲来的清楚明白。
所以相里明没有阻止,反而是饶有兴致的听了起来。
一开始,嬴政在听到嬴子瑜说到可以改进纺织工具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拒绝的。
拒绝的理由也不是嬴政故步自封,不愿意改变,更不是看不起奇技淫巧这些可笑的理由,单纯是因为,“咱们在甘肃一带已经耽搁了很长时间了。
如果你还想要改进工具,在这里耗费的时间只多不少,这样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要知道咱们离开咸阳已经快两年了。”
说着,嬴政连连摇头,甚至用咸阳的人和物打消嬴子瑜现在继续留下来的想法。
嬴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觉得不过是改进工具的事情,哪里都可以,“咸阳不仅有许多技艺高超的工匠,就连墨家都在那边,可不比你在这里找一些野路子容易?”
这时候的嬴子瑜比较执拗,非要坚持,“大父,这不会花费咱们很长时间的,因为工具我已经让人在做了,不用等很久的。”
是吗?嬴政表示怀疑。
这时候,在一旁的乌氏倮提醒嬴子瑜,“太孙殿下,刚刚那些工匠过来禀告,说是工具已经按照要求做好了。”
要不说嬴子瑜运气好呢,这瞌睡就送枕头了。
于是嬴子瑜撒娇的推着嬴政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说道,“乌氏族长都说了工具已经做好了,就在外面,咱们过去看看吧,出去看看就知道了。”
嬴政斜睨了一眼身后的嬴子瑜,颇为无奈,这孩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跟自己简直太像了。
因为不好推脱,再加上他本人也想知道这个工具改良成什么样子了,短短时间内的改进,他持怀疑态度。
嬴政作为曾经的秦王,如今的皇帝,对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根本问题,不说非常清楚,也是有所了解的。
按照他知道的情况,现在大秦的纺织工具是沿袭的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脚踏纺织机。
与商周时候的腰机比起来方便快捷许多。
从春秋战国到如今,即便纺织工具有什么改进也是基于脚踏纺织机进行的修改。
他倒要看看这次的改进是小打小闹还是巨变。
嬴政显然是想错了,他没想到自家孙女给他展示的是用量取胜。看着一排排排列整齐的机子的时候,嬴政还是不太确定,问道,“这就是你说的改进的工具?”
说着,嬴政手不自觉上去摸了摸。
因为刚将机子送过来,所以工匠们并没有走,于是为首的工匠得到指示就给嬴政介绍了起来。
“君上,这些都是我们按照太孙殿下给的图纸制作出来的纺织工具,他们的类型很多,作用也各不相同,名字自然就不一样了。
这个叫脚踏缫车,那边的是络车,络车旁边的是纺车,以及整经工具、浆经工具、纬车、立织机、绫机、花罗机……”
跟着为首工匠介绍的顺序,嬴政匆匆看了个大概,粗略估计了一下,这里的机子最起码有二十多件。
只是,嬴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寡人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架是斜织机,它旁边的叫罗织机,他们做大的不同就是织出来花色不一样。”
嬴政只是拿其中两个为例,事实上,这里的二十多种机子的效果作用都大差不差,区别也只是织出来的花色。
听到嬴政这么简单粗暴的解释自己的劳动成果,嬴子瑜高低都要为自己辩驳一下。
“大父这是什么话,没经过试验怎么能随意下定论,说我这些改造只是花色区别呢?
我们改造的机子可是实打实的提供了工作效率的!”
说道激动的地方,嬴子都上手拍了拍身边的机子。
嬴政也不直接回答嬴子瑜,而是随口问了身边一个工匠,“这些纺织机每人每天能纺织出多少布料?”
工匠小心翼翼报了一个数字。
而且为了显示他们改进的纺织机的有用,这个数字是被他刻意放大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