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蟹酿橙(1/2)
第108章蟹酿橙
“好香啊,真的能吃到鸡肉味道,宋掌柜,这个鸡蕈一定很贵吧!”小翠被这道鲜鸡蕈香到,细致品着,一口下去,都是小钱钱。
宋荔笑:“还行,养得起你们几个。难得出来吃饭,自然要吃得心满意足,高高兴兴。”
闻言,小翠便放心了。
桌上的菜肴吃得差不多,跑堂又送来鲈鱼脍、花炊鹌子、鸳鸯煠肚、鸡皮酸笋汤等美食。
除了这些吃食,另送来一壶浆水,宋荔正纳闷,她们没说要喝的啊!
似看出她的疑惑,跑堂主动说:“这浆水我家掌柜免费赠给宋掌柜,不收钱。”
宋荔一口气喝下两碗,吃得酒足饭饱,尝了这种以米汤发酵几日的饮品,喝着微酸,加了蜜糖,酸酸甜甜,风味独特,算是古代版的乳酸菌饮料。
快散席,跑堂才送来她们心心念念蟹酿橙。
每人面前摆着一只咸蛋黄的橙子,揭开橙帽,属于橙子的甜香扑鼻而来,直冲人的天灵盖。
锯齿状边缘,内里填充着一汪金色蟹粉与咸蛋黄的橙汁果肉,撒了橙齑。
橙齑带有橙皮的自然芬芳与微苦,中和了蟹肉的河鲜,口感酸甜,有点奇怪,细品下来,蟹膏蟹黄吸收了橙子的清香,风味清爽。
不过这玩意也就尝个鲜,不如啃手抓羊排,大口吃肉来得快活。
一碗金饭,阿虫吃不够,给她要了四五碗,就着酸笋鸡皮汤,还有食肆里送的一碟子免费盐瓜菽,大快朵颐。
宋荔本想再要一碟子下饭菜,阿虫摆手:“不用,这碟子盐瓜菽好下饭呢,我爱吃里头的瓜茄。”
几碗米饭下肚,最后壶底的浆水也被阿虫喝了个底朝天,一桌菜肴吃得干净。
她们结账时,宋荔想到家里猫猫狗狗,问店家用油纸包外带两碗米饭。
旁边的布帘子被一只挑起,走出个约莫不到三十岁的妇人,生得面庞白净,容貌中等,同她们打招呼:“宋掌柜大驾光临,招待不周啊!”
宋荔盯着面前陌生的妇人:“你认识我?”
妇人道:“以前我只是个深闺妇人,并未见过你,却是听说过你的大名,我前夫正是东兴楼的少东家。”
宋荔摸不准对方是敌是友,一时没有开口。
似看穿她的想法,妇人又道:“我与前夫早已和离,以后桥归桥路归路,老死不相往来,宋掌柜放心,我带着东兴楼从前的人经营这家食肆,只想混口饭吃,我对宋掌柜没有敌意。”
话说开了,宋荔也放心下来:“我们过来尝个鲜,对成记食肆没有恶意。”
妇人:“我自是知晓的,不然也不会送你们浆水饮。”
结了账,见宋荔用油纸包外带米饭,询问后,得知她们要带给家中的猫猫狗狗。
“你们等等,我厨房有些剩菜。”妇人唤住她们,挑了帘子,转身进了后厨。
片刻后,成记掌柜取来只食盒:“给,先拿去用,明日支使人还来就行。”
“谢谢掌柜。”道了谢,宋荔带着食盒步行回家。
食盒里有剩的鱼肉,挑出来,用鱼汤拌了米饭给猫猫狗狗吃得肚子圆滚滚。
天色越发暗沉,赶紧烧水洗漱。
次日一早,宋荔瞧着堵上放水口的荷花池子,积蓄了一指高的水,清澈见底,隐隐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里遨游。
大概是前天捞鱼虾时,藏在淤泥里的漏网之鱼。
木桶里的螺蛳喂了清水养着,小杂鱼长不大,可以拿来裹了面糊,炸小鱼吃。
个头不大的鲫鱼,可以丢进池子里养些日子。
还有晾的糯米差不多干了。
洗了铁锅,从陶罐里倾倒出食盐,小火加热,抓一把晾干的阴米扔进锅中,利用食盐的温度,让糯米均匀受热。
糯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膨胀起来,像是爆米花一样,却又没有炸开话,外形完整的蒸颗糯米,雪白雪白的。
见此,立即用漏勺捞出炒米,过滤掉食盐,将炒米盛放到干净无水的陶罐里,继续撒下一把翻炒……
另一只铁锅里,小翠煮了三鲜面。
三鲜面要出锅,这边炒米也好了。
阿虫尝了点炒米:“嚼着很香脆,还不错。”
宋荔:“刚出锅的火气大,放进面汤里更好吃。”
将装进陶罐的炒米倒出一些,陶罐里的用木塞塞住,防止水汽进去,潮湿后口感不脆了。
脆脆的炒米,可以拌糖拌辣椒面吃,或是用红糖水泡了吃,宋荔喜欢放到面汤里。
挖来几勺炒米,浸泡在面汤里,清汤上漂浮的油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吸附走。
泡得微微软塌后,宋荔挖了一勺,送来,内里的孔洞吸收了大量面汤,软软的,超级香。
如果有老母鸡汤泡着吃,味道更香,丝毫不逊色于鸡汤粉丝。
这种炒米有健脾胃,除湿气之功效,宋荔用勺子薅完炒米,又吃了面,喝了三鲜面汤,手脚发暖,浑身倍有力气。
又几日过去,进入小雪时节,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
冷风刮在人的脸上,似是冰箱里等待冷气往皮肤里钻,宋荔佩戴着干娘去年做的兔毛手套,连盼盼也扛不住冬日的湿冷,掏钱买来一双棉花手套,裹着棉花袄,缩着脖子,扛住了寒冷。
寒风肆虐的天气,世族和富商窝在自家暖阁里,若是嘴馋了,多是支使丫鬟和小厮冒风出门采买。
罕见的,今日施三、杨安慧和沈书兰、何芸玉等人订了雅间,到“一间茶饮”铺子聚会。
从外面回来,听张小花说道方才施三小姐派人来寻她。
上了二楼,敲开雅间的门,被丫鬟们客客气气地引领着入内。
见到宋荔,施雅招呼着:“宋掌柜,过来坐啊!”
