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2/2)
哼,她看不惯志闯这种拍马屁的样儿。冷不丁,办公室赵主任进门。他现在是社长跟前的红人。原因很简单,社长刚来,各处需要了解,赵主任动步跟着,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进门赵主任便道:“小陈,准备。”
志闯反指自己,“我?”
“准备,社长马上有请。”
“哎呀妈呀!”志闯紧张得汗毛都快竖起来了。
“聊聊。”
“不是吧。”
“放心,社长很喜欢年轻人,对年轻人,十分友善。”
“找我问什么,”志闯脖子本来就短,一缩,更像鹌鹑,“透点风儿。”
“没风。”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我总得知道吧。”
“社长问什么,你就说什么,真实,知道不。”
赵主任刚走,吴冠就踱过来了。神情很严肃。志闯叫了声主任,吴冠下达指示,两四个字:少说,多听。
林林、王萌、大川和志闯忙说知道了。
十分钟后,总编室来电话,让志闯上去。陈志闯忙不叠上楼,谈了不到五分钟,下来了。林林还没来及问志闯情况,一个电话又下来。
轮到她了。
屋子还是那屋子,主人换了。林林两腿并拢,手放在膝盖上,她跟司社之间,有一米五的距离。
“来出版社多久了?”司社表情恬淡,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严厉。林林报了时间。司社道:“那是个成熟编辑了。”
林林连忙自谦。
“说说,对出版社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司社突然提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个题目够大。林林一时有点懵。
“看法,意见,想法,随便说,不用紧张。”
林林吸一口气,“我们的产品,还是应该更精一些,多出好书,少出烂书,”连忙改口,“少出平庸的书,我们的品牌……”她有点结巴,“我们过去是有品牌的,曾经很辉煌,但后来没有书撑着,有点回落,只要我们连续推出高质量的图书,品牌形象还是可以挽回的……”
林林说,司社仔细聆听,过了一会儿,他又问林林对文学出版有什么看法。林林果真知无不言,司社不时点头。
林林深感遇到了一位好社长。
一回办公室,王萌就追着林林问社长谈了什么。志闯也好奇。林林一言以蔽之:社长水平很高。又补充说,还跟她谈了穆旦的诗。
高跟鞋的声音传来,志闯连忙跑到门口看,转头说:“刘念上去了。”对门,吴冠不在位子上,大川坐在那儿,神色有点凝重。
因为薇子的爆料,李林林现在看司社和陈尔,总是另一番滋味。很奇怪,刚开始,她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陈尔还是安之若素,但仔细观察,林林发现还是有变化。
走路的方位变了。司社来了之后,社委会成员中午必须一起吃饭,司社在前,其余人在后,这是一个团队。领导班子必须团结。因此,陈尔必须脱离由耿双华、姜艳玲组成的吃饭小组。
姜艳玲的骂声,偶尔传出来。
很显然,好日子过去了。
林林把单位的变化第一时间告诉老邱。老邱笑笑,“识时务者为俊杰,陈总还有两年就退了,再不高兴,不过两年嘛,你也得站好队。”
林林不满,她有知识分子的清高,“站什么队,谁来谁走,我都做我的书。”老邱不跟她争辩,他也是高学历,知识分子,就没有林林这股子清高劲儿。林林可以清高,她是女人,还能靠他,他就万万不能清高,他得养家糊口。因此,某种层面上,老邱更理解吴冠,同时也为自己庆幸——吴冠有两个儿子,负担奇重,而他和林林,暂时只有一个宝贝。
但老邱不得不提醒林林,“目前,藏一藏,别做出头鸟,这个司社,我看八成是枭雄。”
林林道:“枭雄狗熊,不管,咱是良民。”
老邱问:“老吴怎么样。”
林林说:“目前按兵不动。”
老邱语重心长,“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话说了没三天,没想到成谶语。总编室吕薇、柳畅、翟玲三位接到指令下楼,挨个屋通知,过去所有的通过的选题,只要本月十六号之前没下印厂的,都必须重新上会。
大川当场绝望,跑到对面屋找王萌,“那《炒股就这几招》呢,还能不能出。”
王萌也发急,“我哪知道!”
林林问怎么回事。王萌只是那选题是大川帮忙组稿的,万一不能出,稿费没法落实。
“凶多吉少。”林林忧心忡忡。她的“文学小丛书”怎么办,这原本等于是叶社走之前给她的最后一个礼物。现在好,全部打翻。
志闯一言不发,半晌才对同事们道:“这是要血洗武林圣地啊……”大川倒很配合,演起武侠剧来,“天魔琴重现江湖,八音穿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