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1/2)
发疯
天色彻底黑了下来,苏锦书站在官道上,举目四望,一时不知该往何处去。
苏锦书想起上次她欲逃离莲沼镇时,还什么都不懂,连路引都没听说过。
可当时有陆锡陪在她身边,万事不用她自己操心,就连赶路,也都是骑在神凫的背上,倚在他的身前。
那时他们还没到谈婚论嫁这一步,苏锦书默认那只是一段露水缘,早晚会有消散的一日,可那时她也没这么难受过,只是偶尔会生出一丝惋惜之意。
早知有今日,当初克制住就好了。
苏锦书走走停停,天色越来越黑,细瘦的月儿挂在天上,并不照亮她的前路,两侧的林子和草阴森森的,风在其中穿过的声音让她想起了小时候走丢在山里,差点被狼叼走的噩梦。
京郊倒是不至于出现狼,可保不齐会有些别的什么东西,令人心生胆怯。
纵然是怯了,苏锦书也绝没有回头的意思。
就这么磕磕绊绊走了一阵子,身后忽然传来了马蹄声,在静寂的夜里,急促赶来,像是重重的敲在人心上。
苏锦书下意识的躲向旁边。
倒不是她做贼心虚,而是她知道,以她如今的身份,一旦被发现偷跑出京,是会被朝廷派人不计代价寻回的。
就像上次离宫出走的公主那样。
苏锦书仗着身上的黑斗篷不起眼,往道旁的草里一钻,蹲下了身子。她身量纤弱,月黑风高的往草里一猫,扣上了兜帽,还真难以发现。
可马蹄声还是停在了她身旁。
苏锦书稍稍掀起兜帽,看清是一辆青布马车。
赶车的人跳下来,黑黢黢一团影子,是个壮汉,朝她走来。
苏锦书摸进袖中,握紧了匕首。
那男子却很懂礼,蹲在道上没有下来,也没有故意吓唬她,而是温声道:“郡主,是我。”
沧桑粗犷的嗓音透着几分熟悉。
苏锦书再擡眼看去,眼中一热:“九叔。”
是唐九赶着马车追来了。
世事轮回,像是自有定数,她小时候走时在山上那个冬夜,也是唐九忽然出现用棉袄包住了她,把她捡了回去。
只是,她这一次不想回去。
苏锦书道:“九叔,你别管我了。”
“别说傻话。”唐九道:“九叔守了你好多年,无论你想去哪,带上你九叔,好不好。”
十几年前,唐九也是这样护着毓王妃出逃的,兜兜转转,像是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苏锦书没再拒绝他伸出来的手。
唐九把他从草里扶了出来,又将人送上了马车,苏锦书一掀帘子却是愣住了,没想到车里竟还有一人,是程嬷嬷。
程嬷嬷手边放了一个箱子,她正在整理衣物。
苏锦书停了一下,似是有所犹豫。
程嬷嬷开口道:“有什么话,上车再说吧。”
苏锦书上车之后问道:“嬷嬷,你怎么……”
唐九放下帘子,驾车继续前行。
程嬷嬷道:“郡主与我,是主仆,也是君臣,荣辱和生死都是连在一起的。今日郡主乔装出城,我若没发现,便还罢了,可我发现了,便t不能装作不知。”
原来是被发现了,苏锦书反省自己还是不够谨慎。
苏锦书在京城的这段日子,长了不少见识,她知道每个高门小姐都有自己的心腹,她们自小就耳濡目染学会了用人御人,她是身边放的这些人都是皇上挑给她的,她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她不想要了。
她已决意与京城的一切都划清关系。
“其实,我原是不想来京城的。”苏锦书说:“我心底总觉得,这里头没什么意思,我知道这里有与我血脉相连的亲人,可我还是不想留在这里。”
那么多年的不相见,不相认,都相安无事的过来了,苏锦书很珍视这份惦念之意,可这血脉要是想变成绳子,拴在她脖子上,她是不愿的。
程嬷嬷问:“你想到哪里呢?”
苏锦书一时答不上来,只说了一句:“走走看吧。”
马车往南边行了有两日,沿途都是荒凉的镇子,终于到了一个繁华之处,苏锦书下车看着城楼上的字,念道——“淮安”。
唐九在城外的马商那里买了些草料,闲聊道:“淮安其实是个很不错的地方,风调雨顺,民生富足。”
苏锦书连日赶路,忽然就想安顿下来了。
“我就留在这了。”她说。
*
陆锡带着一身不怎么干净的味道从阴暗狭窄的地牢中出来,石门在背后合上,管姝早就在外面等他了:“郡主留在淮安了。”
下个月,淮安马上就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陆锡脱掉了外头一层宽袍,顺手扔进了火盆里。
火苗滋啦啦的想着,窜起来一尺多高,映着武库煌煌生辉。
“多巧啊。”陆锡道:“真是孽缘啊,越是冲她去,她越要往刀口上撞。”
今日他漫不经心的语气说起话来,格外令人生憷,管姝心道这是被刺激的不轻,嘱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