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酱油鸡(2/2)
等宋荔忙完,取来她们剁好的肉馅,热锅冷油,一勺红酱炒出红油,加入葱蒜爆出香气,倒入肉沫煸炒,炒出肥肉里的油脂,炒得滋滋冒油。
因为红酱比较咸,不用额外加食盐,少许酱油增鲜,将肉臊子扣在鸡蛋羹上。
浓油赤酱的肉臊子,与清新嫩滑的鸡蛋羹碰撞,前者油汪汪,后者水嫩嫩,巨大的差异互补,油而不腻,入口即化。
肉末鸡蛋羹拿来拌饭吃,也是极香的。
除了肉末蒸蛋,桌上的凉拌茄子皮蛋、炒西瓜皮和酱油手撕鸡也很受欢迎。
隔水蒸熟蒸软的茄子,颜色呈现淡紫罗兰色,漂亮极了。
手撕的茄子水汪汪,茄子肉的外皮裹满了酱料汁,咸酸可口,里头的茄子肉水水的,吃着很甜。
糖心皮蛋更不用说,蘸着酱汁,一口一瓣,裹着蒜末酱油的糖心在口腔里融化,很解馋。
撕成鸡丝的酱油鸡,两面均匀浸泡在酱油里,焖煮了两刻钟,酱香的味道浸入鸡皮鸡肉里,临出锅前的十五分钟,加了糖,咸甜可口,肉丝很嫩很入味。
梅嫣不小心夹到块弹性十足的鸡皮,她不爱吃,正左右为难:“这个鸡皮会不会很肥啊?”
阿虫端着饭碗:“你不喜欢吃鸡皮吗,可以给我。”
梅嫣将鸡皮夹到对方碗里,阿虫欣喜若狂:“鸡皮最香了,吸收了更多的酱汁,味道更浓,酱油鸡的鸡皮软乎乎,肥嘟嘟的。”
见阿虫喜欢鸡皮,大伙有默契地不去夹单独的鸡皮。
周万春尝了条西瓜皮,被它的口感惊艳到:“好嫩好脆,优点像冬瓜,比冬瓜又脆一些,还有西瓜的甘甜!”
只有干娘这种在福窝窝里长成的,没有吃过西瓜皮,宋荔和梅嫣她们或多或少吃过,不觉得稀奇,只是默默吃着西瓜皮,思绪却飘到了不知名的过往。
饭后,宋荔去院子里看桃树。
心心念念,盯了几个月的西瓜,终于吃到了肚子里。
这会子想起院子的桃树,又来巡视一遍。
上个月月底,桃子迅速膨大,月初几场下雨,吸收了雨水,树枝上的毛桃一天一个样。
宋荔学着干娘背着手,跟个小地主一样巡视自己打下的一片庄园。
巡查一圈,
站得远些,眺望树梢上的桃子,褪去了青涩,泛着粉白,还不够熟。
摘不摘呢?
这是个问题。
盼盼凑来瞧了瞧,突然指着一处:“宋掌柜,你看那处,有个桃子红了。”
宋荔定睛一瞧,一片停僮葱翠处,一抹鲜红藏在绿叶里,若隐若现:“好像是熟了,咱们把它摘下来看看。”
上回捞鱼的鱼网,拿来摘桃子,一勾,桃子滚进布袋里。
当宋荔万分期待的伸手去摸,拿出桃子后,感觉不对劲。
拿出一看,最红的一侧出现个大窟窿,明显是被鸟喙啄开的,上头还有蚂蚁在怕,看样子是不能吃了。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个熟桃子,结果就这?
她不死心围着桃树转悠一圈,没再看到成熟的红桃子,这才作罢。
临睡前,大家将厨房剩下个半个西瓜分吃了。
连狗子也有份,白手套闻了闻西瓜,掉头走开,对西瓜不感兴趣。
白手套卧在池塘边的青石板上,时不时舔一口池子里的水。
葡萄对西瓜桃子这种甘甜的瓜果,毫无抵抗之力,津津有味地啃咬着西瓜。
盼盼看得称奇:“它好聪明,它知道吃西瓜瓤,不吃西瓜皮。”
宋荔:“……它是狗,不是傻狗好吗?”
等大家入睡后,梅嫣绑着沙袋练习了会儿,直至明月高升,才去洗漱,入睡。
次日,宋荔比平时起早了两刻钟,她记着今天要晒豇豆,顾不上梳洗,到厨房生火烧水,将新鲜豇豆条焯水。
她焯水的时候,小翠帮忙将黄瓜切片,茄子切条。
黄瓜片撒上食盐,杀出水分。
茄子切条后,不用管,直接放到簸箕里,拿到大太阳底下晾晒。
吃不完的茄子,晒成茄子干,秋冬换季,菜园子里青黄不接时,抓一把茄子干泡发,拿来烧肉,香得不要不要的。
焯水的豇豆,大家帮忙挂到麻绳上,让它风干晾晒。
吃过早饭,各回各的铺子。
宋荔在铺子里帮到午后,这才抽出空去薛记布行走一趟。
路上买来贺礼,赶着驴车往东市过去。
薛记布行,在东西北三个集市都有商铺,布行人流量最大的,还属东市,大家来东市买布料子习惯了。
这日,薛记的棉布行正式开张,方文静和胡立会留在东市铺子守店,迎来送往地结交。
大老远,瞧见地面燃放的鞭炮红纸,据说她们聘请了本地小有名气的舞狮队,办得热热闹闹。
宋荔来得晚,没能瞧见舞狮。
眼见铺子里的方文静和跑堂们,忙着给顾客介绍衣料子,不想打扰她们,放下贺礼,跟方文静说道一声离开了。
顺路转了一圈,其它布行不如薛记瞧着热闹,大概有开业酬宾活动的缘故。
薛记布行生意红火,作为股东之一的宋荔自是高兴,躺着赚钱的滋味,太美好了。
三伏天入伏后,三间铺子的冰粉卖得火爆。
东市铺子和北市铺子的红糖冰粉,因为物美价廉,深受底层百姓们的喜爱。
一家铺子,一天清清爽爽能卖出上百斤冰粉。
七两的冰粉,加上碎冰块和红糖浆,一间铺子,一天能卖出一百多碗。
即便如此,面对市场垄断,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群体,一百多碗冰粉,远远达不到需求。
在码头搬运了一上午的货物,热得要命,这时候来上一碗冰粉,冰爽解渴,三文钱一份的快乐,谁能拒绝啊?
