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2/2)
这条街上永远清冷肃静,有着一轮一轮的戍卫,公卿府邸朱门紧闭,门口镇宅的石狮子凶神恶煞。
马车被人拦了一下。
车夫挑开一半车帘,露了陆锡的半张脸,拦车的人连声告罪,这一路上便畅通无阻。
苏锦书将窗上的竹帘掀开一条缝,朝外探去。
正好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平阴侯府”四个大t字。
苏锦书指着那朱门道:“到你家了!”
陆锡浅浅的嗯了一声。
他家在这条街上也只能算个末流。
走过这一段路,紧挨着的,是嘉慎公主府。
丹阳县主当初盯上陆锡是有一定道理的,公主府与平阴侯府只一墙之隔,她就算嫁入了侯府,也不必和娘家分离,简直是一等一的好亲事。
各种公府看得她眼花缭乱。
看多了便觉得没意思。
苏锦书刚要放下帘子,陆锡按住了她的手,说:“到了。”
已经到了鸿禧街的最东头,是一座寂然宁静的府邸。
毓王府。
陆锡对外面道:“停车。”
马车停在毓王府外。
陆锡先下车,转身去扶苏锦书。
沉重的朱门缓缓打开。
毓王府已空置了十几年,但是处处一尘不染,显然有人时常打扫。
“毓王故去后,这里被封存了一段时间,一度荒草丛生,几乎荒废。”陆锡道:“那段时间京城太乱了,有一把看不见的刀悬在百官头上,说错一个字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直到先帝驾崩,皇上持诏令登基,一切才逐渐平稳。毓王府被重新修缮封锁,一草一木,都恢复了当年的样子。”
毓王府平时由暗卫盯着,没有人能轻易靠近。今日陆锡亲自带人来,暗卫们也都知趣的退到了隐秘处。
陆锡道:“我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日,我的骑射启蒙老师,就是毓王,你的生父。”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苏锦书从旁人的口中听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平,而这个陌生人,是他的生父。
毓王府后院有一个演武场,穿过两道仪门就豁然开朗。
陆锡目露恍惚。
苏锦书道:“你很难过。”
陆锡道:”皇上亲自监工,把这府邸恢复得太完整了,让人有种时间并未流逝的错觉。”
苏锦书沉默了一会儿,道:“可这世上,只有死人才能留得住时间。”
陆锡猛地回神,他终于从这句话中察觉到了她微弱的抗拒。
她似乎……并不是很渴望了解这里的一切。
只是她很乖。
乖的让人忽略掉她的感受。
陆锡停住脚步,不再往前,道:“我们走吧。”
苏锦书摇了摇头,问:“我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好像很少提起她。”
为人子女,通常对娘亲更亲近些。
陆锡很高兴她肯主动提问。
“她通常不爱抛头露面,喜欢呆在家里,做些零碎的琐事。”陆锡道:“她写一手好字,我刚开始拿笔时,曾临摹过她的字。”
苏锦书想起了自己那一手螃蟹乱爬的字,莫名有点惭愧。
陆锡带着她去了书房,从书架取下一个匣子,打开是毓王妃写过的帖子。
一手秀丽的梅花小楷。
陆锡道:“王妃的字体过于秀丽柔和,我长大一些后,便换了风格。”
他将字帖整理好,递给苏锦书,示意她可以带走。
苏锦书却把它放回书桌上。
陆锡没说什么,又带她去了毓王夫妇平时起居的屋子。
妆台上竟还摆着胭脂和篦子。
苏锦书擡头看到墙上挂了许多琵琶。
陆锡道:“毓王妃擅琵琶,不过从不在人前显露,我有幸听过,惊叹一个女子之手竟能拨出杀伐之音。她曾经试图把琵琶之技传给我,但很可惜,我不爱学。”
苏锦书擡手摸着一把琵琶的弦,拨了一下,竟然拨不动。
陆锡道:“这里的一切都是你的,如果你愿意回来住,皇上一定会允准的。”
朝堂上最近又乱糟糟吵个不停,因为皇上有意无意提了一嘴要给苏锦书加封公主,有人觉得不合礼法,有人觉得无可厚非,还有人与皇上齐心高呼圣明要成全此事。
这些事苏锦书都不知道,也不需要她知道。
陆锡又道:“皇上已经决意在鸿禧街上给你建一座郡主府,他想让你留在京城。”
苏锦书的身份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上,再也没有人能把她从京城带走了。
陆锡见她兴致缺缺,叹了口气,再次说道:“我们走吧。”
苏锦书走到了门口,又回了头,指着刚才她摸过的那把琵琶,说:“我可以带走它吗?”
陆锡道:“当然可以。”
他上前去帮苏锦书取下琵琶。
苏锦书把沉甸甸的琵琶抱在怀中,她的姿势不对,陆锡耐心地纠正她,让琴身斜靠在她的怀中,凤尾搁在肩上。
苏锦书低眉凝视琵琶的样子温和平静。
陆锡站在她的身侧,忽然浑身一震。
他的梦中人弹的一手好琵琶。
她会将琵琶学得很好。
此刻的苏锦书,眉眼间隐约已经染上了那种喜怒无波的淡然。
陆锡意识到,她正在一步步走向既定的未来。
而他,早已窥见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苏锦书察觉到他不对劲,擡起眼:“你怎么了?”
陆锡说不出话,他的双眼比任何时候都要深沉,他一错不错的盯着苏锦书,心道:“嫁给我吧,我定不会让你经历那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