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1/2)
第58章
除去皇后的催婚,一同送到高阳的还有建元帝、王肃和顺阳公主的信件。
秦琬挨个打开,建元帝的信件厚度十分可观。
除去日常的关心她和佛奴的身体,便是让她不要在意皇后的催婚,按制推辞几次即可,而后又说他已经同意了王肃与高阳日常通信的请求,叮嘱秦琬一定要尊重王肃,对待王肃要如同对待他本人,最后才说他有意给秦琬取字,他和王肃一块拟了几个,让秦琬自己挑一个,等到她和皇后走完推辞的流程,建元帝便正式将字赐下,以便秦琬与成年人打交道。
毕竟时下风俗,即使男子未曾成婚也会被当成未成年,无法参与大人之间的交际,秦琬既然没有成婚的意思,由皇帝赐字也算是走完了成人礼,补上了她年龄的短板。
秦琬看着建元帝书信最后拟出来几个表字
——玉吾、德玉、怀琰
她斟酌半晌,在“怀琰”上掐出一道折痕,提笔给建元帝写了回信。
建元帝并未解释这三个表字的具体意思,但秦琬这几年手不释卷也不是装相,解几个表字不在话下。
琬字既有美玉之意,也代指古之礼器琬圭。
第一个玉吾很好理解,是琬字美玉之意的延伸;第二个德玉同样是对琬圭的进一步阐释,毕竟“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是天子表彰有德诸侯时,天子使者手持的礼器,琬圭也因此被视作好消息的象征[1]。
这是高祖为孙女取名的本意,同样也是秦琬前世父母选中这个字的缘故。
至于第三个怀琰,则与琬字相反,琬琰虽然时常连在一起泛指美玉,此处的琰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代指琰圭。
琬圭上方浑圆无棱角,象征着天子的赏赐;琰圭却上端尖锐,是天子征讨不义的符信。
相较于一味强调“修德”而过于婉约的前两个表字,她还是更喜欢“怀琰”二字让他人“修德”的锋芒毕露。
就是不知道这几个表字,哪个是建元帝拟的,哪个是王肃拟的。
若是挑中了王肃拟的表字,她可真得按照建元帝的说法将王肃视作长辈了。
不过考虑到王肃的年龄和他在建元帝心里的地位,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能白嫖一个未来重臣当老师。
将建元帝的信额外收好,秦琬又打开了王肃的信,不得不说王肃这人不愧能和建元帝一见如故,两人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十分相似,写来的信都是一样啰嗦。
不过不同于建元帝通篇私事,王肃格外询问了不少秦琬瓷窑的情况,显然有意将白瓷打造成如同蜀锦一样的地区名品,等将宋燕两国权贵的心拴牢以后,再利用大小钱推动宋燕两国的铜流入周国,进一步摧毁两国货币体系,并借此充实周国府库。
大小钱?
秦琬思索片刻,拿出了收藏的一匣子各式铜钱端详起其中差异。
这算她的一点小爱好,庆破胡与赵洛知道后从行商手里替她收了不少各式铜钱。
匣中铜钱的铸造年代横跨数百年,有的精美有的粗糙。虽然含铜量有高有低,但大都宣称自己是五铢钱。
最过分的一枚铜钱只有指甲盖那么厚,大小和拇指差不多。
而且还是广穿!
方穿的四角恨不能直接和外廓连到一处,两者的缝隙间一左一右挤着两个字
——直百
就是说这么一个来阵风都能吹跑的铜片,相当于一百个正经五铢钱。
当然,你要是拿着这个钱当一百钱给朝廷交税,朝廷肯定是不认的,大明宝钞的祖宗了属于是[2]。
秦琬对金属货币下的贸易战没什么了解,因此回信询问的地方也多。
按照她的理解,大小钱和自己超发货币却凭借优势保持汇率不变一个道理,在百姓都用布帛交易的当今,这一举措对本国百姓的坑害还不算大,更多的是抢敌国权贵的钱。
可现在宋燕是敌国,自然可以把他们当血包吸血,一旦他们吞并两国,到时货币市场的烂摊子还得他们自己收拾,但在铜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又哪来的那么多储备金去铸造高质量的货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