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萨其马(1/2)
第109章萨其马
“只要你想,家里永远给你留一方遮风挡雨的住所,这句承诺永远不变。”宋荔说。
得了准信,小翠一颗心吞回肚子里。
又是薄雾笼罩的一天清晨,天色蒙蒙亮,院里的大公鸡又开始打鸣,扰人清梦。
鸡圈里还剩下两只,最快也要两天才能解决掉这个祸害。
又小睡片刻,待天光大亮后,初升的朝阳映照在窗子上,推窗探头来瞧,见地面一层白茫茫的霜,缓缓被日光融化。
简单吃过早饭,宋荔带着昨天剩下的一小部分去皮小土豆,以及一筐子收获的中等土豆去了铺子……
得了口信,午后杨安慧带着丫鬟婆子到铺子里。
等宋荔忙完,用热油将去皮的小土豆小火炕至表面金黄,撒上辣椒粉、孜然面和葱花。
一碟子小食摆在两人跟前,杨安慧上宋荔家吃过饭,参观过她家的菜园子,知晓这是宋荔很看重的一种农作物,似乎是叫什么豆来着。
“你尝尝看。”
听到宋荔开口,杨安慧拿起插着土豆的竹签,先是打量一圈,煎得金黄的圆润果实,细细妆点着石榴红的辣椒粉,辛辣与孜然独特的芳香齐齐飘来。
打量中途,不停有辣椒面和葱花颗粒簌簌掉落,杨安慧怕掉辣椒粉太多,吃着不够味,顾不上打量,往嘴里送来。
入口是辣椒面的灼热香辣风味,添加的孜然,仿佛炙烤肉串的风味,又有些不一样,这是她从未吃过的食物,外面一层紧致的皮,里头是软绵绵的泥,与宋荔铺子售卖香栗奶茶里的板栗泥有些相似,却不似板栗泥那样甘甜。
这种名为土豆的食物,口感偏粉,外酥里嫩,里头几乎不入味,全靠表面虎皮蘸着的辣椒面等佐味调料。
一颗又一颗,往嘴里送,不难吃,越吃越上瘾。
盼盼能吃辣,被宋荔喂了一颗,也一起坐下来吃。
散人吃完一盘土豆,宋荔带着杨安慧到她的账房,见到地上一筐土豆,吃惊不已:“我上回去你家,似乎只有一棵植株,收获的果实栽种下去,竟然长出这么多?”
“不止,我家里还有一筐子,以及一些刚才我们吃的小土豆。最近不是打霜了么,这种植物不耐霜,才长到一半,可惜天气太冷夭折了,这些是昨天刚从地里挖出来。第一批播种,大概一棵植株能接五六斤左右,这是第二批,很丰产。”
杨安慧也想到这个问题:“如果种植气候恰当,产量是不是还能往上翻一番。”
宋荔回:“如果按照季节性,种植得当的话,可能要比现在多两番,或是三番。”
杨安慧蹲下身,小心翼翼捧起竹筐里的土豆,不再怀疑,眼前的事实胜于雄辩。
她颤抖着嗓音:“宋荔,你知道这些土豆可以解决多少人的饥荒吗?”
宋荔:“知道,所以我才种出来,便找你过来亲眼瞧瞧。”
杨安慧:“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想拿回去给哥哥看,之后商量给你的报酬。对了,你想要什么?”
宋荔歪头想了想:“这种作物是我一位走商朋友从俄国带来的,如果是奖赏金钱的话,可以奖赏给她们。至于我,我还没想好。”
“加上纺棉,还有这次,我阿兄可是欠了你两次,幸好我阿兄连任,不然没三年任满,调任一次,到时候天高皇帝远,你要找阿兄办事,也鞭长莫及。”纺棉和土豆虽说是造福百姓,对她阿兄的仕途,也大有益处,得了好处,杨安慧和杨家都认可宋荔的这份人情。
等青芝指使着两名婆子将一竹筐子土豆擡上马车,双方道别一声,杨安慧带着土豆直奔府衙的方向过去。
下午铺子里无事,宋荔到北市转悠一圈。
进入月底,小月在铺子里跟着阿蒲管事学习了大半月,她脑子活络,如今认字已达上千,能完成日常书写。
宋荔考校了算术方面,小月拨弄着算珠,一一对答,发现答案完全正确:“很好,下个月周副掌柜要去京都探亲,顺便相看铺子的选址,到时候你跟着一起去。”
因着高大人春节仅有七日假期,从京都到凤仙郡来回一趟,都不够时间,只好干娘提前到京都探亲,之后干娘返回凤仙郡,同宋荔一起过除夕春节。
倒是听说有个劳什子探亲假,年关年底公务繁忙,走不开,许是年中才放假。
听到即将启程去京都,小月喜忧参半。
高兴的是等她去了京都,便能挣大钱,等半年后,给二丫赎身。忧的是,面对未知的京都,彷徨四顾,没有说话的熟人。
月底过去,又是崭新的一月。
昨夜周万春收拾好行李,今早带着小月雇了辆马车,一起出发前往城外码头。
宋荔要开铺子,没时间去送。
下午去金玉绣坊收账册,上个月广撒网赠送试用装的模式,似乎见效,这个月已经卖出好几笔单子。
她在后院翻看账目,前厅,卢月琴给沈书兰送来茶水,取来册子。
沈书兰难为情地指着:“就要这个甲方案,来两份。”
前几日,卢月琴巴不得多推销出去些,昨日有位官眷采买走了几份,现在库存有些不够,火炉烘干室里快要忙不过来:“会不会太多了,建议每次买一份,足够用一个月了。”
沈书兰道:“我给朋友带一份,自己也要用。”
交了钱,双方银货两讫。
沈书兰的丫鬟带着两份回到马车,挑开车帘,里面还有何芸玉。
她将粗布带装的一份递过去:“给,就你不好意思,非要拉着我来给你买。宋荔都说过去了,再说了,这间绣坊也有咱们的份额,咱们来绣坊光顾,赚的钱又回到自己兜里。”
宋荔没当一回事,何芸玉还在为那日游船宴的事耿耿于怀:“哎呀,好书兰,我后来已是十分后悔了,你就别说我了。”
沈书兰无奈,又好奇道:“这一次性的,当真那么好用?”
