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 第087章

第087章(1/2)

目录

第087章

竹小蝶终于赶在下午场第二个表演前赶回竹坑乡。作为参赛选手她有资格站到戏台旁的选手等候区,擡眼扫视了一圈参赛选手,小半数都是相熟的乡里人。

“姐,姐,我在这里。”竹小蝶回头瞧见黑蛋高高坐在山陕会馆的院墙上。这家伙满脸兴奋,高举双手大力挥动。

黑蛋是未成年人不能参加大众评选的抓阄,只能在外场观看。

“坐好。别乱动!”竹小蝶生怕黑蛋掉下来,赶紧喊道。

姜崖顺着声音看过去,轻扯唇角,朝竹小蝶笑了笑。

竹小蝶伸出两根手指在另一只手掌上慢吞吞走过,又是耸肩,又是叹气,还指了指已经过了天中的日头。姜崖笑起来,张开嘴唇无声地说了两个字,“塞车!”

竹小蝶一下子知道他看懂了自己的意思,而后又瞧见姜崖又无声地说了两个字,“歇歇!”

哪怕此时此刻台上唱曲高昂,台下叫好声一片,这些声音全在她耳边绕路而走,唯有听到姜崖口中的无声的关怀。

下午场比赛比上午场更精彩。

四个外乡人只比暂居第一名的张建德夫妇少三分,先不说进半决赛的名额已经锁定了人家外乡人,剩下的席位现在也要拼出真功夫才能得到。

银峡村的老太太姬条儿作为初赛中最年长者,姜崖生怕出意外,还专门去乡医院找了位医生陪在其旁边看顾。别看老太太两只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可待她慢悠悠走到戏台中央,竟嫌弃地让人把话筒拿走。

“以前哪有什么话筒?!”老太太哼道。被耷拉卷缩的眼皮包裹的小眼睛里透出几分不屑。

竟是倔强有个性的老太太。台下人都笑起来。

老袁笑喊道:“那是。以前唱山歌都靠喊。隔着山,隔着水都听得一清二楚。”

老太太一努嘴,旁边像是孙子模样的小伙子立马送上来一张小凳子,并搬上来一面小鼓。老太太坐稳后,鼓槌一敲,咚咚咚,瞬即脚底一踩,镲声震天响。原来这是组合乐器,她一人就是一个小型乐队。

“中华民国几十年哎,百姓没有安一天哪,盼得今朝乌云散哪,来了红军□□哪……”

“鸟儿出笼飞天涯,哥哥逃出地主家,去到延安找红军,我的哥呀,你跟着领袖打天下。”

老太太声音苍老,但韵味十足,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红军进入竹坑乡,被压迫的人们终于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群众谋福利的军队,他们觉醒了,用歌声表达跟着领袖打天下的愿望。

咚咚锵锵,锵锵咚咚……

“锵哩锵哩锵锵嘁,共产党来了咱心欢喜。分田分粮又分地,地主恶霸直叹气。锵哩锵哩锵锵嘁,老财屋里有东西,拿出来了宽大你,拿不出来枪崩你!”

咚咚锵锵,锵锵咚咚……老太太娴熟地敲着鼓,脚底镲声阵阵,将对封建剥削的愤恨唱得肝肠寸断,又将红军做靠山,那种终于翻身做主人的得意和自豪表达地淋漓尽致。

在场观众掌声阵阵。

王学海作为主持人也为老太太的激情感到振奋,他蹲下来逗道:“大娘,咱年轻时候是不是也是山歌界的一枝花啊?”

“那必须啊。”老太太哼道:“我现在也是一枝花啊。”

在场观众齐齐大笑。

姜崖心道看来这位老太太的大众评审选票得分不低。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计票中,五百个人竟有486个人投了票。

戈明德作为五位专家中年龄最大的,最为佩服,“老太太宝刀未老啊。不仅三首山歌小调《来了红军□□》、《跟着领袖打天下》、《共产党来了心欢喜》串在一起唱,而且自唱自配乐,鼓镲也打得很好。我给100分。”

苗秋月苗教授接过话筒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咱们西河县的很多山歌调子被赋予了新内容。关于对我党我们领导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山歌越来越多。这也是咱们山歌的一大特色,也就是与时俱进。”

包括刚才姬条儿唱的那段《来了红军□□》,也是根据1932年□□率部进入西河县这段真实历史传唱下来的。

文化馆馆长巩仁更为姬条儿自信从容的演唱风格打动,他提及当年编纂《西河县山歌集》的时候曾经拜访过姬条儿,当t时她恰好病着,得知县文化馆在整理山歌歌词和曲调,拖着病体在病床上口述了几十首她能记得的歌词。

宣传部部长丁佳慧说像姬条儿这样行走的山歌宝库,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要让山歌文化传承下去。她再次肯定了竹坑乡这次山歌赛举办的意义十分重大,要不是有这样的场合,还不知道竹坑乡卧虎藏龙。

