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23章 烧烤味薯片

第123章 烧烤味薯片(2/2)

目录

听了对方来意,知县夫人给出了主意:“你让那些苦主上衙门去告,到时于公于私,刘通判不好包庇。”

第二日,昨日的屠户女告上了衙门,经过官差搜查,从玲珑绣坊仓库搜出的货品,当堂检验。

当堂拆开,不就一切分明了么?

那还得了,菊棠见了,立马扑过去撒泼打滚。

围观的百姓们一看,便知这玲珑绣坊的掌柜心中有鬼,捕快们将人制住,男子们普遍比较忌讳月事带,认为不详。

只得找来婆子继续拆,当看到内里发绿的棉絮后,百姓们纷纷斥责玲珑绣坊的掌柜和管事不干人事。

证据确凿,面对围观的大批民众,听知县扭头询问如何判决,刘通判只得硬着头皮:“照价赔偿所有购买玲珑绣坊产品的百姓,如若身体有疾,也因由玲珑绣坊支付医药费用。”

听到判决,菊棠面如死灰。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玲珑绣坊完了!

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绣坊,现在判决下来,岂不是承认她们绣坊用了不好的棉絮?

以后谁还愿意来玲珑绣坊光顾呢?

这些都是次要,最主要的是照价赔偿后,自己捞得油水,都得吐出来,好不容易将窟窿填补起来,现在白忙活一场,亏损的三四百两银子,现在高达五六百两的巨款,刘通判焉能放过她?

她完了。

刘通判瞥来的冰冷目光,令菊棠浑身发寒。

衙门外,休整了一日的周万春,看了场大戏,心满意足地带着阿虫和仆役们进了一家食肆,问掌柜买来纸笔,竟是迫不及待要将苏州所见所闻通过书信,传回凤仙郡。

寄出书信,周万春按照卢月琴提供的几个地址,找了牙婆,寻寻有没有合心意的铺子。

一圈转悠下来,倒是看中几处。

等周万春返回分店时,被卢月琴递来一张请柬:“这是薛记绸缎庄的薛老爷亲自送来的,得知您不在铺子,小坐片刻,特意托我代为转交。”

信中邀她到苏州某个酒楼,周万春知晓女儿不喜薛老爷,恨屋及乌,她也不喜薛老爷,从前仗着家中银钱颇丰,瞧不起人,比高文祥的排场还大。

周万春随口找了个说辞,让副管事回绝对方。

一天一夜,书信乘坐商船送到宋荔手中。

快速浏览完信件,差点把宋荔逗笑了。

没等她们金玉绣坊出手,菊棠把自己的玲珑绣坊玩坏了。

干娘身边带着阿虫,还有庄子上的仆役,宋荔倒不担心对方的安全,提笔回信,询问干娘何时归来,若得闲了,她和盼盼去码头接。

回了信,宋荔和盼盼去了南市,回来途中,叫她们遇到有农户带着今年新采收的早棉花,运到集市售卖。

她们庄子上播种的棉花时间迟了半月,仅有少部分棉花树结出鸡蛋大小的棉桃,最快大概要等半月时间,才会炸开口子。

随着早棉花陆续上市,各大布行开始招募织娘,从只要熟手,到后来人手缺乏,手脚勤快麻利点,认真好学的生手也要。

大量织娘岗位招工,使得女子走出了后院,凭借一双手,也能挣钱养家。

挣了钱,不用看脸色伸手问人要钱,自己有了经济,在家中掌握着话语权,女子的地位随之发生改变。

有一部分女子在家中处于长期隐忍,外面找不到活计,没钱立不了足,只能被拿捏的过着。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做了织娘,手上有了银钱,高兴了,咱们乐呵呵的过,不高兴了,大不了一拍两散。

随着各大布行招织娘如火如荼,上演一场抢人大战,同时对簿公堂的和离官司,也在敲锣打鼓的进行着。

一般夫妻过不下去了,选择和离,双方会比较体面地学下和离书,和和气气签字画押。

另一种对簿公堂的和离,多是一方想要和离,另一方不愿分开,出现矛盾,需要官府调解,调解不成,则判定和离。

寻求官府和离的,多半是妻子无法忍受丈夫,而丈夫不愿意和离,希望官府帮忙说情和解。

才过来七夕,闹到来府衙和离的夫妻已有七八对,有妻子不能忍受夫君逛青楼、喝花酒的,想要和离,丈夫却觉得男子风流是人之常情,被府衙判了和离。

也有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丈夫,将妻子做织娘挣来的银钱,偷拿了出去花天酒地,被府衙强制和离。

