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1/2)
第四十九章
电影《危机中的女人》快上映了,片花一出。网络渠道的业务经理跟常晶晶联系,希望上一批独家定制版。晶晶跟分副社长志闯沟通。志闯让林林查查合同。
林林道:“到期了。”
志闯说:“找顾老师续签呀!”
嚯,真说得出口,当初怎么对人家的,结稿费不痛不快,闹得不欢而散,顾老师内心感受很不好。她李林林不好意思打这个电话,打了也没用,顾老师不会同意。根据合同规定,顾青云那两本书,库存的,合同期满后仍旧可以继续售卖,但不能加印。《危机中的女人》新版,将由一家民营出版公司推出。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林林本就有点懊恼。
吴冠还在会上批评她,说以后签合同,哪能只签三年。志闯附和,“星火史话整个套系签的都是十年。”
林林懒得反驳,顾青云什么级别的作家,签十年,搞笑呢。而且签约的时候,他们都审批过,怎么现在弄得好像全不知情。
吴冠又问:“郑木的签几年?”
“五年。”
“再长一点。”
“我跟郑老师商量商量。”林林也有斗争经验了,凡事,不当场拒绝,下来再慢慢斡旋。她也发现一点,很多事情,吴冠是转脸就变,这些年做稿子,他其实没少吃亏,可他就是在乎他那个脸。背后吃多少亏都行。台面上得有光。如今慢慢“位高权重”,面子更是重达千斤。
一坐下来就听到王萌在吃东西。啮齿类动物般。女人多了,尤其年轻女人多了,办公室里经常开零食大会。林林非常不喜欢这点。
吃了一会儿,王萌起身去洗手间了。
牛哥推着小车进来,挨座儿发书报信件,到林林跟前,递过去个小包裹。看形状,是书。若在平时,林林可能都不会打开,但今儿手头没事,信手拆了,一部小说,总计两本,封面正中端端正正四个小字:袁一航著。再看书腰,一航在海外得了个小奖,这部就是获奖作品。
出版方是个大集团。
林林拿着书,翻了翻,两本扉页上的签名不同,一本是:李林林女士指正。另一本是:吴冠先生惠存。
苦笑。
这稿子一航根本没递给她过,那次合作过后,关系基本断了,除了逢年过节群发的消息,再无其他联络。一次两本,意思很明显。人家现在发达啦,怎么能锦衣夜行,巴巴地寄来,就是要告诉能你们(尤其吴冠),当初你们的办事方式,是多么的不妥当。林林能理解一航,她很无奈,当编辑就是这样,你为作者做再多,一转脸,可能也就散了,怨气还很大。
不过她又真心觉得袁一航低估了吴冠的气度。或者不是气度,是关注点——吴冠会在乎这些吗,哪本书出,哪本书不出,对他来说有分别吗。出一本书就能改变命运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吴冠,特别随缘。肉到嘴里就吃。没来,就等。有什么关系。他已经过了在业务上进取的年纪,人家真正在乎的,是官位,是级别,是将来能以什么样的待遇退休。
这也是林林觉得自己跟吴冠最大的分歧。
当然,这个分歧是潜在的,谁也不会拿到台面上说。归根到底,在业务上,她林林还想往前走。
作者出招,编辑必须拾起来,林林还是保持礼貌,手机拿出来,短信发过去,彬彬有礼地:书已收到,恭喜。王萌从洗手间回来,路过林林工位,她眼尖,“呦,这什么书。”
林林想都不想,“拿去看吧。”
天冷了。老干部外出减少,想起弄回忆录来,打电话找林林过去。吴冠三令五申重视,林林不敢推脱,只好在冷风里来回穿梭。老干部住在系统内大院,林林进进出出,总看到一分社孙雪梅带着个新来的男孩,叫少楠,跟系统里的领导应酬。那点头哈腰的模样,难受。市场书难做,补贴书的钱也不好挣,给社里当孙子总好过给外头的领导当孙子。不过孙雪梅年终奖也很惊人,连续几年算下来,都能一把拿十几万,林林羡慕,可学不来。她还想做文学书,赚钱的任务,宁愿交给老邱。
孩子上了幼儿园,保姆不用再请。老邱这二年发展不错,家里经济条件比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林林不操心物质文明、经济基础,只管精神文明、上层建筑。
有时候真烦了,就找吕薇排遣,比如礼拜三,就是闺蜜俩固定的“一起下班日”。吕薇的车限号,跟林林一起坐地铁。吕薇从楼上下来了,站在门口,林林拎着包小跑出来。电梯门将关未关,吕薇和林林挤了上去。人贴人。旁边站着少楠。吕薇没话找话,道:“往哪儿走。”少楠用大拇指戳了一下方向,干笑笑,“北面。”吕薇哦了一声,说我们往南。没话了。
下了电梯,两个人没注意少楠,闷头往南边地铁走。不远处十字路口,红灯亮,行人站住了。吕薇眼尖,对林林说,“孙雪梅在前头呢。”
林林擡头一看,果然是孙的背影,一件长款印花羽绒服,她还夸过她背后的玫瑰好看。绿灯来了,两个人继续往前走。冷不丁,少楠从他们身边经过,目不斜视,快速朝前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