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论罪(2/2)
“之前听柳大人说,《仁兄传》一书经宋提举查证,是仿写了当年的禁书《楚地英雄传》。”
柳历新道:“不错。”
“不知那位宋大人得此结论可有凭证?还请他将凭证公之于众,否则只凭他空口白牙就指证这本《仁兄传》同为禁书之列,何以叫人信服?”
喻良臣微微扬眉,常善更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什么凭证?何来凭证!
最直观的凭证唯有当年的那本禁书!然先帝在位之时命人将查抄的禁书尽数焚毁,如今谁人手中还有禁书原本?谁又敢承认自己还私藏着禁书原本!
昭明公主的意思分明是要将如何论罪之议改成是否有罪之论,且论的不是当年那本禁书,而是眼下的这本《仁兄传》!
好一招釜底抽薪!
常善已是打定主意要站在容姒这侧,遂道:“臣以为昭明殿下所言有理,事关重大,宋提举虽是当年案件的经手官员,但也不能凭他一句话就定了视同谋逆之罪,还是该查证清楚为好。”
反正那位宋提举是绝对拿不出实证来的,圣上既有了台阶下,此事就有转圜的余地。
葛重芳不在,翰林院诸人皆以常侍读为首,此时齐声道:“还请陛下三思。”
柳历新额角冒汗看向太子,太子亦是面色铁青:“小五,你这是诡辩!”
“太子殿下是认定他拿不出凭证么?”容姒一字一顿道,“若无有凭证,那此人便是妖言惑众,其心可诛!”
“儿臣以为,为朝堂安定,当首斩此人!”
容姒眸中一冷,太子似在其中看到梅枝拂雪,腊月冬寒,一时哑然。
满室皆静。
“罢了。”容华拧了拧眉心,打破僵持,“此事朕尚需斟酌,眼下天色已晚,朕知道翰林院的几位爱卿都受了委屈,先回府修整吧。然今日之事严禁外传,如何处置,待到大朝会时再议!”
众人应是,纷纷行礼告退。
出得太极殿,太子又侧目看来:“孤竟不知,小五的口齿有这般伶俐。”
容姒只懒懒道:“皇兄谬赞。”
太子深看她一眼,拂袖而去。
容姒仰头,只见孤月当空,银辉渺渺。来时还见得一点残阳,染得天际橙黄渐变,青空万里,眼下已是暮色尽落,月上中天了。果然这宫阙朱门一阖,已是物换星移。
今日这遭她锋芒毕露,又和皇后太子撕破了脸,想来以后的日子,再无什么风平浪静可言。
容姒迈下殿前玉阶,蓦然眼前一花,脚下骤然踏空,就在容姒以为要从玉阶上滚下去时,臂弯间却是一沉,有人及时伸手,帮她稳住了身形。
容姒转头,见是晏离站在身侧,青色的官袍融在夜色里,似深山雾里松,万仞常青。
扶容姒站稳后,晏离便收回了手,只道:“夜色渐深,殿下当心。”
容姒正想同他致谢,腹中却咕咕作响,容姒张了张嘴,不由面露窘色。
在翰林院中一个日夜本就没好好吃东西,今日又在太极殿中待了这几个时辰,也难怪肚子唱了空城计。可偏偏,又让人听见了。
容姒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晏离忍着笑意,温声道:“殿下受累了,早些回宫休息吧。”
容姒匆忙谢过,落荒而逃。
晏离身后,常善拢着袖子站在夜风之中,叹道:“看来今夜我还得去葛大人府上一趟。”
先前容姒劝翰林院诸人直言上奏以免禁书之祸,葛大人想必已然做好了以死相谏的准备。不想竟是容姒身先士卒,替他们铺了路,想来是昭明公主心中早有成算。
有些话,他们说了恐有杀身之祸,唯有从昭明公主口中道出,方有一线生机。
“都说昭明公主顽劣不堪,任性娇蛮,这两日所见却叫吾等自愧不如,果然旁人闲言就不能偏听偏信,你说是吧,良臣?”
喻良臣的目光却还停留在殿前的玉阶上,方才那立于阶上的两人衣袖摩挲近在咫尺,一个似青松挺拔,一个似绿梅清艳,眼神交汇之时俱是笑意温言,却看得人目生凉刺,入眼入心。
喻良臣将手背在身后,以此掩饰方才亦想伸手相扶却慢了一步的不快,只道:“殿下聪慧果决,是皇室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