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腊鸭烧莴笋(1/2)
第114章腊鸭烧莴笋
又一日,王福从城外庄子赶回来。
进了府宅,直奔邱雪琼的院子,得知事情已办妥,该封口的封口,她和管家带着家里一帮签了死契的奴仆将江姨娘和狂徒拿下,江姨娘的丫鬟和婆子也被控制起来。
王福满意点头:“你做事,我放心。”
之后,邱雪琼随王福一道去柴房,本以为像王福这样的富商最看重颜面,谁能忍受被小妾偷情,定然对江姨娘和狂徒严惩不贷。
哪知他网开一面:“今日后你们两人离开凤仙郡,以后不得回来。”
王福扫过江姨娘的小腹,派人送她们出城。
邱雪琼:“爷真是心善。
”心善?”王福是不想伤害一条还未降世的无辜小生命,沉吟道:“如果你也想走,爷允诺给你一笔钱安身立命,你会走吗?”
邱雪琼咬咬牙:“谢谢爷。”
王福目露失望,这两日在庄子想了许多事情,既然他注定一生没有儿子继承家业,与其把自己好不容易打拼的财产白白便宜了侄子,为何不培养女儿,让女儿坐产招婿?
好歹是他血脉于水的亲生女儿。
他有十几个女儿,择优培养,未来招婿后,跟他们王家姓,不就有了继承香火的子嗣?
打开思路后,王福一扫头顶的阴霾,整个人豁然开朗,于是有意给自己培养的女儿找一位能引导方向的主母。
邱雪琼喜欢孩子,想要离开王家,王福能理解:“好,我让管家给你准备一笔钱。”
又说:“今日夜色晚了,明早再走。”
邱雪琼垂眉低眼送王福离开。
入夜后,果然收到王福让人送来的几张银票。
三百两银子,只要她不乱花,足够她衣食无忧的过上一段好日子。
邱雪琼渴望拥有更多财富,不甘心做个籍籍无名之辈,想要拿三百两银子做些买卖……
次日一早,她收拾了包袱离开。
王家的小妾没有卖身契,都是自由身,王福一句话,邱雪琼顺利出了府。
管家来秉明王福时,说道:“邱姨娘走了,爷送的头面也没带。”
“知晓了。”王福望着远处学堂里念书的一群小姑娘,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
管家拍着马屁:“咱们重金聘请的夫子,定能为小姐们解难答惑,让小姐们将来将咱们王家的米粮铺做到全国最有名的铺子。”
王福听着很是受用。
待课堂结束,王福问了夫子,听夫子重点提到十一小姐天资聪慧,又考校了一番十几个女儿,当天午时,便带着小十一一块去丹朱街铺子。
对于突如其来的父爱,小十一受宠若惊。
她阿娘性子软弱,不受宠,在后院总是被其他姨娘们欺负,不知为何,父亲突然帮她们聘请了夫子授课,小十一敏锐察觉到这是一次机会。
发现江姨娘和邱姨娘突然离开,另有几名未诞下子嗣的姨娘陆续离开,小十一头一次没有听阿娘的话,让她藏拙,在夫子提问时,刻意展露锋芒,果然得了夫子的看重,也得了父亲的青眼有加。
午时见到王福没有带着邱姨娘,或是其他小妾,身边倒是跟着个七八岁的女童,眉眼跟王福有五六分相似,应该是他的女儿。
待王福将自己吃了花生酱曲奇后的感受说出,宋荔心里有数。
王福没来之前,昨日也有其他得了赠品的食客吃过后,同她描述了饱腹感。
“对了,宋掌柜铺子里还有多少这种饼干,我全要了。”王福出手阔绰,这种危难关头可以保命的食物,多储存一些,指不定什么时候派上用场。
去年一场旱灾,导致两省百姓流离失所,连路上的树皮野草,都被挖光吃光,赤地千里,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啊!
宋荔:“福爷前面有十多位食客排着,目前预定单可能要排到下个月。”
王福:“……我要囤个千斤,大概什么时候能全部交货?”
