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一纸千金 > 第五章

第五章(2/2)

目录

志闯不理她,继续走路。

“怎么突然买红酒。”不懂就问,林林伸脖子。

志闯突然放慢脚步,他简直怀疑林林这人到底有没有硕士学历,“酒是干吗使的?”

林林摸不清志闯的路数。

陈志闯换个方式,“领导让你去买酒,那就意味着中午要喝,对不对?”

林林想了想,说:“有人来。”

陈志闯不耐烦地,“姐,您是活在外星球么,您一上午没上QQ?您在出版社还有朋友不。肖若华都在熊总办公室坐了一早上了。”

“哪个肖若华。”

“《生命河》。走廊上贴着的那个。”

林林终于反应过来了,是熊总编辑生涯的代表作,当年狂卖几十万册。看来,今儿中午,熊总要跟老朋友畅饮了。

“带咱们么?”林林问。

志闯不耐烦,“服从命令听指挥。”

饭店是王茂山定的,他办事老道,跟饭店大堂经理熟。叶社长在外出差。熊总主陪,五编室分管领导副总编辑陈尔副陪,出席人员,除了吴冠率志闯、林林,还有五编室主任耿双华、副主任姜艳玲,外带吕薇。等于是三、五编辑室的嫡系。两个编辑室向来睦邻友好。

买完红酒,志闯接到吴冠电话,说让他先跟王茂山去饭店看菜,包间环境也注意点。李林林则被主任叫回来。吴冠又安排林林两个差事:一,带点好茶;二,选几本像样的书带过去。说完吴冠就赶着上楼了。

别看这任务小,可对于毫无招待经验的林林来说,困难就有点大了。林林去四编室求助。主任罗轩和老编辑马一鸣、戴琪一个屋。林林一说要茶,罗轩就把自己上好的龙井贡献出来了。戴琪有点铁观音,也让林林带着。马一鸣贡献的是英国红茶。他洋派,做书也多做引进书。茶搞定了。林林又去找书,她联系不上看地库的师傅,急得一头汗。胡明月问:“怎么情况,给谁送书呀?”她是明知故问。林林说是肖若华。胡明月立刻把自己屋的柜门大开,拿出一套管官场小说丛书,直接堆到林林怀里,“就送这个,老肖我认识,他喜欢这类。”志闯来电话,催林林去饭店帮着点菜。李林林跟愚公移山似的,抱着一堆书。

临了,胡明月还不忘送她一本大字典。就是她那成名作。“这是珍本,全世界就那么多,不会再印了。”胡明月伸手拍拍林林肩膀,“你要觉得不好意思,就说我送的。”林林为难极了。胡明月转头对跟她一个屋的博士廖小平道:“小廖,送送人家。”廖小平虽然一百个不愿意,可胡副主任发话了,他也只能服从。

送吧。送佛送到西。虽然办公室就在隔壁,林林和廖小平等于背靠背,但两人的交流却不多。小廖当雷锋,一路上,林林不愿意冷场,讪讪地问:“怎么样啊最近。”

“还那样。”

“报选题了么。”林林问关键问题。

小廖的心抽了一下,“报了。”

“然后呢。”

“没过。”小廖直言。又补充,“现在的出版生态,病态,有价值的书,他们不出,专出什么‘老经理侃营销’。”

林林劝慰,“出版方向不同,学术类书籍,专门的大学出版社。”

廖小平道:“不尽然,社里过去还能出尼采,还能出海德格尔,出《诗意的栖居》,出庄学本,现在呢,还有坚守没有?劣币驱逐良币!”

林林当然理解廖小平的话,也懂他的诉求,但她并不完全认可,八十年代出尼采、出海德格尔,那是思想的先锋,人们有阅读诉求,现在再推出这种书,作为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怎么跟专业类出版机构竞争。贸然出版,最后只能变成库存。

“要不折中一点呢。”林林柔和地,“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哲学。”

廖小平一口否决,“最讨厌的,就是戏说!”

送到饭店门口,陈志闯出来接人,一个劲儿抱怨林林说怎么来那么慢。林林问:“这不没到呢么。”志闯道:“人老人家都在里头坐着了!等着茶呢。”林林大惊,连忙跟着志闯进包间,把茶叶交给服务员,两位新人战战兢兢进去打招呼。一擡脸,领导们都不在,饭桌主位却坐着个仙风道骨的中年男人,头顶一个髻,插着根棒儿,仿佛刚从道家名山下凡。

林林问:“肖老师,您喝什么茶。”

肖老师冷若冰霜,道:“白水就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