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手抓羊排(1/2)
第105章手抓羊排
城外莲花湖畔,天一楼。
天一楼,傍湖而建,这里的湖景风光秀美,每年五六月份荷花盛开时,遮天蔽日的景色,吸引许多文人世族来此赏莲。
本是临安城有名的酒楼,在凤仙郡开了这家分店,几十年前东兴楼名声大噪,在酒独食肆的行当里,独占鳌头,天一楼的做派较为傲慢,烹饪的菜肴风味不曾迎合本地人的口味,渐渐没落,倒是靠着莲花湖的湖景房和园林,做客栈生意红火。
后来天一楼老东家去世,几个儿女分了家,凤仙郡这处天一楼分段,分给了现在的掌柜,干脆不做酒楼了,改做经营客栈、出租园林小住等,配备了管家和护院,私密性强,又安全,吸引来许多富商们前来包园子居住。
寻常普通百姓想要入住,光有银子还不够,还得充卡存储一大笔银两,光是这一条规定,阻碍了中底层的商户百姓们。
起初听到类似现代办卡充值的规定,宋荔还以为遇到了老乡,后来发现不是,叫她空欢喜一场。
第一次听到天一楼,还是因为谢祈安。
她没进过天一楼,上次经过莲花湖时,远远瞧着,金碧辉煌,仆役成群,有两队人高马大的护院值守,看着很有安全感,也很烧钱。
今日沾了几位富商们的光,叫宋荔也当做贵宾一样引领着入内。
她是土包子,除了这里,见过最奢华的大概是苏州薛记美轮美奂的园林府邸,头一次来天一楼,东张西望的可以理解,怎么身旁的杨安慧也在东张西望,一脸没见过世面?
似看出她的疑惑,杨安慧回:“我也第一次来。”
然后两个土包子被婆子带领到一处疏疏密密的园林,各类名花异种,拱桥流水,丝毫不逊色薛家的园林。
穿过拱桥后,来到一处亭台楼阁,明显感觉气温变化很大,迎面一阵暖流袭来。
上了二楼雅间,另两名富商早已等候多时,见了宋荔和杨安慧,连忙起身迎来。
别看两个小姑娘一脸天真无害地打量室内摆设,不敢有丝毫轻视,这两人,不管是哪个,他们都得罪不起。
等两人上座后,两名商贾这才在下手边落座。
宋荔出行,只带了盼盼,她落座后,盼盼站到身后,杨安慧身后则有青芝,与一名壮硕的婆子,给人十足的压迫感。
才落座后,杨安慧正了正色:“今日还有一位巨贾在当值,没来。宋荔,我给你介绍这两位,分别是罗老爷,咱们凤仙郡内最大的米粮商,还有这位毕老爷,布行商会会长。”
宋荔立刻明白了,衣食住行,吃的穿的,跟底层百姓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商户大概是府衙唱反调过,现在老实了,杨知府也会给些甜头,被背刺过,不完全信任,所以把她塞进来……
至于那名当值没有来的巨贾是谁,大概猜到是谁。
最近总是能听见陆捕头的大名,陆捕头又抓捕了个犯人,哪哪的无赖纠缠女子,被陆捕头关押进衙门……
近来府衙严打,似乎关押了许多轻薄纠缠女子的狂徒,使得城中女子的地位突然拔高。
早不严打,晚不严打,突然开始整治,总觉得似乎是在传递什么讯号。
简单介绍认识后,几人协商投资份例,分成等问题,预计未来一年将会建成南市……
谈了近半个时辰,宋荔放下密密麻麻的几份书契,看得眼花头晕。
有丫鬟捧来若干菜肴,打眼一瞧,竟有数十道!
莫非还要宴请别的人,不然她们四人,哪能吃得了这么大一桌子菜肴?宋荔暗暗想。
彭老爷和罗老爷邀她们过去落座,才坐下,听罗老爷介绍说:“这道爆炒禾花雀舌,得用几十只雀鸟来配。还有这道菜心,只用油菜里最嫩的菜心烹炒,味嫩无渣。其它的叶子太老了,不够嫩,只能扔掉,一筐子油菜,只能炒出这么一小盘……”
随着对方的介绍,杨安慧的面色渐冷。
宋荔干脆捧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落到窗外,瞧见莲花湖湖畔有仙鹤展翅,野鸭遨游……
这时候已有候鸟从外地迁徙到这里过冬,湖畔丰富的水草,鱼虾,都是这些鸟类的食物。
湖中心,一名渔夫撒网捕鱼,湖水里的手掌冻成猪肝红,时不时拿到嘴边哈气取暖。
下月才立冬,现在的气候,屋子里比外头冷,站在外头的阳光下,还是很暖和的。
天一楼里,早早烧起了地龙,一室暖意。
几杯茶水下肚,宋荔鼻尖沁出了些热意。
谈妥后,天色渐晚,宋荔还要赶回去关铺子,跟杨安慧道别,乘着自己租赁来的马车,往丹朱街的方向赶。
今日回铺子晚了,作为铺子里的半个管事,张小花让其他人按时下工回家,她独自在铺子里等了一刻钟。
宋荔到铺子时,见张小花将铺门反锁着等她们,具备风险意识。
清点了钱箱子确认无误后,张小花也准备下工回家,哪知被宋掌柜喊住:“我打算在京都开“一间自助”铺子分店,缺个管事,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去京都帮我打理铺子,跟阿蒲一样。”
阿蒲打理着“一间自助”,每月能有一二两银子,工钱高,又体面,张小花早就眼馋得很,此刻听了宋荔的话,略犹豫了下,拒绝了:“京都繁华,人人都很向往,我也向往,只是我的家人都在这里,我不想离家太远。”
宋荔没勉强:“好,知道了,我再考虑其他人。”
张小花是个恋家的人。
从侧面说明张小花的父母待她不错,如果是跟阿蒲家一样重男轻女,吸女儿的血,肯定也跟阿蒲一样千方百计想搬出家里自己住。
从钱庄出来,盼盼赶着驴车前往东市,宋荔抱着膝盖,思考派谁去京都做管事?