其他食客从几十到几百斤的预定单,上千斤,这可是一笔大买卖。
宋荔默算了遍,每日最多可以烘焙三十余斤:“最快要一个半月。”
王福当场支付了一笔定金,带着女儿在大堂随意找了个空位落座。
这不是小十一第一次品尝到美味的蜂蜜小面包和萨其马,从前阿爹也会特意买些带回家,给她们每人分些,这是她第一次到铺子里享用美食,新鲜出炉的热乎乎小面包,比凉掉的更美味,脆底更香酥。
……
时光如梭,一眨眼进入月底。
因着花生酱曲奇的预定单子,让“一间茶饮”铺子的半月营业额,达到年前一整个月的营业额。
月初,张小花和谭百合本以为这个月工钱不会太高,因为只做工了半个月的,哪知来到新的一月,发现这个月月奖比年前还高。
除了月奖外,元宵节后开工,铺子里的所有帮厨和跑堂都得了利是封,按照工龄年限发放,张小花比谭百合早到铺子里做工,得的利是封也多出半吊子银钱。
做工时间越长,年后拿的利是封越高。
张小花拿了利是封给家人扯了几尺布料,棉布柔软亲肤,可以做成贴身穿的里衣。
谭百合的父兄则辞掉修筑河堤的活计,还有码头搬运的重活,用户一家人齐心协力攒下的银钱,准备重振旗鼓,将谭家的商铺子做大做强。
经过几个月的口碑发酵金玉绣坊的一次性月事带已然流行与城中的贵妇们之间,经常能看到有丫鬟替自己主子大量采买。
随着一次性月事带在城中畅销,时常有周边城池的贵妇人也会来购买,于是产生了古代版本的“黄牛代购”,黑市上,运到周边城池的,价格比金玉绣坊贵了一番,仍旧需求大于市场。
与其让“黄牛”赚这份银子,宋荔决定自己赚。
她约了几位股东谈话,未来,想在苏州、扬州和京都扩张金玉绣坊的分店。
被带飞的沈书兰和何芸玉哪敢反对,她们又不是跟银钱过不去,金玉绣坊里生产的一次性月事带,她们也成了常客。
这玩意价贵,靠着自己每月二两银子的月例,买完这个,那个又短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现在有绣坊和薛记布行的份额利润,日子倒也过得滋润。
施雅更没有意见,有祖母疼爱,即将出嫁的母家表兄待她也好,都是血缘关系的亲人,舅舅舅母待她更是看作亲生女儿般,不差这点银钱,大手一挥:“宋掌柜自己做主便好。”
月初发放完工钱,当晚宋荔从廊下取来只草绳挂着的腊鸭。
小翠依言斩成鸭块,焯水撇去浮沫里的灰尘和血沫,捞出控干水分。
铁锅烧热,一点点菜油,将沥干的压块放入煸炒,炒至鸭皮微微金黄,加葱姜段爆香,添了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
趁着炖腊鸭块,小翠将几根莴笋去皮去筋,切成滚刀块备用。
干娘从小院子的菜园子摘来水灵灵的白菜苔,宋荔撕去菜苔皮,脆生生的汁水溅在手指上。
掰成一段一段的白菜苔,有些茎干粗壮的梗子,需要从中切开,给它休整下。
当腊肉炒白菜苔下锅时,腊鸭汤炖得七七八八,倒入莴笋块煮个六七分钟。
“开饭了。”
所有菜肴齐活,宋荔和盼盼帮忙端菜,拿碗筷,院外水井边,周万春才将布鞋上的泥土刷洗干净,倒立在墙角根,赶忙用澡豆洗了把手,往厨房过来。
大老远,闻见从厨房飘来的腊味香气,周万春就好这一口腊肉炒白菜苔,今日下工,估摸着菜园子里的白菜苔又要收获一批,趁着新鲜水灵的时候摘来,吃着清甜,再过些日子,菜苔生出筋丝,口感发老了。
桌上热气熏蒸,饭菜的香气与米饭的淀粉清香,交织出一股子浓浓的烟火气息。
煎得鸭皮金黄的腊鸭块,点缀着翡翠碧绿的莴笋,咸鲜风味,随着白雾水汽直往人的鼻腔里钻。
旁边一道棕红紧致的五花腊肉,如山野才冒头的淡绿青竹色的白菜苔,新绿嫩色,一看便知嫩到入口即化。
周万春尝了白菜苔,无筋无渣,比想象的还要鲜嫩水灵,入口是五花腊肉干煸出的咸鲜油脂包裹,紧接着是脆嫩爽口,汁水充沛,回味是新嫩春菜的一阵清甜。
宋荔则偏爱另一道腊鸭莴笋汤,简直是下饭神奇。
腊鸭经过焯水和炖煮,咸鲜全部融入到汤水中,腊鸭块吃起来不会太咸,味道刚刚好,经过煸炒、炖煮出来的腊鸭块肉质紧实,呈现诱惑的棕红,咸鲜下饭。
里头的翡翠莴笋块煮到软烂,入口一抿即化,鸭汤浸入莴笋,除了莴笋特有的异香,还有鸭汤的鲜香。
用金黄腊鸭汤拌米饭吃,颗颗分明的粳米均匀裹上油水,诱得人食指大动。
大伙吃完后,阿虫将桌上的饭菜扫光光。
饭后在暖室烤火,宋荔突然想起一事:“小翠,你的赎身钱应该攒够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