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煎饼果子(2/2)
小翠愁,是不想输给曾姐,也是努力上进的表现。
宋荔安慰说:“没事,你先首几日,等下月冰粉到了,保你的铺子生意,比曾姐的还好,到时你可不许喊累。”
小翠也盼着赶紧过完这个月,她的糖水铺子上新冰粉:“我才不会喊累,我巴不得累点才好,这样月底的奖金也越多。”
到未时三刻,铺子里还有十几碗糖水没卖掉,隔壁煎饼果子的面糊,卖掉了大半桶。
眼见丹朱街的铺子快要打烊,宋荔跟小翠她们交代几句,要赶回去。
吃晚饭时,她给小翠单独预留出一份饭菜,吃过晚饭,她和梅嫣给小翠送饭,顺便饭后消食。
曾芳兰卖完煎饼糊糊,将一天的营业额交给小翠,回家去了,小翠固执坚持着守生意,高兴跟宋荔分享:“曾姐的铺子打烊后,我又卖出两碗糖水呢!”
能多卖一碗,便能多赚一碗的银钱,小翠听了宋荔的话,越发坚信生意要靠守。
宋荔递去食盒:“我帮你看着铺子,你先去吃饭。”
小翠本来不觉得饿,看到饭菜,肚子咕咕叫了几声,拿过食盒,到后院狼吞虎咽地吃饭去了。
两人守了会儿,没什么生意,这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等小翠吃完饭,三人决定带着剩下的糖水回家。
一天下来,用布料和柳絮层层包裹的木桶,防止冷气外泄,里头一圈撒了食盐的冰块,中央放置着陶瓷容器,里头盛着的冰块还未完全融化。
往糖水小料里添了冰块,大家每人一大碗当做宵夜,也不浪费。
梅嫣只尝了一小碗,不肯多吃,剩下的被小翠包圆了。
冰冰凉凉的糖水,清凉解渴,甜甜的,很好喝,里头的冰块没冻好,有点类似于冰沙,入口即化,一汪清甜的冷水涌入喉咙,一股凉意从心口涌向四肢,舒服又惬意。
小翠才吃过饭,又吃下一碗糖水,吃得有些撑了:“这样的好东西,可不能浪费了。”
还剩下半碗,见大家都吃不下了,小翠也吃不下:“等我散散步,消消食,再来吃它。”
同一时间,吃过晚饭,杨习清收到个好消息,今日北市开业,人流量暴增,一下午,又卖出十几间商铺子。
府衙征收的税务,主要靠几条商业集市缴纳的税务,还有城内外百姓缴纳的田税。
市集里的商业繁华,商人缴纳的商税,充盈了府衙的库房,一部分缴纳给中央朝廷,一部分用于发放官员们的月俸,以及建设城内基础建设,修筑加固城墙,府衙日夜派巡逻队值班等措施,增强城中治安……
府库充盈,城内居民配套建设更好,所以只是一处集市开业,杨习清也会格外关注,基层百姓,也是国之重事。
阿兄提到的笑意,令杨安慧双眼发亮,北市能有今天的热闹,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其实功劳最大的,还属宋荔,是宋荔提出的抽奖送满减代金券的法子,还有免费送鸡蛋和糙米。”
杨习清点点头,赞同说:“她倒是个做生意的好料子,方才我同北市的管事说了此事,对方当即表示他们主子要赠送宋掌柜一间商铺子。”
其实原话是,为了答谢她们想出的引流策略,他们主人想要赠送给宋荔和杨安慧各一间商铺,以表谢意。
送铺子给官员家眷,难免有受贿嫌疑,尽管对方可能没这个意思,杨习清替妹妹婉拒对方好意,至于宋荔,宋荔又不是官眷,且这些引流策略都是她提出来的,区区一间商铺子,自是可以笑纳。
承包建设北市的几位合伙人,私底下算账,他们预备了五筐鸡蛋,十几袋糙米,价格不超过三两银子,一天卖出去十几间商铺子,价值达二千余两银子。
三两银子,能撬动二千余两,以小博大,这个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几人一合计,立即拍板,明天继续免费送鸡蛋,送糙米,替北市引流。
有人说:“知府代杨小姐拒绝咱们的提议,不过这些引流策略都是那位宋掌柜提出的,她的功劳不小。”
另一人附和:“既然咱们在知府跟前提了一嘴,便送她一间铺子,作为报酬。”
要知道,东市成立之初,生意冷冷清清,花费好几年,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他们的北市靠着引流,横空出世,一下子在整个凤仙郡打响了知名度,今天一个白天人流量络绎不绝,良好的效应,也带动了商铺子的售卖。
其他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家没有意见,事情便定了下来。
*
入睡前,宋荔想到今日北市颇为可观的人流量,想着要不要趁着便宜,再入手间商铺子?
一夜好眠,次日午后宋荔到北市,才到入口,发现人来人往,被人潮往里挤了一阵,差点给她把鞋子踩掉。
低头拍掉鞋面上的灰尘,她去了凉皮铺子,见曾芳兰在忙,便没有打扰。
又去隔壁糖水铺子,铺子里食客比昨日多了些,这会子三三两两的顾客,呆了会儿,宋荔去找北市的管事,准备问问买铺子的事。
宋荔不来,管事也要准备去找她,情真意切道:“多谢宋掌柜替我们想出的引流策略,替我家主子解了烦恼,我们打算赠送一间商铺子给宋掌柜。”
说着,用手指点了图纸上的几处:“这几处地段位置都不错,不知宋掌柜可有中意的?”