也有女子无法忍受丈夫不允许自己出门做织娘,极端的掌控欲,也被府衙判定夫妻不睦,允双方和离,从此男女双方婚嫁,各不相干。

随着女子地位提升,逛青楼不再被视作风流不羁,经常流连金粉楼与长乐坊的男子,甚至找不到愿意说亲的人家。

一打听,原来说媒的男方经常逛妓院,谁知道有没有脏病,女方果断拒绝相看。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凤仙郡内传播的风气——不逛花楼的男子,才是好夫婿。

距离凤仙郡不远的苏州,“一间自助”铺子请了舞狮队,放了开业炮仗,正式开业。

有女儿亲手调配的腌料粉,几乎不需要什么技术,按照配方用料腌制即可,聘请一位苏州本地的厨娘,另几名帮厨、墩子,组建成一个后厨团队。

今日开业,后厨的团队早早到场,给整鸡、猪里脊肉腌制……

提前试验过炸猪排,炭烤蜜汁鸡,这会子实操,众人不慌不忙。

“一间自助”分店,因着走商们的广而告之,在苏州小有名气,刚开业,吸引来一波老店的常客,不乏也有听说了这种自助取餐的新奇方式,第一次走进铺子尝鲜。

第一天开业,“一间自助”铺子准备的食材有限,仅接待五十人。

排在后面的食客,只能下次早些过来。

当铺子渐渐步入正轨,营业额呈现稳幅增加,现在天热,食材卖不掉容易放坏,太浪费,铺子里每日供应一定的量,尽管供不应求,没有更好的食物保鲜手段,只能等天气转凉,铺子会准备充足的食材就,接待更多食客。

见金玉绣坊和“一间自助”铺子稳定下来,到了周万春离开的时候。

收到干娘她们要返程的消息,信中特意交代过,大约是晚饭时分抵达码头。

这日在家吃过晚饭,宋荔和盼盼乘坐马车出城。

路上,车室外赶车的盼盼突然停下,冲着车室内的人道:“宋掌柜,前面的人好像是陆捕头。”

她们宋掌柜和陆捕头扑朔迷离的传闻,盼盼也有所耳闻,此刻撞见了,闪着一双兴奋的眼眸,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掀开车帘,宋荔朝前方看去,果然瞧见陆捕头和海峰带着一队捕快,押解着犯人,似乎要回城。

陆承叼着只狗尾巴草,模样痞痞的,介于青涩与成熟的随意潇洒,叫宋荔多看了两眼。

离得近些,被宋荔用奇怪的目光盯着,他摘下叼着的狗尾巴草,面上划过不自然:“我平时不这样的。”

宋荔眨了眨眼:“你这样也很好,流里流气的,很符合你官差小吏的做派。”

“我本来就是啊!”陆承只想做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叼着狗尾巴草,不必守礼教规矩,肆意快活。

她也曾说,喜欢做捕快的他。

“我得去码头接干娘,不跟你说了。”宋荔同他寒暄几句,道别。

望着马车驶远,直至一个小黑点,陆承这才回身。

押解的偷盗犯磨磨蹭蹭,引起了海峰和其他人的不满:“让你偷人家棉花,走快点,晒死老子了”

陆承帮腔:“大家一路走来都渴了,累了,马上要进城了,再忍忍。”

海峰自然什么都听自家捕头的,其他捕快则恨不得把白眼翻出天际。

刚才不知是谁一路催着大伙赶路,同人家宋掌柜说了几句话,这会子心花怒放,嘴角翘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

为了打理铺子,阿蒲的婚期一再推迟,终于敲定在本月下旬。

阿蒲出嫁,宋荔给她添了份嫁妆,都是一些日常能用到的百货用品,价格不贵。

除此之外,又给阿蒲放了几日婚假,让阿蒲在家提前备嫁。

本月下旬,傍晚黄昏时分。

宋荔和干娘她们一同到阿蒲家沾沾喜气,图个热闹。

为了不让人说闲话,阿蒲回到家里出嫁,目送迎亲队吹吹打打远去,新娘子阿蒲羞红的脸颊,新郎官张真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宾客们称赞阿蒲和张真男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过完月底,迎来月初。

再有几日,便是白露节气,可以播种土豆。

府衙向农户们推广种植马铃薯,宣传马铃薯亩产高达千余斤。

看着张贴的告示,木湘湘惊得咋舌。

一亩稻子,产量不到五百斤。

这种名为马铃薯的外来农作物,竟是一亩产量达千斤!

因着棉花经济效益确实不错,百姓对官府盲目信任,木湘湘亦是如此。

回到家中,木湘湘跟阿爹阿娘商量种植马铃薯的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