何芸玉点头:“很舒适,比咱们自己塞的平整,薄薄的一片,不显累赘。”
沈书兰这才一脸正色瞧着手边的粗布袋子,话说自己的小日子也快到了。
她与何芸玉玩得好,每次何芸玉一来,自己的也会跟着来……
回到沈府后,便觉得肚子不舒服,入夜后,发觉小日子来了,沈书兰让丫鬟取来白日从金玉绣坊买来的一堆竹筒,当自己试用过后方知原来好友说的竟是真的。
别人有没有真香,宋荔不知道,反正她是真香了。
不用自个儿清洗,用完就扔,而且棉布比绸布吸水性强,干燥又舒服。
喝了小翠熬的红糖姜汤,小腹的胀痛微微好转,她还是蔫头耷脑,跟走了鸡瘟似的。
又五六日后,终于送走小日子。
等身子爽利,宋荔的鸡瘟完全好了,整个人生龙活虎。
入冬后,铺子里雪媚娘和乳饮茶销售火爆,点心的销售业绩略微下降,全靠镇店之宝雪媚娘顶着,再就是蜂蜜小面包,到底品种少,烘焙需要费时费力,导致产量跟不上。
因蜂蜜小面包能存放几日的优点,周边城池的走商,最近也会上铺子采购些,当做凤仙郡特产带回家。
烘焙点心就是这点不好,不如现代的烤箱方便省事。
自己铺子里的点心,已经成为凤仙郡的特产之一,那么是不是可以做些免烘焙的甜点?
回忆起上个月制作的炒米,可以用大米做成米花棒,米某头的米花棒,香脆甜口,用油纸包裹密封,应该能存放些日子。
除了米花棒,或者还有萨其马,这些都是耐存放,不需烘焙的点心。
米花棒工序简单,就是把炒米的糯米换成粳米,浸泡晾晒,炒成膨胀的米粒。
浸泡的工序,使得粳米遇到高温,不会炸成米花。
两日后,她将炒好的粳米炒米,倒进煮至冒泡泡的饴糖液里,糖液里除了饴糖、白糖,另添加了少许食盐和黄油。
将米花和糖液混合,出锅后,利用油纸和模具,给它压实,等待放凉后,切块。
模具里提前垫上一几张油纸,不粘不粘,方便脱膜。
空气里飘荡着饴糖的甜蜜,佘婆子嗅了嗅:“好香啊!宋掌柜又在做什么好吃的?”
饴糖,就是麦芽糖。
宋荔调整了模具,上头覆盖一张油纸,隔绝掉金空气里的灰尘:“等做好了,给你们都尝尝。”
等待米花块冷却,另一边另一名帮工将鸡蛋和面粉揉成的扁状细面条炸好,控干油分。
按照刚才做米花块的方式,熬个饴糖糖液,倒入炸得金黄黄的面胚条,与买来的熟坚果,与葡萄干和枸杞子等,混合搅拌均匀。
跟米花块一样出锅,压实到容器里,放凉冷却切块。
晾了一刻钟,糖丝凝固,宋荔取来干净的刀具和菜板,给它切成块状,摆在盘子里。
品相较好的,拿到前台售卖,多余的边角料也装起来,留给后厨和跑堂们吃。
见佘婆子忙得没工夫觅食,宋荔捡了个个头较大的边角料,递去。
佘婆子低头瞧了眼:“炸的?这个太硬,不吃,嚼不动。”
宋荔:“我们做的酥软口,您尝尝。”
佘婆子咬了口,嚼巴嚼巴,纳罕说:“还真是,很松软呢!”
宋荔给对方喂了两块,给张小花留了些,又叫谭百合到厨房里吃点,她在大堂看着。
大堂里,张小花给胡椒脆皮肠翻面,也要顾着二楼雅间。
宋荔取来模具,经过大堂时,空气里游荡着饴糖的香甜,像是冬日里打在身上的暖阳,甜味分子刺激着人的味蕾,引得食客纷纷朝这边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