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煎饼果子(1/2)
第079章煎饼果子
陆陆续续,又有几位熟客进店。
三天前,通过在学堂发放传单,张贴公告,还有口口相传,整个凤仙郡的百姓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北市开业那日,免费赠送一千个鸡蛋,先到先得。
是下百姓们很多不识字,村口镇上里学堂启蒙的学子们识字啊。
别小看这些才启蒙的小童,他们拿着传单回家,不出一天功夫,全家,乃至整个庞大的姓氏家族都知晓北市免费送鸡蛋的消息。
一开始,大家觉得是骗子,鸡蛋三文钱一个哩,免费送,天底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可又听家里娃娃们指着右下角的鲜红印章,也就半信半疑。
天不亮,大伙带着全家老少,乃至旁支、姻亲,一大帮子人赶早来排队。
路上,吴凤英跟丈夫低语:“咱们家这个月开支太大了,还要给咱们儿子攒束修,一会儿领到鸡蛋,逛一圈便走,万万不能花钱。”
清早雾气朦胧,大伙站得累了,将从家里带来的小马扎放下,搂着小童到膝上坐着,边坐边等。
没带小马扎的,只好坐到地上,才刚铺好的青石地面,倒也不脏,瞧着干干净净,没什么灰尘。
大伙等啊等,身后不时有赶来的百姓,同样也带着一家人赶来,眼见着后面的人排了老长一条队伍,望不到头。
月亮与朝阳当空,日头破开云层,空气里的水雾气被烤干,日头晒得脸颊通红,渐渐的,排队的人群里有些躁动。
问了时辰,听说卯时刚过,要到卯时两刻才开始发鸡蛋,想着,只好又耐着性子等等。
等待期间,不时有北市商铺里的掌柜和管事经过,有个挑着扁担,领着个小女孩的妇人经过,进了北市,眼看着妇人掏出钥匙开了铺门,吴凤英问膝上的幼童,指着牌匾:“上面写的什么?”
幼童答:“一点凉皮,是卖凉皮的铺子。”
吴凤英当然知道是卖凉皮的铺子,最近东市一家很有名气的铺子里,就有卖凉皮的,她赶集的时候也吃过,口感爽滑劲道,拌着料汁和蒜末,吃着整个人清凉起来。
夏天天热,一碗凉皮,真是解暑又开胃。
似乎听别的食客说道,她们铺子老板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姑娘,又在北市开了两间铺子,以后东市的凉皮要搬到北市来了。
好巧不巧,刚才过去的一对妇人和女童,竟是凉皮铺子的人。
吴凤英正想着,前头排队的人群突然传来一阵骚乱,探头瞧了瞧,原来是北市管事招呼着手下长工们搬运来一筐筐鸡蛋。
竹筐里垫着谷糠皮,鸡蛋不会轻易碎掉,一共擡了五筐出来。
看到货真价实的鸡蛋,吴凤英跟着精神一震,将膝上的幼童抱下放到地上站定,双眼闪闪发光地盯着竹筐里的鸡蛋。
见到一长条看不到尽头的队伍,北市的管事微微蹙眉:“这么多人啊,肯定超过一千人了。”
那份引流策略书里,提到过这种情况,当天到场的人,一千个鸡蛋肯定不够,还可以赠送些便宜的糙米,几文钱一斤的糙米,给个半碗,一点不心疼,又能叫赶来的人不至于空手而归。
于是,管事吩咐
正在大伙以为要开始发鸡蛋时,又见这群人扛来几只麻袋,里头似乎是米粮。
将麻袋垒好后,便开始发放免费鸡蛋。
前头几个领到鸡蛋,吴凤英跟着缓慢如蜗牛的队伍移动,终于轮到她。
她们一家子老少全部领到了免费鸡蛋,一共五个鸡蛋,小心翼翼放进垫着粗布的菜篮子。
领到鸡蛋,因着好奇心作祟,难得来一趟,自然要去北市逛逛。
经过入口时,看到刚才一群领到免费鸡蛋的人,正围在一只圆形转盘跟前,据说每人可以免费转动一次,赠送一文钱到十文钱不等的代金券,这些代金券可以当做铜板使。
