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思念(三)(1/2)
第099章思念(三)
“殿下身体今日可好?”
“劳诸位大人惦记,殿下身子不豫,仍旧谢客,望诸位海涵。殿下说,军中庶务依旧由刘大人决断,不必再递到她面前。”
“这……”
“愿殿下身体早日康复,卑职告退。”
“卑职告退。”
……
“啧,”来访的穆九黎未经通传,在行辕两侧甲士恭敬地垂首中,直接掀开帐帘而入,“殿下这里好热闹。”
“东路兵进武安,西路兵进峰州。交州城内叛军已自乱阵脚,而刘集却不肯纳降。”
姚知微刚沐浴完,未干的发只用红绳在离发尾三寸的地方找绑了。南方潮热,她穿着素衫,披着浅淡的有袖昌容直领披风。两条长袖垂在胳膊外侧,并没有规规矩矩地穿在身上。
“岭南军中势力盘根错节,比我想的要复杂。”她的目光聚焦在手中的薄薄的两张战报上,神色从容,“不过,如你所见,不服刘集的大有人在。”
“他仗着君恩高就,本就难以服众。为人又媚上欺下,贪得无厌。抛却个人恩怨不说,本王也不喜欢他。”
“哦……”穆九黎回神,似懂非懂地点头。
对面端坐的女人,不施粉黛,眉眼凌厉,额间浑然天成的朱纹灼灼,动人心魄。
是个美人。
她喜欢。
“再看,小心你眼珠子。”姚知微擡眼,目光如刀。
“没看。”穆九黎否认。
看一眼又没什么。
“剑南边境斥候急报,吐蕃挑拨六诏,兵压羁縻诸州。除蒙舍诏外,皆从。”
“嗯。”穆九黎没忍住,又看了她一眼。
嗖——
姚知微长指翻折,三下五除二,两张薄纸变作轻镖,直冲面门而来。
“???”穆九黎往后一仰,露出洁白的腰腹。挂在腰间的两颗金铃,也因此叮当作响。
待直起身来,她兴师问罪道:“你们中原古话不是说……说君子动、动、动手不动口,你这是干什么?”
“小气!”
姚知微闻言,含笑看着她,目光炯炯:“哦,你不是说了,中原古话:君子动手不动口。本王,没动口啊?”
“不对,动口……嘶,算了。”意识到说错话的穆九黎自觉理亏,她弯腰,拾起那纸镖,几下拆开来,一目十行,边看边问,“我怎么没得到消息?”
姚知微拢了拢滑落的衣物,单手拎起水壶,给自己倒了杯熟水:“因为剑南节度使是本王。”
“不过吐蕃大张旗鼓来犯,这消息也瞒不了几天。事关岭南,以及我们谋划。今六诏中蒙舍独大,吐蕃贪婪,他们想必不愿与虎谋皮。”
“我欲连蒙舍,吞并余下五诏,助其立国。一来,可免五诏反复,剑南西南边陲多生摩擦;二来,羁縻州设,你初为都护,难免力有不逮,强邻在侧,你也好控诸部、衡利弊。”
“殿下这算盘打得真好。”
穆九黎看过信,听罢姚知微的话,也收起了轻浮的模样,面色沉静:“我没意见。”
三百一十八部,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一百四十余万。本来远不止这些,不过与姚虞从太宗登基斗到如今泰和三十八年,整整七十二载。其间损失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至少,人口更是跌了三分之一不止。
直到姚知微临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了姚虞内部长期主战者表明决心。遂后又以七年浴血,时围时攻,威逼利诱,与她结盟,才勉强终结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当然,这样的和平是是暂时还是长久,还很难说。
不过打了那么多年,三百一十八部确实耗不起了。上表求和,也只是缺个机会罢了。就算七年前没有姚知微,最多再有七年,诸部也会陆续归顺。不过是姚知微和她的出现,令这个过程提前了些。
这是姚虞与三百一十八部互利共赢,对她们亦大有裨益。但主动示好者并不等于弱者,无论是姚知微还是她所代表的姚虞。所以,她拒绝不了姚知微的提议。或者说,通碟。
对于穆九黎的爽快,姚知微没有丝毫讶异。她点了点头,道:“刘集不日发兵交州,城破,他必南下。中军既动,后方必虚。吐蕃早挟五诏,未必不趁虚而入。我另下令,让他拨我军士三万,随你我盘桓于此。”
“待前方交趾城破,我立即兵分数股暗中东进。再去信剑南,调兵遣将,打一个瓮中捉鼈。”
穆九黎点头,双手交叉置于胸前,鞠躬道:“三百一十八部随军勇士,唯殿下之命是从。只是……”
“有一点我不明白。”
她直起身,发问:“吐蕃不比我诸部,自太宗起与姚虞交恶。若是我没有记错,上国同吐蕃,早几十年前还有过联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