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1/2)
第六十三章
北方分社的会议室不大,十来个平方,没有窗。每次开会,坐一屋子,乌泱泱地。轮到林林发言了,所有人都看着她。她报了楚老师一本旧书。早期的长篇小说。市面上已经有两个版本。林林逐条说自己的选题理由,诸如:名家、名作、长篇,最近三年没出版过,到时候可以请楚老师来做活动,等等。
讲完了,虞国光道:“有意见的提出来。”
环顾一周,没人说话。林林刚打算松口气儿,发行总监刁爱玲开口了,“数据怎么样?”北方分社过选题,必查数据,以此为重要参照。
林林有备而来,“他的上一本书,到目前为止,十个月,销售在十万册以上。”
刁爱玲道:“那是新书,而且是文艺社的重点。这本是老书。”
一句话把林林说得没词儿了。
虞国光对总编辑王栋,“王总的意思呢。”
王栋道:“老书,不是不可以做,楚老师这种量级的作者,还有合作的空间,不过老书最好搭配着新书,能相互带一带。”说了等于没说,思路谁不懂,星火那帮人也知道以新带老,但楚老师现在得了大奖,名气日隆,被专业社吃得死死的,编辑恨不得全年陪,能分出一杯羹来,已然是天大的人情、面子。
虞国光慢慢点头,摸着下巴,没发表意见。
此处无声胜有声。
刁爱玲又说:“小说除非是名家新作,否则根本走不动,”又对林林,“要不问问散文呢,楚老师有散文没有。”林林不好当面反驳,她刚来公司,不宜表现得过于强势。可楚老师最好的作品就是小说,散文不是没有,零零星星,价值并不大。偏偏现在的市场就是如此吊诡,出版商宁愿出三流的鸡汤散文,也不愿意推一流小说。
更闹心的是,绿橘和哆啦翻过年突然发力,一个报了个时尚杂志专栏女作家的情爱散文,一个报了个网红漫画家的漫画绘本。结果:全体通过。一贯严苛的刁爱玲还大肆鼓励了哆啦一番,说她找的那个作者潜力很大,俨然内地朱德庸。
下属意气风发,对比得林林更没面子。
会议结束,虞国光只留给林林一句话,“慢慢来。”
林林不禁反思,进而产生两点自我质疑:第一,她是否被时代甩在了后头,导致出版路向离年轻人太远;第二,如果是这样,她是否需要改变思路,向市场妥协。她设定的名家名作战略,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是否需要用别的书来填补,以确保尽快在公司站稳脚跟?焦虑。李林林感觉到了从业以来前所未有的焦虑。她已经踏出舒适圈了,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前路虽然荆棘,可往前走,还能看到曙光,后退一步,却是万劫不复。
林林不得不把开工头一炮的宝押在顾青云身上——楚老师那边暂时似乎没希望了。她打电话过去,是楚老师的爱人接的。林林没退掉过去这部长篇,但同时也提了楚老师散文集结的问题,楚老师的爱人只说了句将来有时间整理整理,就把电话挂了。
没戏。
她只能寄希望于顾老师这边能念念旧情,好歹给一两本,哪怕是旧书呢。顾老师的作品可读性强,旧书也有制作的空间,如果一次能拿三到五本旧作,刁爱玲估计也说不出什么来。
有电影要上映。看新闻报道,顾老师马上会随导演跑路演。必然回国。这次不是大片。导演没拍过几部电影,尚属新锐,顾青云跟他合作,算给他加分。林林早早定了电影票,她打算观看过后写长篇观后感,给顾老师发过去。
如果可能,再约老师见面。
老邱认为林林存在策略性错误,“别就订一张票,写什么观后感,你要真想签她,我掏钱,包场。”林林惊喜,她男人大气,“你发财啦。”老邱豪爽地,“支持老婆工作,义不容辞。”林林果然买了票,包了场,然后才打电话告诉顾青云。青云高兴,说等忙完这阵,有空见见。林林连忙说看顾老师时间。
等了一个礼拜,顾青云发短信,问她周五下午有没空。方便的话,见一面。“没问题,一定准时到!”林林雀跃。肯见面就有戏,老邱的电影票钱没白花!
酒店大堂几百多白百合布成墙,散发着异香。林林怕迟到,来早了。那就在大堂坐一会儿,她打算提前五分钟上去。这次见顾青云,林林没空着手。辞职时吕薇送她的玛瑙吊坠,她打算转赠顾青云。
时间一到,林林上去了。她不明白,顾老师不是在国内买了房么,怎么回来还住酒店。或者是主办方安排,不住白不住?到大套房门口,林林紧张。她轻轻敲门,里头有回应。片刻,门打开了。
顾老师穿着睡衣,笑靥如花。她上前拥抱了林林。林林满口应付,一秒钟启动社交模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