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解佩令 > 桂花糕(二十六)

桂花糕(二十六)(2/2)

目录

“别贫。”宋云遏浅浅笑起来,放松了僵硬的手腕,“不过咱家小胡,现在听到事情确实都能多想一层,是真的长大咯!”

在树底另一侧坐着位老妇人,听见他俩的谈天,又瞧见胡数剌的长相,新奇得很,递了个红色的水果过来,“喏,小公子试试看,这红瓜可香甜了。”

胡数剌受宠若惊地接过,看了眼宋云遏,道:“这可是频婆果!”

“可有吃过?”宋云遏瞧他模样,觉着人生动得有趣,便说,“这可是要削皮吃的,但我们没有刀,得用你的牙齿啃。”

胡数剌睨了他一眼,“青冥大哥!”

“你还真当我小孩呢?”他原本是想把频婆果让给宋云遏,被这么一逗弄,恶狠狠地咬下一大口,“实不相瞒,这玩意都是从北漠运到中原的,我小时候吃都吃腻了。”

宋云遏失笑,代他谢过老妇人,正欲和老人家聊上几句,那千名僧师已经走到了庵庙前。

他俩随即回到义净身后,借着榕树大树干遮掩,从他们的方位,可以清晰的看见庵庙内的一举一动。

胡数剌有些紧张,他额角有汗微微渗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里面。

“一、二、三......”

他在心里默默开始数,“一共,二十一人。”

“再剔除掉看起来不会武学的五人,还有十六个人。”宋云遏接上他的话,看向义净。

义净拢了拢僧袍,“这些人,应当出自同一家寺庙修身。”

胡数剌被他的举动吸引,目光顺着义净的手看过去,在被遮挡住的僧袍下,他记着义净此处衣料上,绘着一只状似猛虎的祥云。

义净见他疑惑,微微一笑,道:“每一个佛寺出来的僧师,虽然平日里诵经念佛修的是一样的心性,但还是多多少少会有不同。”

“就像武康的十二军,永安军和禁军的做派便是因为将领不同,带出来的人也是全然不同的。”宋云遏接上他的话,“这僧袍便是最好看出来的一处,这二十一人和大理国的不同,他们袖袍下不是大理国的花纹样式,而是——”

“和佛窟甬道上那九个格子中的一个可像!”胡数剌惊呼,“莫不是这些人和佛窟又有何牵连?”

宋云遏挑了挑眉,“去问问方才的老人家吧。”

老妇人已经送完了手中的吃食,正拿着汗巾擦拭着额角的汗,被胡数剌递来的馒头激得忍不住笑起来,“你这小公子可真有趣!”

“谢谢你,不过我已经吃饱了。”她将汗巾收进布包里,紧紧抱住。

“婆婆。”胡数剌嘴甜,在她面前半蹲下,似是不经意看着庵庙内走出来的那几个僧师,好奇问,“他们都是大理国人吗?”

老妇人摇摇头,“不是。”

“就刚才从庙里走出来的,是我们之前会县山庙的僧师。”她叹了口气,“然而三年多前,这山中出了件骇人的怪事,那一晚这山庙竟然意外走水,一共三十名僧师,最后只有二十一人逃过一劫。”

“但官家无钱帮着这群僧师重新修缮佛寺,他们后来便去了大理国,听说那边可好!”

三年多前。

这个时间节点让宋云遏心中一紧,他看了老妇t人一眼,问:“可这山庙好端端的,为何会走水?”

老妇人又摇摇头,“这其中之事,我们便无从得知了。不过——”

她又搂了搂布包,弯下腰,压低声音:“听闻,那晚山中闹了鬼!”

“闹鬼?”胡数剌有些害怕。

“听说啊,那晚山中一直有一个很疯癫的笑声,就从那深山的洞中出来。”老妇人也跟着神经兮兮地抖了抖,“然后下半夜,山庙的大火就烧了半座山头......”

胡数剌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倒不是此事听起来有多么吓人,而是老妇人一看就是个讲故事的好手,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从她眼神和口中出来,寒意莫名。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宋云遏,却见对方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另一侧,义净还在原处,静静地看着这群围在一起的会县僧师。见打探完消息的两人走来,他声线略带疲惫,道:“这群人,如若我们三人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全都抓起来,是不是有点困难了些?”

“师父看得没错。”宋云遏一下听懂了他弦外之音,“我们问过了,这些僧师是一伙人,所以经册究竟会放在谁身上,还真的不好说。”

三年多前的那场大火,怕是姜柒暗中捣的鬼,虽没能想明白其中缘故,但便是因为此,这群人才入了姜柒的道。

甚至是成为他的傀儡,这些年一直潜伏在大理国佛寺之中。

因而要抓,还真得一网打尽。

这让本就困难重重的寻经册一事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思及此,宋云遏倦怠地叹了口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