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红烧肉(2/2)
木氏和周万春也进厨房里帮忙端菜,桌上,炖得油光水亮的红烧肉,酱烧草鱼,新鲜的嫩藕,做成清爽的凉拌藕片,还有丝瓜蛋汤,肉沫蒸鸡蛋羹。
这样的饭菜规格,在木家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木湘湘刚进厨房时被惊到了,此刻她的弟弟妹妹也被惊到了,两双清澈的眼眸盯着红烧肉和肉沫鸡蛋羹,透露着渴望,又望向木氏和木父。
受父母的良好教育,出门吃席,没有长辈们动筷,子女不允许先动筷的。
周万春招呼着木氏和木父动筷子,见大人们开始吃菜了,两个小家伙也按耐不住了,一个瞄着炖得红艳艳的红烧肉,一个向着水汪汪的肉沫鸡蛋羹……
平时家里老母鸡下的蛋,大多数会被阿娘拿去卖掉,补贴家用,偶尔也会给姐姐木湘湘煮了吃,毕竟姐姐是家里的顶梁柱之一。
弟弟妹妹不事生产,只能看着姐姐木湘湘小口小口咬着白嫩的蛋皮,馋得流口水。
每每这时,姐姐都会趁阿娘不注意,掰一小块蛋白或是蛋黄,塞他们嘴里。
水煮蛋的蛋黄,特别噎人,嘴巴抿起来,沙沙的,香香的。
今天的鸡蛋羹跟水煮蛋不一样,特别水嫩,尤其是上面铺的一层酱红色的肉臊子,油香油香的,香得人恨不得把舌头也一起咽下去。
木氏尝了块红烧肉,惊呼:“好嫩的红烧肉,一点不塞牙,之前就听湘湘说起小宋的手艺好,这一手炖红烧肉的手艺,就是到东兴楼当大厨也使得。”
“过奖了,平时没别的爱好,也就爱琢磨点吃食。”这话说得宋荔脸热,她就是个业余的吃货选手。
母亲说的话,木湘湘打从心底里赞同,她虽没上东兴楼吃过,觉得宋荔的手艺比普通饭馆的厨子好许多,跟东兴楼的厨子约莫差不多了。
进入七月后,木家地里的黄瓜、豇豆、苋菜和茄子呈现爆发性的生长速度,今儿摘完了,明儿架上又挂着豇豆,家里饭桌见天是些煮豇豆、炒豇豆,要不就是煮茄子、炒茄子,吃得木湘湘的脸色,都快紫成了茄子。
如今在宋荔家饭桌上,见不到老几样,木湘湘都快乐开花了。
先夹一块红烧肉,油汁肉汁在唇齿蔓延,果真如阿娘说的很嫩,还不塞牙,煮得软乎乎,肥肉部分跟嫩豆腐似的,嘴巴一抿,立即化了。
酱烧的草鱼也好吃,煮得很入味,鱼肉鲜美,就是鱼刺太多了,老是要低头吐鱼刺。
连看似平平无奇的藕片,也吃着脆甜爽口……
丝瓜蛋汤,清甜解腻,喝下小半碗还不够,木湘湘又盛来些。
至于嫩姜色的肉沫蒸鸡蛋羹,是弟弟妹妹除了红烧肉,最喜爱的一道菜。
一盘红烧肉,每人各夹到几块,木湘湘吃得满嘴流油,满足得很,只浅尝了一勺肉沫鸡蛋羹,比寡淡无味的水煮蛋鲜美许多,水嫩嫩,跟豆花似的。
配上酱红油汁儿肉臊子,鲜上加鲜,木湘湘瞅着弟弟妹妹渴望的小眼神,便克制住了自己想要再挖一勺蛋羹品尝的念头。
最后连酱烧的鱼汁,都被木父拿来拌了米饭吃,一点不浪费。
宾主尽欢,饭后木氏主动帮着周万春打扫厨房,暮色时分,木家人扶着吃得圆滚滚的肚儿,心满意足的往家走。
听着父母夸小宋家的饭菜很香,弟弟妹妹一脸餍足,跟过年似的。
木湘湘不由得自豪:“我就说宋荔的厨艺好吧,上次我在她家喝过肉丝鸡蛋羹,肉丝嫩而鲜,一点不干柴。今天的红烧肉也好吃,软糯糯,肥嘟嘟。”
听到女儿的描述,木氏下意识摸摸吃得有点撑的肚子,感叹:“是啊,小宋家今天做的红烧肉油水真足,吃着香,是个大方的。”
木父也附和道:“平常大家买点肉,都是尽可能切得薄一些的肉片,可以每人多分点,小宋家直接烧红烧肉,这一桌饭菜起码要几十文钱哩!小宋还是年轻了,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往后咱家采收了蔬菜,给她们孤儿寡母送些去。”
听得木湘湘连连点头:“晓得了。”
这边木家人饭后散步回家,两家离得近,眨眼功夫就到了。
那边宋荔做完明早出摊的准备工作,早早回房歇下。
申时后,她刚出现在东市,今天带来的四十芒果糯米滋,不到半个时辰被全部抢光。
带着幼童的妇人前两次没买到,今儿特意赶早过来等宋荔,非但没抱怨昂贵,一下子豪掷6文钱买下两只。
她倒要看看这小点心,能有多么美味,引得这么多人争抢购买?