不止搬运工,还有挑夫和摆摊的商贩们,便宜又量多的冰粉,普通人都能吃得起的冰饮,一下子又又火了。
去年冰粉在凤仙城中获过一次,今年冰粉更是火到城镇外,连进城售卖自家瓜果的农户也听说了冰粉,要外带一份给孙儿孙女吃。
今天棉花地里由木父看守,换木二叔进城卖棉花。
卖了棉花,木二叔听小女儿叨叨了一路的冰粉,带着女儿到木湘湘所在的铺子买冰粉吃。
排了老长的队伍,终于排到他们。
木二叔感叹,铺子里的冰粉生意真红火啊!
得知他们要外带,铺子里的帮工熟练问:“现吃,还是带回家吃?因为带回家冰块会融化掉,冰粉口感不好,所以外带回家不放冰,外带现吃的,不影响口味,可以放冰。”
木二叔略一犹豫:“外带现吃一份,外带回家的五份。”
桶里的冰粉不多,只够装五碗,帮工告知后面排队的食客冰粉卖完了,不用等了。
木二叔拿着外带的几份冰粉出门时,听到食客们唉声叹气:“不是每天一百多碗冰粉,这么快就卖完了?”
帮工回:“是啊,入伏后的食客更多了。”
没买到冰粉的食客们,有的失望离开,有的选择价格更贵的糖水冰棍和老冰棍。
才从冰鉴里取出来的冰棍,冷意十足,比冰粉还解暑,除了价贵,没别的毛病。
一根冰棍,抵得上几碗冰粉了。
城门口的方向,木二叔赶着牛车,缓慢行驶。
牛车上,女儿抱着只竹筒,挖着里面的冰粉吃:“好甜,阿爹也吃一口。”
木二叔:“阿爹不吃,你自个儿吃。”
“阿爹吃嘛。”
拗不过女儿,牛二叔尝了口冰粉,果然跟村里人描述的一样,冰凉爽口,浑身凉快。
一刻钟后,来到自家田地,木二叔将买来的冰粉拿到遮阴棚里:“大哥,给你带了冰粉。”
木湘湘就在东市铺子卖冰粉,木父自然也知道冰粉,去年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今年有所好转后,家里不差钱,入夏后,木父也买过几次冰粉尝鲜。
接过冰粉尝了口,木父点头:“就是这个味道,没放冰块的,口感差了点。”
木父从口袋里摸出三个铜板,递去。
木二叔不肯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还要给娃和娃她娘送去,大哥你在这里看着点,听说最近有很多偷人家棉花的贼。”
木父擡手摸摸趴在脚边的忠犬,应和一声:“放心,我看着呢,我这还有条狗,一般毛贼不敢来咱们家偷。”
等弟弟离开,木父挖了勺冰粉到狗子的饭盆,看它哼哧哼哧地吃。
木父坐在遮阴棚下,一面吃着冰粉,一面望着棉花地……
上一轮的棉桃摘完后,他们重新施了牛粪鸡粪沤的肥料,许是肥料和光线充足,又进入分枝开花期。
分枝开花时,每日都有零星棉桃炸开。
这些零星棉桃,是上一轮生长缓慢的一批,每日能采收个一两斤棉花,多少也是一笔进项。
很多人家见采收得少,一时疏忽大意,没有及时留守在棉花地里,叫一帮游手好闲的人给摘了去。
更甚者,有小偷用毒食毒翻了看家护院的狗,撬开门锁,将主人家勤苦耕种、晾晒了一天的几麻袋棉花偷走……
每日都能听说哪个村子的棉农又丢了棉花,要么是地里的,要么是自家的。
现在但凡哪家白天采收了棉花,晾晒后,担心被有心人踩了点,要么赶紧拉去城里卖掉,要么放床底下藏着,一家人晚上不敢睡得太死,家里必须留两名青壮年看家,壮胆。
因为偷盗案件急增,城中派了捕快在各大乡镇值守巡逻,抓了小偷示众,最近安生了一段时日。
哪知棉花地里,又遭了殃。
乡镇能加强人手巡逻,东一片棉地,西一片棉地,边边角角也有棉花地,这些不好管理,只能依靠各村组织人手。
木父和木二叔轮换看守棉花地,吃着冰粉,还能跟不远处另一块棉花地的农户唠嗑,日子倒也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