这些代金券也有使用规则,每消费十文钱,可以用一文的代金券减免,只需花费九文钱,可以一次性叠加使用。
吴凤英算了笔账:“咱家五口人,如果能抽到几张一文钱代金券,一斤粗盐要四十余文,便可以省下几文钱哩!这感情好啊,正好家里的盐快没了。”
说话间,看到已有人排队,吴凤英赶紧带着一家人跟着排队去,生怕晚一步,一文钱的代金券被人抢走了。
一文钱的代金券,占据圆盘一半,有五成的机会。满五十文减五文的代金券三成,满一百文减十文代金券一成,谢谢惠顾有一成。
吴凤英一家人抽到三张一文钱代金券,一个谢谢惠顾,一个满五十文减五文的代金券,在大家艳羡的目光中,进了北市。
才到入口,经过凉皮铺子,家里幼童喊饿,一家人去铺子点了三碗凉皮。
三碗凉皮一共十五文,用代金券减掉一文钱,只需花费十四文钱。
两位老人和她们的儿子各一碗凉皮,吴凤英则和丈夫去铺子采购食盐等物资。
买来一斤食盐,比平时的价格便宜了两文钱,省下了实惠,占到便宜的两口子乐得跟捡了钱似的。
可不就是捡到钱了嘛,这一下子,立马省到三文钱,还白白得了五个鸡蛋,加在一起快二十文钱了。
她们手上仅剩的一张满五十减五文钱的代金券,略一犹豫,又去布匹庄扯了些布料子做衣裳,反正这些日常开支也是要花销,趁着有代金券,还能多省点钱。
夫妻俩拎着大包小包到凉皮铺子和公爹儿子汇聚,一家人离开北市时,遇到鸡蛋发放完了,排队的人正在发放半碗糙米……
回去路上,一家人计算着今日占了多大的便宜,扯布料省了五文钱,买食盐省了两文钱,吃凉皮又省了一文钱等等,全然忘记了,来时路上,一家人想着领到免费鸡蛋,逛一圈便离开,分文不花。
吴凤英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一想到今天一天花掉百来文,顿时肉痛不已。
转念想到花费百来文,买来一大堆物件,还有五个免费鸡蛋,又觉得时自己占到大便宜了,也没那么肉疼了。
北市跟东市价格差不多,还有代金券和免费鸡蛋送,明天她们还来。
顶级的销售技巧,就是要让顾客觉得自己占到便宜,这样客源源源不断。
以前宋荔摆摊时,每碗凉皮的利润一文钱,开店后,她也没涨价,仍旧是五文钱一碗。
加上现在灾情过去,米粮和面粉价格微微回落,正值小麦收割成熟期,小麦大量上市,卖不上价,每斤面粉比平时便宜了几文钱,现在每卖出一碗凉皮,利润大概在1.5文钱左右的利润。
卖出两碗凉皮,满十文钱减一文代金券,大概两碗的利润还有两文钱,有点类似于某平台的拼好饭,两份两份凉皮的卖,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另外铺子不用缴纳租金,只需缴纳点商税,全部能落入口袋里。
午后,当宋荔抵达凉皮铺子时,发现今天试卖的凉皮和凉面各三十份,早已售完,曾芳兰也没闲着,调好的杂粮煎饼的面糊,揉出个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
见宋荔到了,连忙拿给她瞧,曾芳兰指着面片:“掌柜,你看是这样的吗?”
宋荔看了:“面皮小了点,再长一点,里头多夹点薄脆,口感会更好。”
曾芳兰尝试着将面皮做长些,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表面鼓出小气泡,翻个面,继续炸出小气泡,待炸出水分,面皮能听到卡兹的酥脆声,捞出控油。
恰好这时有食客进店,询问:“你们铺子还有凉面吗?”
宋荔回:“凉面已经卖完了。下午卖煎饼果子,八文钱一个,有蛋,有薄脆,需要来一个吗?”
