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2)
第83章
东北一隅才泛起鱼肚白,星云还来不及藏下,仍枕于灰蒙蒙的苍穹下,深巷之中便有一辆马车缓缓使出。
尹姝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着车舆外的坊肆往后退去,“大人,我们不告而别,当真没事吗?”她原以为的离别会有府尹大人与王夫人的相送,却不想时辰还未至,他就匆忙离府,连只言片语也未留。
“昨日道别就已足以,叔父也是多愁善感之人,不必让他再为此哀忧。”
他说的也是,短短几日才生离而今又要死别,谁能经受得住。
这个时辰路上已有三三两两的贩子出行,见马车驶来也只是慢慢悠悠避开。“昨夜大人说这条巷中皆是薛易之眼线,那如今他是不是也知晓我们将出城?”
“嗯。”卫骧阖眼倚靠在舆厢,此声极淡。
“那这一路他会不会……”赶尽杀绝?
“不会。”卫骧断然,“这一回不会了。”
这一回?
如此说来,先前还有过?
又是何时?
究竟还有多少事是她所不知的。
薛易之本就有疾,若再不比旁人多些手段,实乃难以立足。提及薛易之,尹姝又想起一事,“对了,昨夜大人说薛易之是应天府第二富商,这是怎么一回事?”
卫骧也没想过瞒着她,“他早年经商先于顺天府有了起色,后又借海运之势,贯通了沿海一带,北至辽东南至苏杭,丝绸、玉器、茶米、香料纸张,凡是你能想到的,他皆有涉足。”
看来青玉与她说的还是保守了些。
“可是他已然富甲一方,为何还要涉盐引铤而走险?”若依照卫骧这般说,即便不涉贩盐,他亦能风生水起。
“欲壑难填,这道理你应当不会不明白。”
她明白,谁会嫌的银子少呢。
卫骧又道:“若我猜得不错,他这些年韬光养晦,于商道开疆扩土,最终是想疏浚和开挖漕渠,以便推行漕运。”
“漕运?”尹姝曾有听闻,这是前朝隋炀帝开挖的一条南北运河,可后因改朝换代、洪水淤泥之堵而被荒废,若薛易之想再复运河之势,是个极大的工程,这其中耗费的财力人力不可估量,“大人,此乃国计民生,他愿舍己为公?”
况且若是朝中有意开挖清淤,便不会直至今日还被搁置着。
卫骧缓缓睁眼,“那你可当真高看他了,这些年来,不利他之事他从不会去做。今虽有航运,可海上多风浪,运途耗损十之五六都是常事。若南北漕渠挖通,漕运取代海运,货物少有耗损不说,他一年的盈余可翻七十成。”
七十成!
尹姝惊诧,难怪……原以为薛易之已是不可多见的商才,却不想他竟还有如此野心?“所以,他要回应天府也并非一时口舌,而是他早已做此打算?那顺天府的基业呢,他当真愿意舍弃?”
“回应天府?”他眉尾微擡,“他昨日与你说的?”
尹姝垂眸,诺诺出声,“是。”
“他倒是拿你作知交,什么都与你说。”卫骧轻笑。
“大人——”尹姝实属无奈,这个槛怎么就迈不过去了。
他正了声,“他在顺天府的根本算不得基业,你见到的只不过是他的一鳞半爪,除去这些,他还有千百个顺天府,割去这一处于他来说无关痛痒。”
她就知,时至昨日他嘴里还没一句真话。还差了人演戏给她瞧,她倒好,眼巴巴上去替人抱不平。
尹姝愈想愈气,索性掀开帷裳往外望去,细雨扑面,凉意微浅,倒叫人心平气和了些。
这条路她再熟悉不过,昨夜走过,再往前便是天合茶楼,此为出城必经之路。焚烧的茶楼孤伫于此,断木焦炭仍旧,无人问津。尹姝下意识就往茶楼望去。
可下一刻,她倏地一震。
只见茶楼二楼站着一人,一身素白道袍,那根木拐应当被藏于身后,此时他挺身直立,丰神绰约,看着与常人无异。他正望向她,眼尾挂着温润的笑意。
薛易之?
他为何会在?