最终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得了全场最高分954分,比张建德夫妇高出20分,暂居第一。

梁有仙倒也服气,先不说老太太唱得不错,她都被五位专家夸成了“活着的瑰宝”“行走的词库”,那是如何也比不过的。

接下来的比赛,仍有不少精彩,只是得分再也没有那组外乡人的高。就从第一天比赛结果来看,大家伙都铆足了劲想拿冠军。毕竟对个人来说五千块的奖金还是太有吸引力了。

比赛一直搞到太阳下山,月挂树梢。紧赶慢赶总算完成的三分之一选手的表演。

散场后,五位专家被请进金竹村安庆生的农家乐结结实实地吃大餐,犒劳一天的辛苦。

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摆满了四五张大圆桌,且都坐满了游客,桌子上大盘小盘鸡鸭鱼肉,觥筹交错之间气氛十分浓烈。宣传部长丁佳慧瞧见此场景,连连称赞,说金竹村这乡村旅游算是走到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

安庆生顿觉蓬荜生辉,兴头上请丁部长去隔壁院子,隔壁的隔壁的院子参观。

“都是我盘下来的,今天全住满了。”

“那感情好啊。生意不错。”

安庆生不忘把姜崖拽过来,“都是我们乡产业办的小姜同志的功劳……”安老头人情世故精明地很,金竹村包括他能有今天,姜崖功劳一顶一没话说。现在这么大的一个领导来家里吃饭,他哪能忘了姜崖。

只可惜姜崖是只做事不揽功的人,见状连连摆手,只说要不是全村人大家伙支持,他什么事都做不成。

宋香巧在一旁听得感慨万千,她知道姜崖怵这种场合,赶紧拉开安庆生,请专家们落座。

饭毕,一行人在安庆生家住下。

姜崖忙活一天终于有空歇口气,走在村路上,风吹林动,温润的灯光从各家各户院墙透出来。夜深了,仍有不少游客三五几人,慢悠悠晃荡着,享受着难得的静谧,被夜风吹拂着都有了些醉意。

今天蛤I蟆洞景区的日游客量超过开园日,算是给大家伙又打了一针兴奋剂。山歌赛要热热闹闹搞一个月,希望这股热潮能把今年后面几个月都炒热,到了过年又会是一个高峰期。

经过竹小蝶家时,她家的院子里好似有人说话。姜崖上前敲门,里面瞬时安静起来,过了好一会竹小蝶才拉开门,只露出个圆鼓鼓的头来。

也不知道是门檐下的灯光太亮,竹小蝶两只眼睛像碎星一样闪闪的,瞧见姜崖的瞬间越发得亮。

“姜崖哥哥,你怎么来了?”

姜崖的目光顺着门缝往里瞧,笑呵呵地说:“大半夜不睡觉干嘛呢?”

竹小蝶脸红了下,“秘密!”

“哦!”

姜崖眨了眨眼睛,“我记得明天你第五个出场。”

竹小蝶:“你知道?”

“看一眼就记住了。”姜崖笑起来,“那行。早点搞完睡觉。”

竹小蝶嗯了一声,“晚安。”

“晚安。”

姜崖摆摆手,转身离去。

竹小蝶瞧着姜崖的身影隐入夜色,这才转身把门叉好。

过了一会,有道身影从门口不远处的树后闪出来,盯着斑驳破旧的大门半天,最终又消隐在黑暗中。

*

翌日比赛依旧如火如荼。昨天暂且位列前20名的人,在高兴之余,也害怕今天被哪些优秀的选手挤下去。而且前20名中,有的村一个选手都没有入围,有的村却入围了好几名。

竹坑乡总共有25个行政村,现在只有20个组选手才能进入半决赛,那些一个选手都没有入围的村子,肯定特别着急,想必经过一夜发酵,今天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梁有仙反正手握张建德夫妇这张王牌心不慌,他斜着眼看向安庆生,“安老头,你们村的不会就竹小蝶那个女娃娃这一个选手吧?”

在他看来竹小蝶不过是个在校高中生,没任何表演经验,想必就是小时候耳濡目染跟着她那个会唱山歌小调的妈学过一点,这不足无虑。

安庆生一脸神秘,“反正你到时候看就知道了。”

第二日前四组选手上台表演后,昨天的前20名排位就发生了变化,有人出局,有人上榜,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待到王学海报幕说第五位上场的是来自金竹村的竹小蝶时,金竹村25人大众代表团立马鼓起掌来。

帷幕后锣鼓声起,一只“大鲤鱼”从里面“游”了出来。再仔细看,这是用连竹篾扎编而成的,前为鱼头,后为鱼尾,中间一朵巨大的纸扎荷花,荷花内藏着一个小女郎。这小女郎一脸娇俏妆容,眉心镶嵌着一枚莲花花钿,双手撑着鱼身两边,以身挺鱼,挺鱼而走。