听说加鸡蛋,薄脆,食客有些好奇煎饼果子又是什么新奇小吃:“八文钱啊,那来一个吧!”
宋荔舀上一勺浆糊,用木板刮开,磕了个鸡蛋,用木板抹开,撒了一小撮黑芝麻,翻面,一股面糊的焦香,扑鼻而来。
又见她往翻面的煎饼皮子,刷上一层甜面酱,裹上两片小白菜叶,添了刚炸好的两片薄脆,放了一撮黄瓜丝,细致卷起,用铲子从中切开,以油纸包裹住。
拿到煎饼果子,那金黄黄的蛋皮蛋液附着在薄薄的煎饼上,耀目亮眼,撒了黑芝麻点缀,闻着有薄薄面糊的焦香,里头薄脆的油香,另还有黄瓜自然的清新。
咬下一口,咦,饼皮好脆好香,金黄黄的鸡蛋很嫩,里头的薄脆,香酥油脆,黄瓜丝和小白菜水灵清爽,能解去油腻,最妙的是里头的一层酱料,酱香浓郁之中,一丝微甜,十分符合凤仙郡本地人嗜甜的口味。
刚才摊煎饼果子时,又来了两位食客,宋荔手脚麻利摊完一个,免得顾客久等,中途没耐心离开。
摊第二个时,她刻意放慢了进度,希望能再吸引来别的顾客。
才磕了个鸡蛋,抹匀开来,猝不及防听见不远处有女子的声音:“我刚才吃的煎饼果子,就是在她那儿买的?”
吓宋荔一跳。
咋了,难不成是吃坏肚子了,来砸她的铺子?
都是现调的面糊,现做的煎饼,不可能吃坏肚子啊?
宋荔强作镇定说:“出什么事了,大家有话好好说,我们铺子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交代?”方才第一位买煎饼果子的少女一愣,随即又说:“确实要给我个交代,你们铺子里的煎饼果子太好吃了,刚回铺子,就被我弟弟妹妹抢了,我们再要三份。”
宋荔:“?”
原来是这样啊,害她担惊受怕一场。
见曾芳兰炸好了薄脆,宋荔喊:“曾姐,你来试试,等你这边好了,我去隔壁铺子瞧瞧小翠。”
方才她在摊煎饼果子,小翠一直探头探脑的。
曾芳兰应和一声,过来操作一番,将煎饼摊得像模像样。
摊煎饼的过程中,陆续有领到糙米的人进入北市,经过她们铺子,瞧见有食客围着,阵阵面糊香气,蛋香飘来,也跟过来凑热闹瞧瞧。
听说这种名为煎饼果子的小吃,要八文钱一个,有人嫌贵走了,有人看两个小姑娘吃得很香的样子,薄薄的饼子,金黄黄的蛋皮,卡兹卡兹的脆响,闻着就很香……
被馋到后,也跟着付了八文钱,要个煎饼果子尝尝鲜。
围观者众多,形成了一种这家铺子生意很火的现象,带来的良好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食客驻足,选择买上一份没吃过的煎饼果子尝尝。
见煎饼果子生意火热,曾芳兰忙中有序,宋荔帮不上什么忙,擡步去了隔壁“一点糖水”铺子。
跟隔壁“一点凉皮”铺子的火热相比,糖水铺子的大堂只有一位食客,小翠愁眉紧锁,拿着抹布东擦擦西擦擦,试图装作很忙的样子。
见到宋荔,小翠立马放下抹布跑来:“宋掌柜,你来了。”
宋荔睇去个安抚的目光:“没事,生意要靠守,咱们慢慢来。”
糖水里加了糖和冰,价格自然不便宜,从八文钱到十几文钱不等,小翠的糖水生意比东市差了些,准备的三十多份,到现在还没卖完,急得她直发愁。
现在看到了宋荔,仿佛看到了救星般,以前在东市铺子,每天几十碗糖水,都能卖完,今天总共三十余碗,才卖出十来碗,有些担心卖不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