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冬瓜炖排骨(1/2)
第032章冬瓜炖排骨
一车的木柴,两人各分一半,两捆稻草,把柴火堆在篱笆墙内,宋荔随木湘湘一起去还车。
趁着天色还未黑透,赶紧生火煮饭,晚饭吃点清淡蔬菜,也别有一番滋味儿。
饭后洗刷干净的铁锅煮了洗澡水,一瓢热水,兑些冷水,宋荔坐在大圆木盆里洗得很畅快。
在春风楼时,热水有,但住处人多眼杂,洗澡不方便。
她以前从未去过公共澡堂,接受不了被人看光了洗澡,都是揉完了面团,用干巾蘸着水,抹一遍身子。
现在好了,终于有独属于自己的屋子了。
躺到草席子上,宋荔感受到了熟悉的软和。
是铺了稻谷草!
在她做饭的时候,周万春将两间屋子的床铺上稻草,保暖柔和,还有祛除湿气的作用。
不是没想过买棉花被褥,多垫几床,保证床铺软乎乎。
可是太贵了,她打听过,一床三斤重的棉花被,要五两银子呢!
二手市场的棉花被卖得便宜些,用旧棉被翻新弹的被褥,看着跟新的一样,只要三两银子。
现在棉花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种植,昂贵得只有富户才会买的奢侈品,宋荔眼馋,也只能勤勤恳恳摆摊挣银子。
希望赶在十月份来临之前,挣足买棉被的银子,不然这个冬天将会十分难熬。
其实也有其它保暖手段,穷人通常以芦花、柳絮、棉麻葛、草絮等抵御严寒。
这里的棉麻葛里的棉,并非现代随处可见的雪白棉花,是一种本土生长的木棉花,五月份后,时常能在街道看见它们漫天飞舞的身影,对鼻炎和哮喘患者十分不友好。
木棉絮,类似柳絮芦花。
宋荔以前也听过《芦花顺母》的故事,芦花细软轻薄,并不能御寒。
她穿来时,正值春回大地,楼里发下两套薄棉袄,被宋荔带了出来,如果遇到严冬,就有点不妙了。
昨儿晚上还好好的,今儿有蚊虫飞进来,一直在耳边嗡嗡叫,宋荔不耐烦地挥手驱赶,心想着明天还得买点艾蒿来熏蚊……
每月缴纳350文房租,吃饭穿衣等各种开支,靠着支个凉皮摊过日子,有些捉襟见肘,还得想法子搞点别的财路子……
白天劳作一天,困意涌来,脑子混混沌沌入了眠。
醒来后,脸颊几处皮肤钻心的痒,被她抓了几把,又痛又痒,酸爽不已,料想是昨夜喂了蚊子一顿饱餐。
今早支摊,遇到福爷家的小厮,说道起福爷有些馋她做的芒果糯米滋,询问有没有空替福爷做些?
宋荔正发愁财路子,仔细思量了一番说:“申时我会来东市卖芒果糯米滋,到时候你可以过来买啊!”
“感情好,我家福爷天天念叨着你的手艺,我下午再来寻你。”小厮高高兴兴走了。
宋荔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今天的凉皮多做了些,约莫有五十多份,一个时辰半卖完,面筋团卖出28文,刨除面粉、配菜的成本,赚到81文。
减去缴纳的商税9文,余72文。
大周朝沿用了前朝的两税法,主要征用田税、商税,以及杂七杂八的税务①,宋荔成了良籍后,没有田地,不需要缴纳田税,只需缴纳商税、丁税。
好在凤仙郡内的杂税不多,百姓们安居乐业,以宋荔听市集上的走商贩足们说道,有的城中还收过桥税。
顾名思义,就是由专门征收税务的基层,守在石桥的两头,只要有百姓经过石桥,去到石桥的那一头,都要缴纳一定税务。其它州府、官府征收的杂税,也五花八门,什么乱七八糟的名目都有……
其中商税又分为走税和地税,走税为胡商游商到凤仙郡售卖货物,按照货物总价,需缴纳2%的商税,还有就是像宋荔这样居住在凤仙郡内里,摆摊经营的税务在3%。
以宋荔今天带来的货物总价值约不到三百文为例,按照3%的税收,缴纳了9枚铜板。
东市的入口,只要携带商货的良籍商贩,都需缴纳一定税收,才被允许进入集市。
平时宋荔节省到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遇到征税,还是很乐意缴纳商税的。
这些应征的税收,一部分用来建设城镇,一部分充作军费,让边关的将士吃饱穿暖,保卫边疆。
听说前不久营州一场雪灾,朝廷官员不作为,让一部分百姓揭竿而起,杀进了县城里,还杀了县太爷一家子,闹得沸沸扬扬……
朝廷派遣一支军队过去镇压,还另调派了新任县太爷上任,也不知道是哪个倒霉蛋,被外放到这种苦寒之地,冬天零下几十度,搞不好真的会冻死人。
宋荔一面感叹外边真乱,一面庆幸还好自己穿到了四季温暖的南方。
若是穿到苦寒的地方,光是冬天洗菜摘菜,要冻掉手指头了。
