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2/2)
秦琬心中纳罕,太子这坦诚得不像是皇家长大的孩子,再仔细一看,脸红的能滴血,可真是个难得的老实孩子。
“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自然也要回报陛下,为东宫设护卫一事,臣不过是揣摩陛下的心意行事罢了。”秦琬蹲下身,略微擡眼看向太子,“况且臣与顺阳公主交好,便是以私心而论,也要为殿下考虑几分。”
太子显然没想到秦琬会给出这么个答案,眼睛一下便瞪大了,强撑着送走秦琬,当即跑到建元帝跟前要他给个说法。
“阿父不是说怀琰姊姊是仰慕我的才华才帮我的吗?怎么怀琰姊姊说她是因为阿父和阿姊才爱屋及乌!”
有赖于顺阳公主在弟弟面前多年如一日的灌输些“怀琰姊姊最厉害是咱们这些人里第一个能为阿父解忧的”之类的观点,太子早把当年在长辈面前放的狠话忘了个干净,转而对自己姊姊口中无所不能的秦琬产生了了浓重的攀比心理。
因此当建元帝在太子面前信口胡邹,说秦琬会支持他是因为觉得他是个合格的继承人时,太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崇拜者一点回应,做了许久心里建设才有了今天这次看似巧合的偶遇。
结果全是他在自作多情!
被宠着长大的孩子显然有恃无恐,太子虽然t顾及礼仪没有在建元帝面前大吵大闹,但只是两眼含泪要哭不哭地拽着建元帝的袖子就足够让人心疼了。
王肃低着头只当做没看见建元帝求助的目光,甚至强忍着笑带走了建元帝案前的文书:“陛下家事要紧,今日阳平王不在,怀琰独自处理尚书省事务怕是有些艰难,臣先回尚书省看看,晚间再过来。”
建元帝:“……”
这逗孩子的报应来得未免太快了些。
秦琬此时自然不在尚书省,王肃也没觉得她会在,一面让人将新送来的该由阳平王批阅的公文送到秦琬处,一面有条不紊地将尚书省的日常事务安排了下去。
自前代传下来的风俗,官员休沐日不适合处理公务,三省这些机要部门自然不可能全都去休息,为了避免耽误公事,三省官员皆是轮休,今天阳平王不在,他的公务就交由秦琬代劳。
不过两人职权不一,秦琬也只是挑着能处理的处理了,不能处理的就裁下一截纸写上处理意见附在外边,一开始阳平王还怕秦琬出错,总要自己再把公文看一遍,几个月下来后对方已经习惯了直接照抄秦琬的处理意见,也就比明朝皇帝只负责审核通过辛苦了那么一丁点。
秦琬一心二用,一边将处理好的公务分门别类归置好,一边留心听赵洛说起目前从账目中得到的信息。
“自高祖平定邵西至宣光年间,国中以商税为主,余下的租赋杂税,仅用来付给百官俸禄以及赏赐有功将士便所剩无几,其中以赏赐将士为主。”
这是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若非如此,以建元帝笃信重农抑商那一套的施政原则,对于国内的大商人不会是一边敲打一边拉拢的态度,早就把这群招摇过市结交王公、还在各国间传递消息的投机者按进地里了。
“近年的结果出来了吗?”
“还未。”赵洛苦笑,“早年文书简单,整理出来自然不难,反倒是近年,王公严明制度,以至于文书繁杂,要理出头绪来,实在不容易。”
“不妨事,慢慢来,就当积累经验了,如今国中人口不丰,来日若是兼并了燕国,说不定还是我带着你们去清点燕国府库。”秦琬随口道。
同屋一个王府属官听见这话忍不住道:“殿下可饶了我们吧,若是来日燕国都灭了,我们还是一个只能算账的小官,那这官做得可就太没意思了。”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一大片共鸣。
这破账真是算到头了,只盼着将来能升职加薪脱离苦海,从此和账目说再见。
秦琬笑道:“那你们可要好好当值,若是灭燕之日你们谁让我挑中了带去山东,可就丢人丢大了,少说也要让同僚笑上十几年。”
众人又是一阵笑,只当秦琬是在活跃气氛,任谁在一个院子里神经紧绷三班倒待了一个多月也要生出几分郁气,如今说笑了一会反而精神不少。
秦琬的目光停留在榆郡太守请求旌表治下烈女的文书上,心情同样不错,当地一村因为壮年男子去服役修城墙,只剩下妇孺与老人,却引来马匪觊觎,村中一个名叫观音奴的年轻女子组织青壮女子持弓槊刀盾与之对峙,不仅己方一人未失,还反杀了对方六个人。
她抽出一张纸记下了此人的姓名与籍贯,准备给当地官员去信问问对方的情况。
她将自己的护卫塞到了晋王手下,虽然俸禄走的还是她的账目,但名义上却从她的私军转为了尚州的驻军,所以她现在的亲事府许多职位都处于空置状态。
如果对方各方面都合适,又同意到她王府任职,她就正式给对方下聘书。
毕竟按照郡守书中所言,对方只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女,却能有效的组织起村中妇女抵抗,显然是位极有从军天赋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