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2)
第十五章
中级考试成绩下来,林林他们那批,除了刘桃根,全员通过。桃根被张红娇狠批一顿,她说他是给二编室丢人!这档子破事更古未有!作为惩罚,张主任分配给桃根更多任务,让他面壁思过、将功补过。
桃根无奈,一边做苦工,一边跟志闯抱怨,“活儿多得后年都干不完!咋个复习?!咋个能不挂?!”
志闯惆怅,“那稿子都咋算,你还不能独立署名。”
桃根的意思是,汉朝唐朝,志闯独立做,清朝他做,他跟张红娇一起署名。
志闯诧然,“这也分她?手真长嘴真大。”
桃根惨然,“不给黄世仁吃肉,杨白劳能有汤喝吗?我可不想成第二个陆姐。”副主任陆艳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发稿了。社里考虑把她调去校对科。发挥“余热”。一个失了势的副主任,连获得普通员工的尊重都难。在这个地方存活,就得识时务!
插图本通过后,林林手头有稿子做,暂时不急了。可心中忧患意识依旧强烈。用吴冠的话说,一个成熟的编辑,起码得有三摊子稿子:有稿子在卖着,有稿子在看着,有稿子在组着,这样才能运转流畅,不断档。反观自身,她有吗?有在卖的,可惜一天卖不了几本,有在做的,但是吴冠拉的稿子,所以必须跟吴冠一起署名。自己组的稿子呢,没有。肖老师那稿子,跟乔助理见面后,一直那么僵着,她打了几次电话,乔都不松口,咬定首印七万。气得熊慧敏私下嘀咕,“这个老肖,真缺这点钱吗。”至于版代那边就更不用说,她报价过去,人倒是过一阵就回复了,态度很礼貌,愿望很坚决:基本不考虑在他们这里出版,说有其他出版社报价更高,出版环境也更适合文学类图书。林林脸绿,好说歹说又争取了几次,还让马老师帮忙做工作。不行。只能作罢。
中级通过后,有独立署名权了,任务量也跟着上涨,一年内,她必须完成十本书,括弧,以上市售卖为准。她才有资格参与年终奖的核算。一年才不算白忙。
不行,必须组稿。
林林压力陡增。
当然,也不是没好事发生。老邱能干,把房子首付凑齐了,在老远的地方买了一户小两居,房产证上写林林的名字,房贷一起还。他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只不过房子还要等,是期房,要装修。奇怪,老邱一直没求婚。林林只能矜持着。这种事儿,女人不能主动。他不说,她就等。她对自己有信心。
半上午,林林正在翻作家资料,就听到隔壁屋一阵吵嚷。志闯进来,林林问怎么了。志闯吐了一下舌头,“胡副主任被陈总批了。”林林大概猜到缘由,胡明月最近的出书比她还少。
“还是因为不出书?”她说。
“出了。”
“那为什么。”林林问。
志闯道:“刚开始书出不出来,现在马上要下印厂,作者不愿意了。”
林林追问。
志闯说就是那本写煤老板的书,作者是个老记者,根据多年的采访写的一个非虚构的稿子。“胡老师编了快两年,据说那稿子最后面目全非,连作者都认不出来是自己写的。”
“手痒。”林林呵呵。她早听说胡明月有这个毛病,改稿子改得厉害。只是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有那么大的创作热情,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写,干吗要重新装修别人的二手房。作品归根到底属于作者,编辑不能越俎代庖。这不有病么。想创作,自己写去呀。
志闯拿了个封面打样过来给林林看,“咋样。”林林知趣儿,都打样了,她能说不好吗,她也真佩服志闯,这不到仨月,《汉朝往事不如烟》这就出来了。什么速度。只是这个稿子是从里到外都是“山寨”,但林林严重怀疑这作者山寨不到当年明月的笔触,至于封面,虽然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的路子,可总觉得哪里次一点儿。林林夸了句不错,志闯又让她看看封面有没有错字。虽然不耐烦,林林还是拿起笔,团结互助了一把。等她揪出俩错字,一段语句不通顺,刚把封面还给志闯的时候,QQ上弹出吕薇发来的一张图片。
是本书。作者,肖若华。书名“生命树”。看着有点像《生命河》的父母生了个二胎。出版方:某文艺出版社。林林看着心堵,她伸头看看,吴冠在办公室坐着,埋头工作。她不确定要不要第一时间告诉主任,可这事,瞒不住呀。
李林林只好鼓足勇气走入吴冠办公室。
“有事?”吴冠擡头。
“肖老师那书出了。”
吴冠愣了一下,“啥?”
“生命树,”林林道,“文艺社拿下。”
吴冠不做声。林林感觉他脸色有点变化,刚开始是惨白,现在微微泛红。稿子丢了,丢人!而且又是社里捧起来的作家。林林站在一旁,一言不发,此时此刻,她要陪伴在主任身旁。吴冠尴尬笑笑,努力挽尊,“这种稿子……”他说不下去了。这种稿子怎么样了呢,不值得花大价钱购买?还是不值得一出?事实就是,他们被甩了,肖和他的助理都再他们商量,林林怀疑,肖把这稿子给文艺社,根本不可能是七万册首印。她去培训的时候打听过,即便是线上的名家,在文艺社出书,首印量基本也不会超过三万。何况肖老师这种二三线作者。所以,人家就是图文艺社的牌子,复出头一炮,要面子,不愿意在星火社屈尊。
林林明白,这才是吴冠觉得受辱的深层原因。
“这书买一本。”吴冠给林林下令。
林林立刻表示马上去当当下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