四目相对,尹姝的震惊与狐疑分毫不差地落入他眸中,一如既往的眼神,却看得她脊背发凉。
他早已说过,不会来相送,可他还是来了。
他究竟想做什么…t…
她又恍惚想起昨夜他那句“如今我想好了,我也去应天府,如何?”
尹姝慌忙放下帷裳,不敢再看。
“薛易之?”卫骧不知何时正翻看着手中书册,察觉出尹姝的异样,却连眼都未擡。
“嗯。”
正当尹姝以为他要说上什么些时,却见他猛然一擡手,竟将手中的那书册丢出了马车。
“大人!”他这是做什么?
“不过是一话本而已。”卫骧懒懒合上眼,静倚小憩。
话本?卫骧何时看起了话本?尹姝又掀开一角偷偷往后望去,地上空空荡荡,哪里有那话本的影子。
他丢书做什么?尹姝不解,却也未多问。
……
茶楼之上。
一道孤寂的身影孑然而立,他手中握着一只九连环,剩下未解的那道环仍在,可他并不解,只是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摩挲着。
“公子。”一小厮擦拭着沾了水泥的话本,好半晌才递到素衣男子手中。
封皮几个大字:《三说清平山》。
薛易之翻了翻,在书册之中有一处折角,他亦停在那一页,“这话本里头说的是什么?”
小厮探了两眼,在看到书页上的几个字后,面色一变,“公子,没什么,都是那些人杜撰的,皆是子虚乌有之事。”
“子虚乌有之事?”薛易之翻看着,“你与我说说看是什么事。”
“这……”小厮为难,“公子,小的也忘了。”
“是吗?”薛易之转过身,眼中的杀意迸裂而出。
“话本分三折,这是第二折……说的是一个名叫崔善的书生,得一机缘改了命,平步青云,可他贪得无厌,为一己私欲而残害……手足。”小厮抹了一把额间的汗,颤颤巍巍道:“后作茧自缚,死于非命。”
“没了?”薛易之擡眉。
“没了……”
薛易之失笑,作茧自缚,死于非命……
“你觉得这话本写得如何?”
小厮窥探了眼他的神色,“公子,小的觉得写得——”
薛易之轻笑一声,他合起话本,将其丢在一旁,“我觉着这话本写得不好,草草收尾,看得人索然无味。”
“是,公子说的极是。”
他攥着最后一只环,克制地摩挲着,“你说,若是写这崔善最终功成名就,盛誉天下,且美人在怀,是不是更有意思些?”
……
马车早已驶离顺天府。
跟随卫骧良久,尹姝的戒心与日俱增,如今即便是昏睡着,驭人勒马她亦能察觉。
马车停下,周遭无声,尹姝小心翼翼往外探了眼,竟是一片山林。
“大人,要在此等候吗?”驭人轻叩车舆。
“可。”
等人?尹姝心一紧,“大人,是薛易之的人跟上来了?”
卫骧失笑,“说了他不会。”
“那是——”
尹姝话音未落,密林之中便传来轻快的马蹄声,还有一道她许久未闻,却犹记于心的声音:
“卫骧,卫骧!等等小爷!”
尹姝一喜,这几日沉压于心头的阴郁一扫而光,她一把掀开帷裳,探出身去,喜形于色,“蔡大人!”
一人着杂色盘领衣,驭马而来,甚是惹眼,见尹姝早已等候在马车外,他一路的颠簸劳累荡然无存,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尹姝,还得是你记挂着我,你瞧某些人,见我回来了,也见不得他来迎一迎。”
“卫大人这几日受累了。”尹姝看了眼并无动静的马车,与蔡清解释道。
蔡清可不信,“我不累?我这几日日夜兼程往回赶。我与他说了于东昌府相会,他非要我前来顺天府,我才走过的路又要再走一遭,不白白费工夫!”
“大人自有他的道理……”
“这才几日不见呢,你就偏帮着他了,处处替他说话,我说他几句,他又不会少一块肉。”蔡清跃上马车,“快,让小爷我歇歇,淋雨赶路的滋味可不好受。”
蔡清正欲掀开帷裳,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收起吊儿郎当的不拘笑意,又转而看向尹姝。
“怎……怎么了,蔡大人?”尹姝被他盯得不太自在。
“方才还未细瞧,如今再一看。”蔡清眯眼凑过身来,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看来这几日卫骧将你养得极好,并未亏待你,不错,甚是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