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第 92 章

第 92 章(1/2)

目录

第92章

建元帝都这么说了,就代表从前卫奭南奔宋国一事就此揭过,秦琬便正式给卫奭下了聘书,让他先到自己王府中熟悉下情况。

建元帝上次规范诸王封国管理设置的同时,将诸王的属官也做了调整,较之从前职位增多,但如大夫这种人数不明便于诸王延揽门客的职位却全部被撤销,秦琬身边的属官自然也做了调整。

秦琬询问过庆破胡的意思后,将其任命为仓曹参军留在高阳为她打理产业,负责发放俸禄的户曹参军则由庆破胡举荐的毛舜华暂代,而对方新官上任,正是手忙脚乱的时候,自然没法给秦琬带新人,秦琬想了想,干脆把卫奭交给了窦显。

窦显调任卸任高阳国相调回大兴进尚书省一事虽然已有定论,但总要等他去吏部走个过场才能定下职务,赵洛也是一样的。

考虑到后面一段日子赵洛还有的忙,秦琬便将卫奭引见给了窦显,让窦显带他认认人。

窦显方到大兴,便被秦琬塞了桩差事,他立在院中与卫奭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窦显先开了口:“多年未见,子燕怎么苍老成这样?”

“可见南方的风水不够养人。”卫奭颇为感怀,“君明倒是不见老态。”

“因为我比你看得开。”窦显白了他一眼。

他要是看不开,早被越厉王和杨浦那俩玩意气死了,哪还有现在的日子。可卫奭从年轻时便行事偏激,半点中庸之道都没学到。

他去宋国走了一遭,还能忍到现在且活得好好的,在窦显看来已经足够不可思议了,没想到对方还能低下头到高阳王身边做一个才七品的僚属。

背后必有隐情!

这里显然不是说话的地方,大兴的王府也不可能如同高阳的府邸一样在府内修筑湖心亭供人密谈,窦显正要找个地方与卫奭好好聊聊,却见对方十分自然的将他引入一旁的花厅,他下意识眯起眼睛打量卫奭,本来只有一分的警惕顿时变成了五分,这是在向他示威?

两人虽然十几年未曾见过,但卫奭对这位老友了解何其深,见状嗤笑一声:“收收你的醋劲,我可是听说郑伯安也是你向高阳王引荐的,你那时的大方呢?”

窦显反唇相讥:“伯安人品贵重,你却性情偏狭,谁知道我不在时你是如何蛊惑殿下的。”

两人这架势不像是多年未见的朋友,倒有些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模样。

卫奭闻言摊手一笑:“高阳王性情稳重,君明实在是多虑了。”

言下之意便是他真的鼓动高阳王了,但是没成功。

窦显竟有种预料之中的感觉,他指着皇宫的方向,压低声音:“你在殿

这讳莫如深的样子让卫奭心中一凛:“难道说不得?”

可他看着高阳王当时的情绪尚可,并不像是因为他说建元帝的不是生气的样子。

“殿下从不以言罪人。”窦显只能这么告诉对方。

他确实是秦琬心腹不假,但有些事秦琬不说,他也没有探究的途径,只能凭借着多年相处下培养出的默契自己推测,而秦琬对建元帝的态度便在此列。

如果说秦琬是把建元帝当做长辈与君主敬重,那她根本不会对窦显曾经的暗示保持沉默,并不断经营势力。可要是说秦琬真的心存反意,也不太像,谁家反贼会为了帮皇帝革除弊政四处得罪人啊?

这捉摸不定的态度使得窦显在涉及建元帝的问题上一向慎重,却不想卫奭竟然直愣愣地说了。

窦显试图从中找出点隐藏信息:“子燕是如何劝殿下的?”

卫奭将当时的情景如实复述了一遍,窦显若有所思的捋须,却不曾说他明白了什么,而是问卫奭:“殿下同我说你立志整肃豪强,可是在宋国遇上了什么事?”

