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卫咎 > 九重宫阙

九重宫阙(1/2)

目录

九重宫阙

系统这货,就差把“你就算弄死他,我也不会给你好处”这几个大字标红,挂出来了。

“也就是说他连5000分的价值都没有了?”宁怀沙丝毫没有丧失一个刷积分boss的难过之意,反而笑的更喜庆了。

人就是这么丑陋,十足乐意看到自己的死对头一文不值。哪怕要折损一点自己的利益。

“可以这么说。”

……

时维除夕,此系佳节,但各地有各地的过法。

越宫无论怎样都还算的上是正常,吴宫就压抑多了。

席面上,群臣对王俱全进行了全方面的否定和讨伐,严重到此人杀心甚重,德才全无,罔顾人命天常,荒悖祖宗礼法。

不游街示众、不处以极刑,无以泄民愤、无以正纲纪、无以定朝邦。

黎旌端身正坐在席面上,就等着杀鸡儆猴完,看那些唾沫何时淹的到自己这儿。

吴国的武将群体不足为虑,但文臣们却不是好收拾打发的。

这时有人出列表示,“国师大人身为督军,不仅未及时向朝廷汇报行军具体事宜和及时叫停王俱全等人的狂悖之行,还助纣为虐,以至损失惨重,动摇国本。”

黎旌不辨,只看了眼那位楚大人。

又有人表示,“国师大人岂止是未曾阻止过王将军,他分明就是与王将军狼狈为奸,合谋乱军,才至吴国既损良将又失土地田亩,还累及天家公主。”

黎旌依旧不辨,打量了番这位正气凛然的杨大人。

众人讨伐中,他才好看看有没有人记得,当时言出兵时,自己到底持的是何种态度。

失败受罚没什么好说的,当然,一个半点失误都容不下的地方,也没什么好待的。

“我朝公主有慨然赴他乡之志,诸位被那卫含章一打就如丧家野犬了吗?”吴帝骤然出声,堂上骚动之音归寂,顿时清明,“朕办这宫宴,就只是要论处行罚的?”

“无良计,只犬吠。”

“我吴地何时有的此般风气?”

“罢宴!”

皇帝拂袖离席,群臣面面相觑。

这般态度,都不用猜,就知道王俱全多半会逃过一劫,更别提黎旌了。

那人今日未吐一字半句,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但众人不知那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黎大人,回应天城的头一件事,就是入宫抱着吴帝痛哭。

建平帝知道这货会来请罪,他自己确实也怒不可遏,自己给了多少东西?付出多少代价?最后就得了个把卫含章砍个半死的结果,还丢了大片土地,这不是笑话吗?

“你来请罪?王俱全呢?”

黎旌扑通一下就跪在了那儿,“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也是王俱全的错,辜负陛下擡举厚爱,臣求一死罪,王将军现下虽伤重至不能起身,但心意俱与臣同,谨知自身愧对吴国黎民百姓,万死难赎,遂求臣来。”

孙荼艴然不悦,心道,他们这幅作态是干什么,败兵之将还死不得了?

但他的杀心只对着王俱全,暂时还不想动黎旌。但他要是太不识相,失败至此,还不知道夹起尾巴做人,也休怪自己不客气。

未免皇帝真信了自己的鬼话,当即就给他和王俱全一个痛快,黎旌连忙跪呈上了自己和王俱全两人在一路上极尽毕生所学,而写出来的请罪书。

黎旌自己不是酒囊饭袋,还有系统那个储存了大量人类文明成果的家伙辅助,三言两语就能动人心扉,列明悔过之心,改正之措,未来的忠心和规划。

一眼望去,就知这人还大有用处,暂时杀不得。

王俱全没有文采,也无大计,胜在心意诚恳,洋洋洒洒就是几大万字。从发兵行进,到损兵折将攻下平度,再到魏计文身亡,最后没有砍死卫含章,都是他的错。

力求一个,孙荼仔不仔细看都不要紧,只要眼睛扫一下,手掂一下纸页的厚度,便知道他用心诚恳,实意悔过。

看完后,孙荼的气消下去不少,“胜败乃兵家常事,平渊,此行朕亦急躁,如何怪的了你呢?”

人一冷静,思路便逐渐开明起来,便知这一行,有错的人不少,而且黎旌其实是有些委屈的。

发兵之前,黎旌跑到宫中极力劝过皇帝,据探得知,越国虽然日渐衰朽,但到底还没有到全然纸糊的地步。况且,那一大杀器,卫含章尚在,此时动武,胜算不定。而自古,南征容易北伐难,向北出师,实该有万全之策。

但,建平帝显然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并未把黎旌的话,多当回事。

那时,见皇帝主意已定,黎旌自然没有再行多劝,随即就布筹统划,拿出了套,乱敌手于朝堂,抢先机于战场的方针。

实践证明,幸而有他的周密布局,让前期吴国拿了不少优势,不然,还不知结果会更加如何惨淡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