谁也没先到竹小蝶竟然把好多年没搞过的《鲤鱼闹莲》搬到了山歌赛的舞台上。要说这《鲤鱼闹莲》属于西河县传统歌舞表演,一般只有在过大年或者正月十五才有。大革命时候这些都作为封建糟粕被迫中止表演,好多年轻人都没见过这种“玩意”。

这时,两个莲花女也依次登台。只见两个小姑娘钻在一只由巨大莲花制作的花篮里,头顶红色莲花,腰围绿色荷叶,双手撑篮,慢荡轻晃,好似正在欣赏自己投映在湖面的身影。

竹小蝶撑着“鲤鱼船”在莲花之间嬉戏、游动、反转。

好一幅“鲤鱼闹莲”。

“小小鲤鱼满口腮,上江跑到下江来。上江吃的灵芝草,下江吃的藕莲苔”。

竹小蝶的嗓音灵动婉转,沁人心脾,不用话筒也能把声音唱到每个人的心里,再搭配上她鲜活的“鱼步”,一游一动,首尾相衔,一会钻到莲花女的身后,一会又绕到莲花女的身前,穿插走场,载歌载舞。

这时,赶鱼汉来了。他的鼻梁抹了一坨白,帽子上插着一只娇艳的花,手里摇着蒲扇,喜剧感直接拉满。

他一上台就开始追赶“红鲤鱼”,把她从这头追到那头,从那头追到这头。两个莲花女被撞得东倒西歪,却又恰到好处地挡住了赶鱼汉。

人、鱼、花在这场“闹莲”中完美地融为一体,时动时静,赏心悦目。

鼓声、镲声、锣声,声声贴着台上四人的表演,热闹非常。

闹了一会后,竹小蝶扮演的红鲤鱼一跃而起,用鱼尾将赶鱼汉撅到在地,赶鱼汉被莲花女围住,不一会他晕头转向,踉跄不已,一个趔趄竟直接从戏台上跌落……在众人惊呼声中,赶鱼汉直直落地,安然无恙。

表演结束。

观众鼓掌声震动不停。

宋香巧凑到姜崖身边,道:“这妮子啥时候准备的?连我都瞒着!要知道连我十来年没见过这种表演!”

姜崖笑起来,想起昨晚上竹小蝶的院内深更半夜灯火通明,想必忙到了半夜。

另一边,安亲生凑到梁有仙身边,道:“咋样?我们金竹村的姑娘和小伙子不赖吧。”

梁有仙哼道:“也要看最后得分咋样!”

“你就说你看着咋样?”

“我看着……还行。”梁有仙勉为其难地哼道。

安庆生哈哈笑起来,“那就投票。”

戏台上,王学海请人留步。

竹小蝶微微喘着气,一手拉住一个莲花女,赶鱼汉也从台上绕上来,四人一起站到戏台中央。

王学海一脸好奇,摸着红鲤鱼船,“这都是你们做的吗?”

红鲤鱼船大约有2米长,竹篾扎成的特别轻巧,像竹小蝶这样的女孩子也能撑得起。鱼嘴用大红纸糊成,鱼身上金黄线条勾勒鱼鳞,鱼尾巴高高翘起,可见竹扎功力。而人则钻在鱼身里,四四方方的小空间被纸扎的漂亮花朵包围着,连面向鱼头和鱼尾的小小轿门上也贴着吉利的四字对联。

竹小蝶小小的身体被鲤鱼船包裹着,王学海只得把话筒递进去。

竹小蝶赧然一笑,自从她准备报名参赛,她就在琢磨初赛表演什么。还是弟弟黑蛋提了一句,说小时候就见过一次《鲤鱼闹莲》,以后再也没见过了。所以她就跑去找了村里的红奶奶。八十多岁的红奶奶年轻时候是村里有名的“红鲤鱼”,逢年过节经常在村里村外表t演。红奶奶教她唱词,教她走位,还亲自出面请竹器厂厂长竹向笛连夜做了“红鲤鱼”。

要想表演完整的《鲤鱼闹莲》,还需要两位莲花女和一位赶鱼汉。竹小蝶便扯上她的好朋友安芝以及她的弟弟安良。

王学海震惊道:“我以为这位也是个小姑娘啊。”

戏台下一阵大笑。连姜崖都忍俊不禁。安思源这位宝贝儿子竟被竹小蝶拎到舞台上,描红擦白的,又跳又唱。真是个人才。

坐在台下的姬莲花哪能想到自己的一双亲儿女,竟然不跟她商量,悄无声息地跑到戏台上唱大戏。尤其她儿子竟然男扮女装,亏她刚才压根没认出来还在台下叫好!现在大家伙笑得乐不可支,显然是在笑话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