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一纸千金 >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1/2)

目录

第四十二章

林林不晓得楚老师家在哪儿,只知道他工作单位。风里雨里去了一趟,人家告诉她,楚老师不怎么来单位。林林问电话,对方不给。

住址同样不能透露。

林林只能去作协打听。结果要到一个电话号码,是座机。打过去,是楚老师爱人接的,林林表明身份,说明来意。他爱人明确表示,楚老师暂时没有稿子,身体也不好,不能再写了。

林林连忙,“不一定新作,旧作也行,是个丛书。”

他爱人道:“谢谢你,楚老师有合作的出版社。”

噗通,电话挂了。林林急得嘴上起泡。

实际上,第一个找楚老师签,是有战略性考量的。楚老师比顾老师要晚一代,名气上不如顾老师,但比新一批的作家,又要出名些。算是中生代前半段的领军人物。那林林这套书,是专门锁定中生代的。

因此,只要把楚老师拿下,竖起一面大旗,后面再约稿,就方便多了。其他作家一听,楚老师也在里头,十个有八个会松口,说那我也来一本吧。毕竟,跟楚老师并列,是一件光荣的事。

人都来了,必须拿下!

接下来的工作跟侦探差不多,查住址,找手机号,看楚老师的微博,看他最近的行程。关键是,都查到了。林林又觉得,以这种方式出现,不合适。认识的方式和渠道很重要,她这样贸然闯过去,没准楚老师还以为她是神经病。

事实上,她这次没有安排好就出来,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想躲开社里的糟心事。到了南京,住在宾馆里,才觉得太过仓促。林林给评论家打电话,想请他打个招呼。林林帮他出过书。评论家还算仗义,给了她另一个南京本地评论家,也是学者的电话。

林林打了,说明了关系,这位评论家好客,当即表示次日一起喝咖啡,也愿意帮忙牵线。林林觉得有戏,又燃起了斗志。

“您是丁老师吧。”林林打扮得特别漂亮。

“李林林。”

“是我。”

“真不好意思,还来打搅您。”

“张老师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林林坐下了。两个人侃了一通文学,又侃了一通文坛。丁老师很提供了几个八卦。多半耸人听闻,是林林不曾知道的。比如,某某青年男作家把谁的肚子搞大了,女方来单位闹啦。某某青年女作家跟编辑结婚又离婚。某某女作家喜欢某某男作家,结果男作家根本不喜欢她啦……林林感觉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当然,这都是佐餐的小菜,听过就忘,倒是丁老师几句话让林林醍醐灌顶,第一句是,“你得先进这个圈子”,第二句为,“圈子嘛,肯定要圈起来,要有神秘感,什么都让你外人看到可不行”,第三句话,“圈子其实也蛮奇葩的”。

当晚,丁老师带着林林赴了一个本地文化人的饭局。枯燥得很。但好处是,楚老师难得出来见人了。是个光头,这点让人意外。健谈倒健谈,人也还算和善。就是有点口音,听着费劲。饭局上,林林谈了对楚老师作品的看法。属于那种巧妙地夸。

楚老师笑得很大声。

局一结束,林林就追着楚老师问:“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一本。”

“呦,已经签出去了。”

“不抢您新作,”林林嘿嘿笑,“知道也没戏。”

楚老师也笑。

林林继续说,“是个丛书,做一批作家的代表作,您是领头羊,我想收录您那部《梅里的故事》。”

楚老师一听,当场同意了。旧作。多出一个版本,对他来说没什么坏处。林林大概说版税和印数,楚老师也没意见,只说让她把合同回头发过来。

“常规合同就行,别那么多条款。”楚老师叮嘱。话音没落,林林就把合同拿了出来。有备而来。楚老师道:“哎呦,我这喝那么多,怎么看。”林林拉楚老师到包间旁边的板凳坐下,“您拿着,我读给您听。”

这做法新鲜,林林果然读了一遍,楚老师看没什么问题,当场就签约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费了大工夫。李林林心满意足,当晚就打电话给老邱报喜。老邱问她什么时候回来。林林表示,还要待几天,还有两个女作家,她得见见,看能不能也达成合作。

一番征战,收获颇丰。

林林的战略无比英明,楚老师的稿子签下来,另外两位女作家一听,也就松了嘴,爽快入局。林林带着三部合约返程,在家歇了一天,次日一上班就跟吴冠报喜。吴冠却似乎并不太兴奋,只是哦了一声,表明知道了。

林林强调:“楚老师是当场跟我签约的。”

吴冠道:“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林林问:“主任,合同可签了哦。”

吴冠知道她的担忧,说:“下个月你报上去就行。”

吴冠的状态不对,忧心忡忡,魂不守舍。林林问志闯老大怎么了。志闯一言以蔽之,“山雨欲来风满楼。”

午饭过后,林林找吕薇散步,趁机打听打听消息。林林问,是不是还有动作。

吕薇提着口气,道:“大动作。”

“人都走了还怎么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