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2)
第十六章
社里又招人。赵主任和王茂山最忙。光简历就收了大几千份,千挑万选,能来参加笔试的有上百个。筛选的过程也闹出点段子。中午凑份子吃饭,王茂山手舞足蹈,“还有个美国达拉斯大学的,一个劲儿打电话,非要来,我们主任说,这达拉斯大学,”他模仿赵主任,摸下巴,“远了点儿,不好考察。”
“还有个震旦大学的,也非要过来,加入一编室。”
桃根插话:“震旦不挺好么。”
王茂山道:“牌子是不错,又是男生,简历什么的也挺优秀,就是……”
林林问:“就是什么。”
葛文婷难得大家跟一起行动,她见王茂山支吾,便提着口气,“丑?”
王茂山嘿然,手指着脸颊,“这儿,一大痦子,”食指大拇指绕成个圈儿,“这么大!”
吕薇趁机追溯历史:“我们这批呢,当时怎么录取的。”
“优秀呗,”王茂山打趣,“你瞅瞅,是吧,这个顶个的,哪个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众人哄笑。不过,等真正笔试那天,李林林才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为了面子好看,出版社连续两年招聘都去上级单位借大会议室,一来笔试的人实在是多,二来,也展现社里的深厚底蕴。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笔试当天一早,赵主任和王茂山没来社里,直接去机关会议室了。所有参加笔试的人员都在机关大楼下集合。林林八点半到办公室,接到吴冠通知,说上午的笔试,由她全程陪同熊总,还让她即可约车。
林林不敢怠慢,连忙跟社里的司机王来顺要车。社里统共就两个师傅,用车紧张,有事的时候都得抢。上午十点,准时出发,同行的还有主管一编室的卢总。林林坐副驾驶,卢、熊二总坐后座儿。刚走了一会儿,林林边听到卢总小声说:“真没没办法,又塞个人下来。”熊总叹:“年年如此,难办。出版社也需要人才呀。”林林不敢回头,只能偶尔从后视镜里瞄一眼二位老总。
到地方,笔试已经开始,巨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赵主任和王茂山上前招呼了一下,熊总摆摆手,意思是不要扰乱秩序,安心监考。根据叶社长要求,各编室主任也必须到场观摩。所以林林陪卢总熊总到的时候,几个中层领导已经在考场里溜达。手背在后头,东看看西看看。不过瞧了一会儿,就都撤了。只有熊卢二总还坚守阵地。林林有心,问熊总喝不喝水。熊总自己带了杯子,叮嘱接热水。
林林老老实实伺候,接水,端到熊总跟前。喝完水,熊总又看了一会简历,再看看签到名单。每位到场的考生,都按照考号入座。林林站在熊总旁边,小声问:“熊总,咱们这个招聘标准是什么呀。”
熊总又拿起那沓儿简历,随意翻翻,“都是九八五二一一,都很优秀,难挑。”
林林轻轻啧一声,附和,“是难。”
“那只能是看长相了,”熊总严肃地,“就像你们去年,志闯,浓眉大眼,是吧。”说完可能觉得失言,又补充,“你也不错。”林林心中失笑,但她的确不是计较长相的人,她擡眼望望考场,又看熊总,“那您瞧,哪个您看着顺眼。”熊总倒不客气,真认认真真打量了一番,然后小声说:“左边靠走道倒数第二个。”
林林得令,快速走过去。是个男生。正认真低头答卷,第一眼望过去,剑眉星目,似乎是不错。林林翻翻卷头,叫“方大川”。她忙不叠折回头,把名字对熊总说了。熊总果然捏了根圆珠笔,在签到表单上方大川的名字后头打了个勾。
见识了。
原来笔试就是面试。林林恍然大悟。那些还等着面试精心打扮好好发挥的人,根本是傻子。因为早在笔试的时候,你就已经是被打量的对象。只是,林林怎么也想不到,她这么随意一问,熊总那么随意一勾,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命运。不久之后,这位“方大川”果真被录取,还非常有幸被分配在三编室。只可惜,林林发现这里头有个“美丽的误会”,方大川似乎只有低头答卷的时候才是个美男子,一擡头,一张大嘴实在倒人胃口。所以,林林愈发不懂中老年妇女的审美。
跟昨日重现似的。吴冠领着编辑室的新人四处拜码头。编辑室先碰头。“这是李林林,陈志闯,”吴冠身后站着两个新人,一男一女,“这是新编辑,方大川,王萌。”新人来,林林和志闯就是老人了。大川跟吴冠一个屋。王萌则被安排在林林身后,最靠门的工位。新人来了,林林不自觉又有了新压力。她不指望得到新人们多大的尊敬,但她也不希望被新人们瞧不起。她是老编辑了。必须做出老编辑的样子。想到这儿,林林心中那股热火,再度熊熊燃烧起来。她时刻提醒自己,你是个编辑,你要做好书。
“你好。”林林正在出神,王萌的声音从她背后传过来,音色比较“银铃”。林林转过身,微笑着,照例问了问她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家乡籍贯等等。王萌一一答了,又问:“林姐做过什么书。”
嚯,真直接。年轻人的挑衅。
没做过好书的编辑不值得尊重。
林林故意轻描淡写报出了几个名作家的名字,又说了几本代表性长篇。王萌赞叹,“真厉害,怎么拿到稿子的。”看看,现在年轻人的进取心不得了。
林林只好说:“过一阵,你也能拿到,很快的。”
王萌说:“听说我们主任手上有不少资源。”这人有备而来。不知道又是谁的关系。林林头皮发麻。资源,资源,还是资源。在这个僧多粥少的地界儿,资源特别匮乏。跟王萌比,林林觉得自己似乎太不成熟。王萌刚来半个月,就从主任吴冠那挖到了某个散文家的散文集单行本。要不是这次冒出头,林林还不知道吴冠手里有这类线索。她后悔不早点问。可是,她问吴冠就会给吗。这个王萌什么来头,她也不清楚,她自己是师兄打招呼过来的。王萌的“后台”,怕是更硬。
林林把这事跟志闯轻轻抱怨过。志闯似乎并不介意,在他看来,那散文家的书根本卖不动。卖不动的书他就没兴趣。他的“解读历史”系列头一炮《汉朝往事不如烟》已经上了二次评估会二次评估会:书正式印刷前,社里还要开一次评估会,是为最后的把关。,顺利通过的话,马上就下印厂。还有那个美男子“方大川”,一来就向林林示好。比如有一天,他突然跑到林林跟前,道:“林姐,我有个台湾作家的电话,要不我去联系联系,有线索咱们一起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