最初穿成个烧火丫头,她对穿越无比怨念,凭什么人家穿来不是公主县主,就是富家小姐,哪像她倒霉催的,穿越前天天加班,穿越后还得天天干活。
以前一脸班味,现在一脸摆摊味。
收摊路过猪肉摊时,瞧见摆着几条精瘦的肋排,旁边竖着个牌子,8文钱一根,顿时宋荔双眼放光。
这种精肋排,在现代的菜市场一斤要三四十块,比猪肉贵上一倍,她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立马买点排骨回家煲汤喝,喝了两顿,第二天还带去公司当午饭。
在现代被年轻人嫌弃的肥猪膘肉,到了古代,成了百姓们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反而现代大家都喜爱的美味排骨,在古代是被人人嫌弃的边角料。
宋荔咬咬牙,要了三根肋排,跟商贩磨了磨,最后同意便宜2文,花去22文。
她跟捡到宝似的,把用芭蕉叶捆好的三根排骨放到木桶里。
旁边一位阿婆见了她,摇摇头,问猪肉摊老板要了块半肥半瘦的肉。
宋荔不管他人的怪异眼光,又到另一个菜贩摊上买下两片冬瓜。
这时候正值冬瓜成熟,价格低廉,1文钱能买到三公分厚度的一片冬瓜。
她把两片冬瓜塞木桶里,又到粮铺买来一斤糯米粉,她常买的面粉一斤33文,一斤糯米粉要39文,比面粉略贵些。
少量成品椰蓉,一只巴掌大小的芒果,被她小心翼翼用软布垫着,生怕路上磕坏了撞坏了。
芒果在岭南本地随处可见,价格低廉,几文钱一斤,乘坐货船漂洋过海来到了凤仙郡,十七文一斤,快赶上糙米的价格。
一只巴掌大的芒果,足有半斤重,花费8文。
她去了售卖乳制品的区域,相较牛乳的高昂价格,市井百姓们大多选择购买物美价廉的羊乳。
宋荔想做长久的口碑生意,自然选择了价格更贵的牛乳。
一碗牛乳要36文,她想先少做一点到市集售卖,看销量反响如何,决定后续要不要继续售卖,免得浪费。
因为要不了太多,于是央求商贩能不能少卖些?
对方瞧她可怜巴巴,同意用曲柄的酒勺舀了一勺,装进竹筒里,这一小勺牛乳要7文钱,约莫一碗牛乳的五分之一。
塞入密封的木塞,宋荔拎着一桶子成果回家,路上脸颊痒又痒又疼,提醒她去买了驱蚊虫的艾蒿干草绳。
买来一大堆东西,把木桶装得满满当当。
摸摸腰包,一上午辛辛苦苦挣的铜板,不等在口袋里捂热,又全部流向别人的口袋,还倒贴了8文钱。
宋荔听见自己肚子发出咕咕叫,打算回家后先把米饭焖上。
趁着太阳好,周万春今早把卧室和堂屋全部又打扫一遍,清理出许多犄角旮旯里的灰尘,又用农具翻出一小块地。
宋荔到家时,周万春正在费力翻土,见篱笆栅栏有脚步声,见她拎着木桶,忙上前来搭把手。
宋荔淘洗了粳米,往铁锅中添加清水和净米,伸手去拿柴火,瞅见手边堆着几捆周万春仔细拾来她们在院子拔出来的野草。
两日功夫,野草晒得干燥,正好可以拿来引燃干柴。
宋荔没想到周万春比她还会过日子,又有些愧疚,她带着干娘出来,是要带着她过好日子,不是天天抠搜节省度日。
光靠着省钱大富大贵不了,还得开源,多找点赚钱路子。
现在早上的凉皮生意基本稳定,中午下午闲着没事,其实可以到东市摆摊卖些别的小吃。
所以她决定饭后制作芒果糯米滋,到市集摆摊看看。
在考虑卖芒果糯米滋前,她看市集上的冷水铺子生意不错,也十分心动。要是能找到冰粉籽,卖冰粉,最是消暑解夏,生意肯定好。
又或者是制作冰沙,宋荔以前吃过用打碎的冰沙,添了果酱,点缀些山楂碎、花生碎和坚果果仁,冰冰爽爽,吃着特别畅快……
她观大周朝已经发展出硝石制冰,但制冰的效率不高,如何保存冰沙不会融化掉,也是一大难题。宋荔手中的本钱有限,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没有太多试错的成本。
只好求稳一些,做了芒果糯米滋,这种老少皆宜的点心。
趁着锅中焖饭,宋荔也想帮忙翻地,周万春默不作声把工具给她,坐到阴凉处,看她翻土翻得乱七八糟,最后看不过眼,挥苍蝇似的赶她:“一边去,别把我规整出来的踩坏了。”
没能帮上忙,还添了乱,宋荔扁扁嘴,估摸着差不多了,到厨房把米饭盛出来。
米和水的比例正好,焖出来的米饭,颗颗分明,底下还有一层焦黄的锅巴,被她用锅铲铲起来,倒扣在米饭上。
先把排骨冬瓜炖上,炖好的汤水和冬瓜单独盛出,捞出的排骨用热油煎一煎,煮得很入味后盛出,一份排骨,两种吃法。
这也没办法,排骨里盐放得重些,更好下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