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2/2)
气氛立刻热闹了。
简单聊几句行程,又问电影的情况。顾青云利落答了。林林从包里拿出玛瑙坠。顾青云道:“老熟人了,不必那么客气,要我说包场都不必,你收入不高,干吗破费,心意都懂。”林林道:“也不是天天,这是好事,喜事,花点钱我愿意,我是顾老师的头号粉丝。”
说笑得差不多。顾青云问林林在新公司的情况。林林报喜不报忧,把北方分社吹了一通。顾青云道:“你们文学书做得不多。”林林连忙说:“成立不久,但已经出了好几本大畅销书。”
顾青云低眉不言。林林又分析了民营和国营公司的优劣势,然后强调北方分社是两者的性质兼有。
顾青云爽快,没等林林开口,便说:“我的新书放在中原社了,那儿有个老朋友,等了五年,实在抹不开面子,老书统一签到文艺社做套装,现在拿不出来。《危机中的女人》和《无处躲雨》那几本,还在版权期内,放在中华天地。等过两年,到期了,还是你做。”
掷地有声。一锤定音。想拿稿子,得两年后。这就算给面子了,让你有个盼头。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林林犯愁。顾青云话都说出来了,她再求也没辙。
李林林只好打起精神多喂好话。
说话间,又有人敲门。林林警觉,连忙站了起来,顾青云才想起来还有事要办。她快步走去开门,伸头让外面的人进来等。来客笑吟吟地,顾老师去换衣服,她就站在会客厅。她和林林同时发现了彼此。一秒钟,打量,尴尬。都不说话。
眼前这个女人,看上去四十多岁,矮胖,颧骨却很高,烫了个跟头围不太般配的爆炸头,林林第一时间想到一句话:一个头两个大。不大会儿,顾青云出来了,她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就点明了身份。林林这才晓得,她是顾青云在文艺社的编辑,叫崔笛韵。
同行是冤家。林林认为此地不宜久留,招呼了一下,便先行告退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顾青云这边黄了,楚老师那边又来电话,他说散文没有,演讲近几年倒是做了不少。
林林立刻表态她来整理,尽快拿出策划案。
哄睡儿子。林林又坐到书桌前。老邱从后面抱住她,林林抖肩,“忙着呢。”
老邱揶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干着挣几百万工资的活儿,值得那么累。”
林林道:“万幸吧,楚老师的稿子要拿不下来,我就得走人。”
“虞国光跟你说的?”
“人家没说,我自己也得好意思呀,”林林道,“来了有日子了,什么成绩都没有,顶着个副总监的帽子,跟个大傻子似的。”
老邱说:“你就是脸皮太薄,他们既然请你来,就该有什么也做不出来的心理准备。本来这行就是没谱,守株待兔,瞎猫碰死耗子。”
唠叨完了,老邱还不睡。林林忙了一会儿,让他先休息。老邱执拗,“等你。”林林明白了,今天是他们约好的日子。算算,也有日子没那事了。老邱抱怨林林冷淡,可问题是,一忙起来,她真不想。都是三十如狼四十虎,她是没什么感觉。倒是老邱,异军突起的样子。说实话,她有时候觉得对不住老邱,所以偶尔普降甘露,格外卖力。但老邱有不满意,他总是捧着林林的脸道:“我要你享受,真的享受,明白吗。”
她演技总是太差。
当然,这天终究什么也发生。林林上了床,老邱刚准备好,还没开始动作,她就睡着了。
第二天,林林先找刁爱玲谈了楚老师的新选题,这下刁支持。林林又找王栋谈了谈,王栋也没异议。她最后才找到虞国光。她提出了两点要求,也是楚老师要求的:第一,书做精装;第二,希望宣发批点经费。
第三天,虞当即表示赞同,他正忙着准备去法兰克福书展。“好好做,明年带你走一趟!”虞国光鼓励她。
至于印数,楚老师倒没有格外要求,北方分社提议首印一万五,楚那边也同意了。合同寄出去,林林舒了口气,她觉得自己像快要溺毙的人突然抓住个小舢板,暂时又可以活下去了。但林林还是有种紧迫感。一个哪够!选题,选题,选题!她现在就是只饿疯了的狼,哪儿有选题,她就往哪儿咬。
到了北方分社,学者的选题没法做了,过去那些老作家的稿子,似乎也太陈旧,她一时没有思路。恰逢耿双华约她喝茶,林林欣然应允。她揣摩着,或许从老耿那能有点意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