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25章 火培鱼

第125章 火培鱼(1/2)

目录

第125章火培鱼

被戳破心思,苗娘子也回刺了风娘子句:“烟柳出身又如何,我家的小弟子天赋好,模样也是拔尖儿的,至于你家嘛……”

苗娘子啧啧两声,意味尽在不言中。

成功把风娘子气煞了,连带着风娘子的弟子们义愤填膺,可瞅一眼苗娘子的关门弟子,粉光若腻的容色,天生丽质,比苗娘子最引以为傲的大弟子,还要胜上三分。

虽厌恶极了苗娘子与她的关门弟子,单论颜色,的确挑不出梅嫣的错处,风娘子的弟子们受了闷气,一心想着在之后的选拔环节找回场子:

“光长得貌美有什么用,听说苗娘子的关门弟子学习技艺不足两年,我们可都是跟着师父学了五六年,是龙是虫,一会子场上见真章。”

论美貌,她们比不过,但与一个学艺不足两年的新人,风娘子的弟子们信心十足。

很快,长公主府的管事让她们抽签排序,风娘子一行人拔得头筹,苗娘子这边只有唉声叹气。

率先登场的,只要不出现太大失误,能给贵人们留下很好的初印象。后来者比较吃亏,需拿出格外扎实的舞蹈功底,且明显优于前者的表演舞蹈,才能被贵人记住。

苗娘子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梅嫣身上,之所以破格收对方为关门弟子,除了小弟子的天赋、身段之外,还有她遇到紧急情况,越能沉着冷静,超常发挥的特质。

一盏茶的功夫,风娘子的弟子们表演的舞曲《春莺啭》完毕,轮到梅嫣作为主舞,上场表演苗娘子的成名绝技《扶光》。

梅嫣的舞姿兼具柔美的身韵,与富有力量感,飞燕游龙,鸾回凤翥,吸引在场众位贵人们的目光。

郑明珠也放下了茶盏,屏气凝神地欣赏这一支诡谲多变的舞蹈,主舞的舞姬对身体柔韧度与力量感的要求极高,既有女子的婀娜妩媚,又具备沉稳的坚韧,难怪苗娘子会特意提拔这名小弟子。

一曲舞毕,轮到评比环节。

长公主端坐主位,侧身询问身旁人:“两支舞蹈,明珠以为哪支更能取胜?”

郑明珠想了想:“阿娘,我觉得两支舞不分伯仲,实在难以取舍,只好弃权。”

长公主哪里看不出儿媳的心思,并未为难她,又询问了在场几位诰命夫人。

很快点评的结果出来,苗娘子的《扶光》进入选拔,由长公主推荐,中秋夜皇宫家宴这日,入宫献舞。

很快长公主府的管事捧着一托盘的赏银,送到苗娘子跟前。

苗娘子也会来事儿,从托盘里的取出锭银子,塞给管事:“一点心意还望莫管事收下。”

莫管事假模假式推拒了几遭,见实在盛情难却,便收下。

苗娘子托着剩下的五锭银子,不望朝落选的风娘子一行人显摆:“瞧瞧,长公主赏赐了咱们六十两银子呢,今年中秋的宫宴,你们几个给我打起精神来,要是惹得龙颜大悦,自是有你们的好处。”

风娘子横了显摆的死对头一眼,带着弟子们灰溜溜从长公主府的后门离开。

一路上,风娘子咽不下这口气,眼珠一转,同身边的弟子耳语几句。

弟子抓着后脑勺,不开窍:“可是我听说苗娘子的这位大弟子都不出门,咱们怎么能见到她?”

风娘子恨铁不成钢:“你傻啊,想个法子,或是扮做医女,不就可以见到人了。”

弟子这才恍然大悟:“是哦。”

傍晚时分,苗娘子与一众弟子到酒楼举办庆功宴,考虑到大弟子腿脚不便,担心来回挪动,使得伤势加重,留大弟子一人在家,等她们从酒楼外带些吃食回来。

听见院门被人拍响的声音,大弟子拄着拐杖开门,见门外是个陌生面孔的年轻女子,身上背着药箱,似是医女。

那医女本是讨口水喝,此刻见人腿脚不利索,又提出为了答谢,可以免费帮忙诊治。

第一次招摇撞骗,医女搭脉的姿势错了,大弟子沉浸在怨天尤人的情绪里,并未注意到这些细节。

把完脉象,只见医女摇摇头,闲谈间说起来的路上见到一行年轻美貌的女子。

听描述欢声笑语的画面,大弟子几乎能想象苗娘子今年打败死对头,获得进入皇宫表演的资格后,一扫前年去年败给风娘子的耻辱,跟只打了胜仗的斗鸡似的。

至于小师妹梅嫣,靠着与郡王妃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特意被师父提拔为主舞,此刻心里不知有多么得意,甚至笑话她这个大师姐时运不济,只能呆在这间破屋子里日日煎熬。

且等着看吧,同她一样只差临门一脚,从云端跌落到谷底的滋味,小师妹也该尝一尝。

*

距离中秋节,只剩几日。

凤仙郡,“一间茶饮”铺子。

今日最后的一批稻花鱼,被食客疯抢。

尽管售价比普通湖鱼昂贵,架不住稻花鱼稀罕,前来的食客排起了长龙。

一尾稻花鱼,靠吃虫卵和稻花生长,个头肥硕,不到一斤,也有五六七八两,每尾价格从三十余文至五六十余文不等。

有尝鲜的,买上一两尾。

如杨安慧和王福这种得了内部消息的,派来丫鬟和小厮早早到铺子里排队,见到鲜活的稻花鱼,一口气买下十几尾。

见她们买得多,有好事者询问:“这稻花鱼真有这么香?”

