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肉丝鸡蛋羹(2/2)
他饭馆的厨师也尝试学着宋荔揉面筋团,不得其法,出来的面筋团软软的,客人吃了,说味道变了,不如以前卖的烤面筋劲道弹牙。
宋荔想着现在搬出来了,不用着急忙慌往回赶,以后可以多做些凉皮卖,摊上的常客来晚些的,买不到凉皮,总这样也不好。
听到她允诺明天会多做些,东家拍板说:“感情好,有多少都可以拿来,正愁不够卖。”
她收到今天的20文,拎着木桶回市集摆摊。
宋荔抱怨床板太硬,一晚上没睡好,木湘湘望着她的黑眼圈,说:“前不久我有个叔叔家收了稻谷,正好我家缺引火的干草,我要去弄两捆,免费不要钱的,你要去吗?”
宋荔只是随口说了句,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去。”
现今手上只有46文,加上卖面筋得的20文,共66文,穷得叮当响。
俗话说柴多米多没有日子多,能省一点是一点。
摆摊完,木湘湘拍着胸脯保证借到木推车,两女相约午饭后结伴到城外弄稻谷草,兴高采烈回家吃饭去了。
宋荔没有直接回家,揣着刚赚来的63文钱,在市集买了灯油,路上遇到猪肉摊,案板上摆着一块块瘦肉,顿时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作为一个吃货,宋荔不爱穿,不热衷护肤,唯独不能辜负这张嘴。
这样瘦而遍布脂肪的新鲜食材,不管是煎煮烹炸,肉质都会很嫩,绝不能错过。
于是宋荔摆出一脸嫌弃,在猪肉摊上挑挑拣拣:“怎么一块猪肥膘肉都没有?”
猪肉摊贩赔着笑脸:“猪肥嫖都是一出摊就被抢走了,明早可以早点来嘛,我摊上这些货也不错,快收摊了,你要的话,算便宜点给你。”
宋荔心里乐开了花,面上一边埋怨,一边随手指了块自己早早瞄好的肉块:“这个怎么卖?”
她指着个柑子大小的肉块,摊贩套上秤砣:“猪肥嫖42文一斤,猪瘦肉36文,快六两,20文,给18文好了,图个吉利。”
便宜2文呢!
宋荔努力压下微微上翘的嘴角,付了铜板。
又去别的摊子买来两颗鸡蛋,拎着今日的收获,路上遇到巡捕队,宋荔还高兴跟海峰打招呼。
海峰:“听说小宋姑娘搬出来租了院子,住哪儿?”
宋荔一指乐安巷:“沿着往前走一刻钟,我还要回去烧饭,一会儿要出城,不跟你说了。”
“你要出城啊,真巧,我今天也要出城,家里有个远方亲戚在城外有个庄子,可以拾些干柴放到家里,反正不要钱。”
宋荔心说这位海捕快还挺顾家,他们做捕快收入非常可观,还这么勤俭持家的,真是少见。
“等等,不要钱的干柴?我可以跟着一起去捡点吗?”
海峰不怕她跟着一起去,就怕她不去:“当然可以啊,我这位远方亲戚不差钱,向来大方,允许附近的老弱妇孺到他的庄子捡拾柴火,我大概未时在城门等你。”
这样的好事,宋荔当然想拉上木湘湘:“我可不可以叫个朋友一起?”
海峰一口应下:“嗯,都行,反正他的庄子里几座山头大得很,附近一片田地都是他的,树枝木柴多到拾不完。”
两人约定在城门口汇合,之后宋荔把物资带回家,捞出米汤,放到一旁晾凉。
米饭继续在锅里焖着,暂时不用管。
她喝下小半碗乳白色的米汤,润了润嗓子。
米香浓稠,汤水上面糊了一层米油,据说很养人。
趁着焖米饭的功夫,她去木家问了木湘湘的意思,得知有不要钱的干柴可以捡拾,立马答应跟她一起去。
木氏本来也想去,无奈家中两个幼童离不得人,只能让宋荔和木湘湘去。
宋荔正端上饭碗,木湘湘推着借来的木板车停在门口。
外面日头大,木湘湘进屋躲太阳,被宋荔招呼着吃点,本来在家吃过一碗饭,见到桌上一碟子炒苋菜,一碗肉丝鸡蛋羹。
清亮的汤水,漂浮着点点油脂,淡粉的肉丝,嫩芽黄的鸡蛋碎,勾起了人的馋虫。
木湘湘没忍住馋虫,接过宋荔递来的粗瓷碗,舀了点,用勺子挖来一口,鲜得她差点吞掉舌头:“肉丝好嫩啊,我阿娘做的肉丝鸡蛋汤,肉丝老得塞牙。”
宋荔飞快扒米饭:“喜欢多喝点。”
木湘湘可不好意思喝太多,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她喝下的小半碗肉丝蛋汤,值好几文钱了。
饭后,周万春帮忙洗碗擦桌子,让宋荔回来时买个开垦土地的工具,一些菜种,想在院里的空地上种植蔬菜,以后自给自足,不用花钱买青菜吃。
宋荔应了声。
看约定的时间差不多,她和木湘湘一块赶去城门口。
大老远,瞧见海峰站在城门口阴凉处,两人急急上前。
宋荔:“抱歉,让海大哥等我们了。”
海峰打量了宋荔身旁的少女,瞧着眼熟,似乎也是在东市摆摊的商贩:“没事,我也刚到,人到齐了,我们走吧。”
木湘湘也认得他,是巡捕队里的人。
路上,海峰看到路边的标志性建筑,专门会挑些它的历史趣事,讲给她们听。
因为语言诙谐,宋荔和木湘湘听着有趣,不知不觉三人来到庄子。
大老远,便瞧见有一些老弱妇孺们在前面排队,领到一小袋东西。
迎面有人走来,宋荔好奇问:“你们这是做什么?”