咬着品尝了口,妇人心中疑惑渐消,被荔枝大小的一颗白糯糯的点心,迷得晕头转向。
怀里幼童吃掉一颗雪团子,不过瘾,吵着还要……妇人略一迟疑,将手中剩下的半颗递了去。
望着幼儿乖乖巧巧吃得很香的模样,妇人心肝恨不得化成了水,心坎里甜滋滋,心中暗道:这点心甜而不腻,浓浓的奶香,竟是百吃不腻,难怪这么多人争着买。
*
卖完糯米滋,她回家路上经过李记包子铺,被包子的面粉香气勾起了馋虫。
老李最近铺子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了,此刻正站在门口拉客,瞅见宋荔这个眼熟的老顾客,跟她打招呼:“小宋啊,听说你最近生意挺好,怎么好久没来我这儿买鲜肉包子?”
语气里,隐隐带点幽怨。
宋荔心说你看着肉包生意好,偷工减料的事儿,心里没点逼数,毕竟时常碰面,不好撕破脸,笑笑便离开了。
她到猪肉摊精挑细选,买来条三分肥七分瘦的前腿肉,带回家中。
听见篱笆院门的响动,周万春从东厢房的窗子探出个头,见便宜干女儿又拎着一条大肥猪肉,面色平静打量了眼,放下手里的针线簸箕。
自从宋荔又支摊卖芒果糯米滋后,最近家里饭桌上日日都能瞧见荤腥,伙食极好,隔壁左右邻居没少夸宋荔能干,会挣钱,天天到了饭点,都能闻见从她家飘出的肉香味儿。
周万春正收回视线,听便宜干女儿道:“今天咱们吃鲜肉包。”
她回:“都行。”
周万春不挑食,在春风楼后院打杂这么多年也过来了,更别说搬出来后,宋荔见天的变着花样做菜。
家里饭桌上的菜肴,几天不重样,荤素搭配,哪个普通百姓家能天天吃得这么好啊!日子还过不过了?