福爷家的小厮拎着用草绳穿好的十几尾鱼,回道:“自然是香啊,不然我家爷哪会买这么多,这稻花鱼无论是做汤、煎炸,或是焖煮,鱼肉自带稻花的清香,吃着可美了。”

听到这么一说,想要尝鲜的食客更多了,反正价格不贵,一尾几十文钱而已。

才来到队伍后面排队,却听前面的掌柜冲着大伙喊:“后面别排了,最后一桶,卖完没了。”

“咦,今天不是有三桶稻花鱼吗,卖得这么快?”青芝感叹完,拿到自己购买的稻花鱼返回。

很快一桶子见了底,没买到稻花鱼的食客忍不住询问:“你们明天这个时候还卖稻花鱼吗?”

“明天不卖了,今年都没有了,明年可能还会继续售卖稻花鱼。”她们庄子上的稻鱼共生试验田不多,宋荔看着稻花鱼的热销,决定明年可以尝试多养殖些,不过前提是放置好围栏,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

万一下个几天几夜的大雨,湖泊河堤涨潮,低洼的稻田肯定受到影响,损失的鱼苗,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目前庄子上,在田管事的安排下,大部分仆役正在采收稻谷,一小部分仆役采收棉花。

这是采收的第二批棉花,宋荔特意交代过,挑些棉絮长的上等好棉花,给她个人留个一二百斤,其余的全部送去金玉绣坊的老店,以及苏州的分店。

棉花自供自足,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

庄子上将采收晒干的棉花卖给自家绣坊,绣坊按照收购价支付一笔银钱,绣坊赚取的利润更高,庄子也不会被收购商恶意压价,双方互惠互利。

对于宋荔来说,就是左手腾右手,赚取的利润,全部装进了自个儿的兜里。

下午打烊后,宋荔和盼盼前往东市。

“今年种植棉花的农户太多,连周边几座城镇也跟着种棉花,导致棉花卖不上价,只有去年的一半,跟去年比,差远了。”尽管年前木湘湘已经有预感到,棉花可能会与她们种甜瓜一样,供大于市场,便卖不上价,还是抱了点希望,哪知今年的棉花价格一跌再跌。

宋荔扫过木湘湘,目光落到她身上簇新的水红色棉布裙:“棉花价格下跌,棉布的价格自然也跟着往下降,前些日子我去棉布行,发现棉布只要一两五百文一匹,去年可要卖到三四两银子呢!”

木湘湘如今能识得上千个字,也算明了事理:“你是想说有利有弊,还真是,去年我家都舍不得扯太多棉布做衣裳,今年入夏,棉布便宜,我阿娘扯了棉布,给我们姐弟三各做了两身新衣裳,这棉花穿着舒服,染色也好看,你瞧,我这水红色多鲜亮。”

又说:“记得有一年快要过年,周副掌柜给你做了身大红棉袄,可把我给艳羡坏了,如今我也能穿上这样鲜亮的颜色,不再因为担心浅色不耐穿,只能着黑灰色的衣裳。”

“是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宋荔想着府衙想要推广棉花,将棉花的价格压低,才能让百姓不受冻,所以棉花的价格必须亲民。

即便棉花比去年下降了将近一半,对农户来说,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济作物。

棉花与西瓜,或是甜瓜等植物套种,不会让田地荒废一两个月,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从东市回家,小翠一脸殷勤帮忙宋荔拿走菜篮子,带着期盼的目光看来。

惹得宋荔摸不着头脑,问:“你在外面闯祸了?”

小翠鼓了鼓腮帮子:“我这么老实的人,怎么可能闯祸?”

周万春路过,提醒说:“你前日做的火培鱼,可把这丫头馋坏了,这是向你邀宠,要尝尝火培鱼呢!”

不说,宋荔差点给忙忘了:“这两日忙着卖稻花鱼,觉着以后吃不到这么鲜活的鱼,所以连吃了两天鲜鱼,我都差点忘了火培鱼。吃,你去杂物间将木架上贴着火培鱼标签的陶罐取来,你最近都没落下功课,应该认识火培鱼几个字吧!”

“认得。”小翠屁颠屁颠去杂物间取来陶罐,小心翼翼抱在怀中,生怕给摔了。

宋荔抓了两把鱼干,放到热水里清洗掉烟熏的油污,支使着小翠将鱼干小火煎熟。

熏得半干半湿的鱼干,很容易煎成两面金黄,一点不粘锅,煎好的鱼干盛出七八条,一会儿搁辣椒炒,剩下的,加了酱油,沿着铁锅里浇淋一圈香醋,可以起到去腥,激发香气的妙用,清水莫过鱼干,焖熟。

提前盛出的鱼干,以干辣椒、几粒花椒,爆出红油,与花椒的麻油,蒜末爆香,倒入煎好的鱼干,少许酱油、清水,给它焖煮。

因为鱼干用食盐腌制过,风味咸香,不需要额外加盐,少许酱油增鲜即可。

出锅的火培鱼,一条鱼,能下两碗米饭。

鱼肉质紧实,咸香,有些类似年前腌制的鲜鱼,又比风干咸鱼的口感略潮湿,比之新鲜的活鱼咸鲜入味,有些类似宋荔吃过的糍粑鱼,糯糯的口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