宋荔顺着管事的手指看去,约莫都是面积中等大小的铺子,适合开小吃和食肆。
他们主子倒是大方。
她本想再买间铺子,如今对方免费送上门,岂有不要的道理?
选了处距离凉皮铺子和绣坊较近的商铺,等宋荔看清价格后,不禁咋舌。
才一晚过去,这些铺子的价格水涨船高,从前比东市便宜一半,现在几乎与东市齐平了。
她选的这间中等大小的铺子,现在售价高达三百六十余两。
售价比带着后院的绣坊价格还贵!
择定了铺子,管事当即和宋荔去府衙办理了手续。
从府衙出来,迎面撞上陆承,她本想跟对方打个招呼,见他掉头就走。
宋荔:“……”
尽管知晓他是为了保她,刻意跟她保持距离,但心里总有些不太舒服。
时间还早,宋荔想着昨天没去干娘的绣坊,今天过去瞧瞧。
绣坊里头,目前已有三位绣娘在岗,接了些成衣铺子的简单针线活,倒也能勉强运转。
偌大的绣坊,仅有三人,显得空旷,这三位绣娘里,其中两位住家,一人住在绣坊的大三人间。
住宿的绣娘工钱少一点,包饭,包住,绣娘中午到曾芳兰铺子里蹭饭,晚上跟着周万春回家里吃。
每月开支,住宿吃饭是大头,解决掉这两样,即便工钱少一些,绣娘日常开支减少,反而更能攒下钱来。
等忙完这几天,宋荔该抓紧问牙婆买人,绣坊里的人多一些,才热闹……
三间铺子齐齐开业,宋荔连轴转,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月底再去寻牙婆。
乘着北市铺子价格上涨这股东风,方文静将手上的三间铺子张贴了租赁告示,留下两间,打算留作开绸缎和棉布庄铺子。
下午日头没那么晒了,薛老爷乘马车出行,到了北市入口,人挤人,马车根本无法通行,只好下车步行。
几条主街道熙熙攘攘,宋荔的“一点凉皮”铺子前,甚至有七八名食客排队等候,生意红火得很。
另一间糖水铺子,食客较少,也有三三两两的人。
一路走来,薛老爷懊悔不及:“早知道北市的引流策略效果这般好,当初应该多买几间铺子,哪想不到铺子入手不到半个月,现在价格翻倍的涨。咱们买的几间铺子,一转手,能赚个二三千两银子。”
二三千两,要卖多少布匹啊!
炒商铺,赚钱速度比卖绸缎来钱快多了!
一想到白白错过大好赚银子的机会,薛老爷心痛得无法呼吸。
“谁能料到免费送鸡蛋和代金券,真能为北市的各大铺子招揽生意?”方文静行走在热闹的街道,跟赶庙会似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很吵,不得不大着声音说话:“况且咱们主要做丝绸生意,炒商铺看似来钱快,跟豪赌没什么区别。万一亏损,咱们的流动资金全部砸到里头了,桑农那边没法结清尾款,没有供应蚕丝,纺织房供应不了绸缎,一桩接着一桩。”
薛老爷当然知道炒商铺的风险厉害,只是谁能拒绝得了炒铺子带来的利益诱惑?
感叹几句罢了,真让他全部家当去炒,他可舍不得。
几千两银子捐给棉花农户用作补贴金,博个好名声,花得很实在。
他们是有钱,但不傻,银子该花花,不该花的不能花。
买赤金盏做摆设,买精贵玉佩,能叫人高兴,有面儿,这就是花得很值。
拿全部现金去赌商铺,等同于把真金白银丢到水里,白白打了水漂,跟吴家的纨绔子弟一样,豪掷二百两银子替个娼妓赎身,这便花得不值。
非但不值,还会被同样阶层的绸缎商户们以此取笑。
一年多了,吴家那小子被人笑话得不敢出门。
薛老爷又想到自己千辛万苦给自家的小兔崽子娶的好儿媳,不知道羡煞多少员外老爷们,可惜这不成器的独苗苗,一点不能体会自己的苦心。
这都多久了,一点没动静,也不知何时才能抱上孙儿?
……
宋荔从绣坊出来,隐约在人群里看到个熟悉背影。
她以为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
一眨眼,那个背影没入了人群。
梅香。
听说她被花妈妈赶出春风楼后,便销声匿迹了,有人说她跳河死了,有人说她离开了凤仙郡……
刚刚似乎瞧见一个酷似梅香的女子,身边跟着眉清目秀的丫鬟,还有几个身强体壮的婆子,拎着大包小包,俨然跟个派头十足的富家小姐。
等宋荔再去寻找,望不见人,许是人有相似,又或许真是梅香。
被花老鸨还了卖身契,赶出春风楼,孤苦无依,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她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宋荔开铺子风生水起,梅香似乎也另有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