回到厨房的宋荔开始剁馅,调馅儿,裹在发酵好的面团里,上锅蒸制。
古代蒸的包子馒头,多是采用老面发酵,或是用曲。老面发酵的操作不当,容易有一股酸味,宋荔没做过老面包子,不敢胡乱尝试,今儿做的肉包用了曲粉发酵。
看蒸肉包的时间差不多,给灶膛退了火,让锅里的肉包继续焖一会儿,这样蒸出来的包子不会软榻,不会黏牙。
她特意多蒸了些肉包,又熬了米粥,趁着熬粥的功夫,拿了一碟肉包到木家。
敲开门,是木湘湘的弟弟。
木一鸣见到宋荔,目光第一时间移至她端着一碗堆叠着几只白白胖胖的包子,挪不开眼。
宋荔好笑:“我家蒸了鲜肉包,给你们拿点。”
听到是鲜肉包,木一鸣昨儿才吃了红烧肉,肉沫鸡蛋羹,这会儿又被馋到了,吞咽着口水:“谢谢宋姐姐。”
宋荔笑眯眯:“不谢。”
回到家,锅中的米粥熬得浓稠软糯,母女俩就着一碟子冬瓜皮咸菜,喝下一碗白粥。
腌制的冬瓜皮硬邦邦,吃着挺有嚼头。
蒸好的鲜肉□□薄馅大,宋荔一口气吃掉三个,撑得慌。
饭后,宋荔各捡了几只鲜肉包,用油纸包裹住,打算给海捕快送些,还有托他给庄子主人送些,感谢在她手头拮据时,带她去捡拾免费柴火……
至于鲜肉包能不能送到庄子主人手里,宋荔不大关心,她只想还了这份人情就成。
当宋荔找到府衙,得知海捕快今儿休沐,又找去家中,房屋挂着把铁锁,似乎不在家。
看来是白跑一趟了,宋荔折返回家,路上遇到赶着牛车的中年男人,还有车上的木湘湘。
瞧着陌生中年男人的眉眼,与木湘湘有几分相似,果然下一刻听木湘湘介绍说这是她的叔叔,她们要去城外摘一些甜瓜,问宋荔要不要跟着一起去耍耍,或是弄点稻草回家?
下午才吃了宋荔给的鲜肉包,木湘湘接收到阿娘耳提面令,摘来的甜瓜,要挑两个好的,给小宋家送去。
听完木湘湘的话,宋荔明显心动。
她想等以后攒到银两了,也置办几亩田地,现下跟着去瞧瞧,熟悉这些田地的运作也好。
木湘湘叔叔家距离庄子不远,或许可以顺便去一趟庄子,把鲜肉包送去……
几乎没怎么犹豫,宋荔立刻应下,借着木湘湘递来的手臂,爬上了牛车。
乘坐牛车赶路,自然比人的双脚走得快,半个时辰,来到木家田地所在的区域。
停了牛车,木湘湘的叔叔拎着只食盒,走到田埂深处去了……
宋荔跳下牛车,见木湘湘指着不远处角落里一块地:“喏,我家的地就在那儿,别看位置偏,但是在我阿爹阿娘的精心侍弄下,结的甜瓜可好吃了。”
宋荔指着旁边用茅草搭就的房子,问:“那个是做什么的?”
木湘湘看她跟看傻子似的:“地里种了瓜,就会有些流民地痞过来偷,那间茅草房是我阿爹和叔叔轮值守夜住的地方。我叔叔的地就在旁边,也种了甜瓜。”
果然,看见木湘湘的叔叔拎着食盒进入了茅草屋,没一会儿,木父从茅草屋出来,跟她们俩打招呼。
眼见地里的甜瓜一日赛一日膨大,果味香甜,木父带着条大黄狗守在茅草屋,免得附近村里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打上了自家香瓜的主意。
木父昨天便过来了,守了一天一夜,这会儿女儿带着好友一起来耍,于是顾不得吃饭,迈进瓜藤茂密的田里,拍拍打打,寻了一只圆滚滚的甜瓜来。
甜瓜雪白,木家平时吃不到这样的瓜,品相好的要拿去卖钱,自家吃得多是一些不好卖出去的瑕疵瓜。
木湘湘用镰刀劈开,切成四块,朝身旁好友递去一块。
宋荔接来咬一口,脆脆的,水分很足,有一股子现代水果没有的清甜果香:“好甜,好香啊!”
听到夸赞,木湘湘又得意地像只骄傲的小孔雀:“我家种的甜瓜当然好吃了,我们天天除草施肥,一有空我带着弟弟妹妹就去捡牛粪,施了农家肥,这些果子又香又甜……”
木湘湘还在滔滔不绝的赞美,宋荔:“……”
宋荔默默啃着甜瓜,靠近瓜皮的果肉清甜多汁,有点像黄瓜的清爽口感,不怎么甜,只有靠近瓜瓤心的部分,瓜肉软乎乎的,甜度较高。
现代的水果普遍追求纯甜无酸,过分追求果子的甜度,果子甜而不香,仿佛缺失了灵魂。
木家种出来的甜瓜,在宋荔吃过的甜瓜里算不上特别甜,可是果香味很浓,闻着非常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