当年卫奭心高气傲,以望族自居,时刻惦记着要涤荡宇内去九州腥膻,结果卫氏同胡人联姻还连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旁支,自然戳了他的肺管子。高祖因为占嘴上便宜惹出倾覆之祸更让他看不上眼,寻到机会便南下投奔宋国,说是要尊奉正朔,以图王师北上还于旧都。

在卫奭眼中,唯有世族才能使重正衣冠再塑典章,现在从宋国回来,竟然成了坚定的站在了世族豪强的对立面,这其中的变化无异于天河倒转。

老友面前没什么可隐瞒的,卫奭直言不讳:“从前卫氏为一等门第,我尚且不觉中正之法有何不妥,南渡之后方才知晓寒门与庶民之苦。”

“我原想着狐死首丘,这才重回邵西以图落叶归根,之后不过等死罢了,却不想还能有意外之喜。当年你我二人为求救世之法分道扬镳,如今竟又聚到了一处。”卫奭说着忍不住自嘲一笑,摇头叹道,“可见造化弄人。”

窦显一样感慨万千,劝慰他:“那就莫要辜负光阴,我观殿下之意,从周只怕无暇顾及王府诸事,王府司马又出身民间,大兴城中多贵人,子燕多留心些。观虞一向聪慧,过些时日便能上手。”

没想到自己初来乍到竟还被窦显委以重任,卫奭扬了扬手中的册子:“君明忘了不成,我只是一介参军,哪能干涉主官?”

这就打探起王府僚属的脾性了。

“你我都知道,你这法曹参军也做不长久。”

窦显不由失笑,虽吐槽了一句,却还是按着卫奭的意思,将王府的大小官吏给他说了一遍。他在高阳虽然做的是国相,但对于秦琬府上的主要僚属都有印象,这次高阳的人事调动虽然繁杂,但还不至于难到他。

卫奭一一记下,突然道:“殿下颇好用女子。”

他听着窦显方才提到的人,除却高阳王方才就蕃时征辟的官吏以男子为主,这些年崭露头角的似乎都是女子。

不只是她,赵洛也在同秦琬说这件事。

这些年高阳允许女子为官,又有高阳王入朝一事,可见当今对女子为官一事也是默许的态度,总会有偏疼女儿的父母磨不过女儿许她们到高阳试试。与这些别无他选的女子相比,男子的选择多了去,没必要非得高阳,此消彼长之下,使得高阳今年新进的官吏,男女比例达到了可怕的地步。

“倒不是这样不好,臣只是担心会有人借此攻讦殿下。”

赵洛一向谨慎,又深知恶意挑刺的人根本不会问及缘由,此时同秦琬说起这事,更多是为了提醒秦琬做好防备。

秦琬沉吟道:“国中今年遴选官吏时,报名之人的档案可带来了?”

“臣将原件带来大兴,高阳所藏是临摹的副本。”t赵洛道。

其他的紧要文书也是同样的处置方式,也幸亏高阳这些年的文书都是一式两份分开收藏,否则一时半会还真抄不出来。

“我于府中另择一处专做收藏文书之用,让观虞将这次带来的文书分门别类归置好,余者倒无甚要紧。不日我便会搬回王府居住,届时必然要请亲朋来暖宅,客人名单我三日后给你,让食官长和东西阁祭酒警醒些,别出什么岔子,府中僚属缺额众多,能不能招来人就看这次宴会了。”

赵洛宫中出身,对于宴会这种事轻车熟路,因此并不觉得勉强,反而是秦琬说得借宴会招募僚属一事让她更为在意:“用府中僚属做人情,殿下是有什么要事要同诸王商议吗?”

可不止府中僚属,待到大学各学院的博士及祭酒的名单出来,高阳出身的官员只怕能占到一半,哪怕建元帝不介意,她也要提前筹谋,先给花令萱、冉明彻等人物色点听话的下属,以免到时有人骤然发难被打个措手不及。

赵洛沉着脸点头。

“大学一事定下后,陛下会命我整理朝中积年账册,届时怕是要几个月功夫,我便是将府上户曹的人都带去再借伯安的人也一样人手不足,从周早年为我打理账务,从无错漏,可愿意随我一同去?”秦琬问。

赵洛也不问为什么查账,只听秦琬说人手不足便点头答应下来:“臣会尽快将王府诸事料理妥当交给观虞。”

秦琬拉着赵洛的手,闻言笑着拍拍她的手背:“必不会让你白走这一遭。”

赵洛微微垂首掩下眼中的思索,殿下从不轻易对人许诺前程,上一个被殿下明确许诺的还是郑平,现在殿下却如此笃定,只怕这账也不是那么好查的。

由于秦鹤与晋王二子还在路上,魏赵燕三王又身份尴尬,秦琬便亲自登门向几人致歉,说明了不曾邀请他们的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