见施三起身,沈书兰和何芸玉也从靠椅里起身,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宋荔也算个正儿八经的官眷了。
大家都起身了,唯独杨安慧闲适坐着。
宋荔坐过去,施雅和其他人一同落座,递来长请柬:“下个月我的定亲礼,为了给你发请柬,我可是冒着瑟瑟寒风来的。”
宋荔毫不留情戳穿:“施三小姐备受宠爱,出门婆子丫鬟成群,乘坐马车哪里会叫你冻着?方才我与家里的女护院一同外出,乘的驴车可真冷。”
施雅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冷:“我自己乘马车,里头放着炭盆,汤婆子取暖,我都觉着冷,你说你现在也不差钱了,怎么不买辆马车?”
宋荔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不是突然刮起冷风来了么,没准备。”
又说:“正好赶巧你们来了,不然我还得挨家挨户给你送,你们可知刚才我去了什么地方?”
杨安慧急不可耐:“难道是你上次说过绣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了?是个什么,我见你神神秘秘的?”
宋荔从随身的斜挎包里翻找,摸出只枯黄竹筒,不大,塞着木塞。
杨安慧下意识是不是辣椒油,又觉着不对,绣坊怎么可能生产辣椒油。
见几双眼睛全部看过来,宋荔卖足了关子,费力将木塞拔出,从里面取出一只柔软亲肤的棉布条……
“月,月事带?”施雅惊呼出声,有些不敢确定。
沈书兰和何芸玉更是羞答答的,虽说本朝风气开放,对于癸水和月事带等私密之事,普遍认为晦气,且羞于启齿。
像宋荔这般当着所有人的面展开月事带,供人观看,委实……
见她们一个个目光闪躲,连一贯大逆不道的杨安慧,面色极为不自然。
宋荔从包里又掏出几只,分别给每人各递了一只,同她们科普说:“我们平时用的棉花,塞进月事带,棉花上有细菌,很容易感染妇人病。咱们绣坊做的这种一次性月事带,完全没有这个困扰,经过高温杀菌消毒后,卫生又洁净,你们可以回去试试看,如果哪里不好,可以跟我提建议。”
得了两只,杨安慧有些茫然,听宋荔解释:“给知府夫人捎带个。”
杨安慧哦一声。
从铺子出来,回了自家府邸,想到宋荔交给自己的任务,杨安慧将竹筒拿去给嫂嫂。
得知是宋荔绣坊里新捣鼓出的东西,夏蓁蓁到底是妇人,晓得的事物比未出嫁的小姑子多:“我知道了,这里面的东西经过消毒,就跟咱们生孩子要烧热水,用烈酒给剪刀浇淋一遍,防止感染,是这个意思吗?”
杨安慧点头:“大概是一样的。”
夏蓁蓁觉得这东西挺有意思,收了起来。
哪知第二天早起时,小腹胀痛,中午来了癸水。
丫鬟去柜子底层翻找私密物件,翻了半晌,夏蓁蓁突然想到昨天小姑子送来的一物,让婆子将竹筒取来。
普通人家女子来癸水,因条件限制,用不上好布,要么用粗布和草木灰,要么用草纸,条件较好的人家,普遍用的是绸缎,还会绣上花鸟走兽等精致图案。
夏蓁蓁用的是绸缎面的,竹筒里的,摸着像是棉布、纱布和棉花制成的。
棉布亲肤,比想象中的舒服。
绣坊制作的棉花条,平整舒适,佩戴起来,几乎没什么感觉,轻薄透气,比她们自己亲手塞棉花,凹凸不平的触感,且丝绸质地的夏天还好,冬日触感丝滑,紧密贴合在私密处,总是不舒服,棉布完全不会,亲肤又舒适……
这东西简直太神奇了。
午饭没吃饱,杨安慧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吃的,瞧见有婆子端着碗红糖姜汤出来,往哥哥嫂嫂的住处过去。
每月嫂嫂来癸水不舒服,会让厨房做一碗红糖姜汤。
拿了些吃食,问厨房婆子要了只汤婆子,杨安慧拿着一道往嫂嫂的住处过去。
到了地方,果然瞧见嫂嫂正小口小口啜饮,女子这几天的小日子不舒服,总是格外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