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2)
方向有了,老邱不介意再添把火,入冬,老邱的同学在奔驰公司定做一批羽绒服。说质量不错。穿着也拉风。老邱特地打电话给傅姐、华哥,要了尺码,为他们也定了几件。东西送过去,老邱没要钱。林林批评他穷大方。约等于“行贿”。老邱却说,朋友嘛,这点东西还送得起,而且他们也不至于这点礼都受不住。不过,衣服到了,林林从来没往单位穿过。她担心姜艳玲看到她老耿穿同一个稀有品牌,会产生多余的联想,产生极大的反效果。
聚会过后,林林在吴冠那简单提了一航的选题。吴冠没打磕巴,表示支持林林走出去,多约稿,大胆干。林林感觉,主任现在已经彻底把她当自己人了。
入冬之后,连续一个月,林林都在忙一件事:帮吕薇翻译那本跟玛雅有关的书。做翻译,林林是认真的,合同是跟老家的同学签的,她只出个笔名:梅若兰。
哦对了,婚姻曝光,林林索性买了喜糖,各个办公室挨个发。王萌把喜糖抓手里,笑呵呵地,“林姐,没准很快,咱俩就成战友了。”她预言林林要怀孕。林林微笑不语,她没打算这么快要孩子。
糖送到张红娇那屋。张主任毫不掩饰,“哎呦天,都没闲着。”
林林脸颊发烫。
红娇又说:“我们文婷该加油了。”
糖送到四编室,戴琪拍拍林林的手面,“这么干就对了。”
林林矜持着。
戴琪道:“把家庭这些个都捋顺了,再忙事业,书什么时候不能做。”林林表示同意。戴琪又说:“小李,咱们合作一套书呗,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你做文案,我组稿子。”
戴琪文笔不行。林林才女声名在外。
“别,”林林客气着,“我帮您弄弄就行,不用署名。”戴琪较真,“那不行,或者我给开编辑费,不能白干活呀。”林林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马一鸣快退了,听说有几本稿子转到了戴琪那儿,其中包括民国老作家的一本台版书,还有两本讲历史的教材,那才是林林真正感兴趣的。只是,就算她提,戴琪也不可能带着她做,那种书不需要复杂的文案,编辑无需过度发挥。她李林林就没有过度介入的空间。而且,好东西,谁都想留在自己手里。
戴琪又问:“你也写东西?”
林林诧异,她是跟别的出版社签了一本书,还没出版。戴琪就得到消息了?真灵通,社里没有秘密。
“偶尔,不多。”林林模糊回答。太多就耽误工作了。传出去,殊为不利。
戴琪竖大拇指。
志闯的“唐朝”,带着大川一起做。活儿基本大川干,他当“监制”。唐朝”印出来,志闯吩咐大川多宣传。他呢,又走朱主任那条线,书店争取码堆,整天往社QQ群里发好消息,繁花着锦烈火烹油地制造出老大声势。畅不畅销两说,首先得热闹,得有动静!
一时间,陈志闯似乎成了社内风头最劲的编辑。吴冠向来喜欢手下的人拔尖,如今志闯冒头,吴冠乐于多拔拔他,里里外外常说“我们志闯”。
胡明月评志闯,当然没点名,属于指桑骂槐型,“这个编辑呀,只要编出一本好书,那尾巴就容易翘起来。”林林听了觉得好笑,她没觉得“汉朝”、“唐朝”是多好的书。只是,等桃根联合张红娇署名的“清朝”一出来,志闯立刻不高兴了。他跟林林抱怨,“张主任怎么这样,选题是我报的,稿子是我和桃根组的,说好是一套书,都叫‘往事不如烟’,怎么到她那成了‘有点意思’。”
样书林林拿到一本,桃根责编的清朝叫“清朝还算有点意思”,一句打破照本宣科式的“往事不如烟”取名法,书一发下去,一个月之内加印两次。
呜呼!跟风要跟得有点水平,要跟,也要变。林林明白,志闯这是嫉妒桃根超越了他,可终究嘴上说不出什么,只能私下埋怨埋怨张主任。人家创新求变,你原地踏步,那就不要怪人家不讲哥儿们义气。
“以后合作,必须慎重!”志闯得出这个结论。
最难受的还是群里的生态,仿佛一夕之间,刘桃根就取代陈志闯成为最热门的编辑,发行老提醒加印,又是发卖场的照片,《清朝还算有点意思》总是摆在最醒目的地方,“汉朝”和“唐朝”却不见踪影。志闯恨桃根抢了他风头,中断了和桃根的午饭组合。
林林看了清朝那本书两眼,她认为书名是问题之一,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写“清朝”的作者,比“唐朝”“汉朝”的作者文笔幽默。市场书的两大绝招,有趣,有用,人家好歹占了一头。可这话,又绝对不能跟志闯明说,毕竟在一个办公室。王萌懂得奉承人,偶尔夸志闯两句。
志闯回赠,“咱脚踏实地,你就很好,务实。”
当然,这个冬天,林林最关心的还是一航的稿子。邮件发出去了,杳无音讯。林林严重怀疑杂志社那女的是不是给错地址了。又或者,一航根本不看邮箱。她想再发一次邮件,念头在脑子里过了过,又放弃了。还是等吧。好话已说尽,态度上再表现得急切,不利于后续谈判。为今之计,只能守株待兔。
这日一大早,林林照例九点到办公室,洗涮杯子,泡上玫瑰花茶,稳稳地坐在工位上,打开电脑,点开门户网站,一边看新闻一边开电子邮箱。一封邮件列在第一位。袁一航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