男童擡起稚嫩的脸庞:“这家庄子的东家和善,让每月初五、十五发放米粮,十岁以下的幼童,还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过来领五斤的米粮。”
宋荔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男童拎着五斤米粮离开,她见他赤着脚,衣不蔽体,孤零零的一个,许是孤儿。
来领米粮的大多是家境贫寒的,其中不乏想要占便宜的,她看到有年轻人搀扶着须发皆白的老人来领米粮……
庄子的管事没有为难人,依旧给了五斤粮。
海峰带着她们给管事打了声招呼,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管事的人将她和木湘湘从头到脚打量一遍。
然后海峰带着她们过去,前面几座连绵起伏的青山,路上走了半个时辰,还叫宋荔遇到了昨天卖她干柴的商贩。
对方见了她,惊得嘴巴恨不得吞下一颗鸡蛋:“昨儿我亲自挑去你家的,银货两讫,没有要回去的道理。”
原来是怕她想要讨回买干柴的铜板。
宋荔:“……我不向你讨。”
海峰带着她们去到一座山脚下,让把木推车放在这里:“这座山来的人比较少,很容易捡拾。”
宋荔没问为什么这座山人少,以她还没有被电子产品侵害的良好视力,一眼瞧见山坡上堆积着厚厚落叶,杂七竖八的树枝木棍。
宋荔和木湘湘惊喜对望,不约而同往山坡钻。
一根,两根……
一眨眼,捡到了小半捆,放眼望去,远处还有更多等着她们……
两人像不小心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望着满山唾手可得的干柴,仿佛看见了黄澄澄的铜板。
这些干柴都捡拾回去,那得省多少钱啊!
宋荔像不知疲倦的小蜜蜂,瞧见海峰闲散的站着,好奇:“海大哥不是也来捡干柴的吗?”
海峰一僵,似才想起自己说过的话:“对,我捡一点就好了。”
他装模作样捡拾了些,用藤蔓捆住,等待片刻,宋荔和木湘湘也说好了。
她们来回四五趟,搬来一捆捆干柴,把木推车堆的满满当当,又用藤蔓仔细缠绕着,防止运输途中掉落太多。
海峰的两捆干柴也被绑上去,便主动提出帮忙拉车。
见他坚持,宋荔和木湘湘不好拒绝,两女在旁边帮忙,遇到上坡下坡时,搭把手。
路上,宋荔问:“海大哥只捡这些,够用吗?”
“够啊。”海峰的肩背套着麻绳,拉着木板车健步如飞:“平时我不做饭,烧水用足够几日了。”
两捆干柴,市面上要卖七八文,出城到庄子来回要一个半时辰,没想到海捕快这么持家。宋荔暗暗想。
回城的路上,顺道在木湘湘的叔叔家拿来几捆稻草,堆在柴火上即可。
一车的木柴看着多,因为连日烈阳,烤干了水分,一点不重,海峰轻轻松松拉回了城门。
海峰住在附近,两人送他回家,又谢绝了宋荔和木湘湘想要多给他一捆干柴的想法:“我自己住,用不了那么多,缺了再去捡就是,还可以锻炼身体。”
又说:“你们以后想去庄子捡干柴,跟管事的说一声就行,我白天跟他打过招呼的。”
真是意外之喜了,宋荔和木湘湘感激不已。
进城后,天色刚擦黑。
宋荔买了松土的农具,菜种子,买了把便宜青菜,两女慢悠悠往乐安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