年长的舟车劳顿不行,还是在凤仙郡安度晚年比较好,年轻人身体倍棒,有冲劲,对事物抱有强烈好奇,最适合去京都了。
谭百合?还是小月?
谭百合跟着家人一起逃难到凤仙郡,在这里定居,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外派到京都,有些不人道。
小月嘛,孤家寡人一个,只有个叫二丫的朋友在凤仙郡,又很缺钱,宋荔打算明天去糖水铺子问问小月的意思。
正值秋冬季节交换,菜园子里的蔬菜青黄不接,白菜萝卜才冒出个嫩秧子,家里没菜吃,便宜的大南瓜按个卖,大街上随处可见葵菜。
这种葵菜从七月份采摘,恰好赶在菜园子里青黄不接的七八月,一直能吃到十月十一月份左右,营养丰富,只是在现代基本没什么人愿意种植。
宋荔不喜葵菜的黏液,跟甩清鼻涕似的,吃不来,趁着南瓜便宜,让贩子搬来七八个到驴车上,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芋头,表面附着的泥巴湿润,看着就很新鲜。
芋头拿来炖汤,拌了米粉蒸着吃,或是连皮上锅隔水蒸熟,蘸着蜜糖吃,甜香软糯,可以拿来但小零食吃。
芋头风味独特,宋荔立马买来一筐子,下一刻又停在羊肉摊前,盯着肥瘦相间的羊排走不动道了。
一驴车拉载着食材,满载而归。
见到阿虫抱着大南瓜进厨房,周万春纳闷:“今年家里不是种了南瓜,还剩下个没吃呢,买这么多做什么?”
作为疫情里苦过来的人,宋荔深知囤积物资的重要性:“多囤些,家里有粮有菜,我心才踏实。”
又说:“再过两三个月,我手头上有些银子了,咱们买个大些的院子住,最好有地下室和仓库,方便囤积粮食,万一以后闹个灾荒什么,一定要保证咱们家能吃上粮。”
周万春一想,是这么个道理,没闹灾荒前,谭百合和那个被发卖的绣娘,都是正儿八经的商户小姐和地主小姐,最后一路逃难来到这里,谁知道以后是个什么年景?
听到女儿说要攒钱买大院子,周万春算了笔账,茶铺子,小食铺子等五间铺子,每月利润能得六七百两银子,现在绣坊每月小有盈利,还未赚回投资的本,但不需要继续往里投入……
绣坊投资的薛记布行,目前投资回本,每季度按照份额,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成。
薛记布行才进入正轨,头一个季度的分成应该不多,再怎么也是一笔进项。
如果是一千两出头的院子,用不了两个月,就能挣到。
周万春想到另一件事:“你说要去京都开分店的事,打算什么时候去?”
宋荔认真思考:“起码得一两个月,等找好管事,培养一个月,之后您什么时候去京都,顺便将人带去,定好了铺子选址,雇一名厨子,几名帮工和墩子,还有跑堂就好了。”
周万春点点头:“你要守着丹朱街的铺子,离不得人,只能我去了。”
她们每月有六七百两银子的利润,几乎大半来自丹朱街的“一间茶饮”铺子,东市“一点小食”铺子每日迎来送往,看似红火,挣的是一文一文的铜板,每月净收入三十余两银子罢了。
北市的凉皮铺子挣来的更是辛苦钱,每卖出一碗满满当当的蒸卤面,利润不过一文半。
还未正式入冬,糖水铺子的麻辣烫生意平常,只有羊杂猪杂卖得最好,每串一文钱,利润倒是能挣到一半,只是还没到天寒地冻的天气,去光顾的食客有限。
除去“一间茶饮”,这些铺子里,属东市的“一点小食”铺子最挣钱了。
过些日子立冬后,丹朱街铺子的镇铺之宝“雪媚娘”提上日程后,利润还会更多。
难怪女儿总说百姓们挣不到什么钱,也不好挣钱,还是富人兜里的钱容易赚。
等买来的食材全部搬到厨房,宋荔将洗净的羊排放到铁锅里,添入清水没过羊排,焯水后,撇去血沫,捞出。
火炉子上瓦罐里的清水,这时候也烧开了,将羊排放进去,生姜片,小茴香和白芷,大火煮开。
吃牧草,饮泉水长大的小羊,不需要太复杂的烹饪方式。
焯水后,不能用冷水煮,热胀冷缩的原理,羊肉收紧,肉质容易干柴。
处理完,将厨房交给小翠,她则拿了个小马扎到水井边,跟着盼盼和阿虫一起给芋头削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