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万国来朝(2/2)
原来以前设宴的时候,孝景帝看到的是这样的光景。
“在想什么?”赵叔元见她似乎神游天外,问道。
“想起来你父亲。”明容微微一笑,目光缓缓扫过
他与明容第二次被指婚,也是在麟德殿里。
第一轮菜布完,各国的乐师舞者便依次上来献艺了,表演自然不是前几日宫中日常所见的可比的。不少臣子是赵叔元即位后的后起之秀,还是第一次见这等场面,啧啧称奇。
喝了几口酒,兴奋起来的臣子们等胡姬一下去,就提着袍子争着要跳胡旋舞。赵叔元笑说,大家一起,谁跳得好,有赏。
众人来了兴致,三三两两的上来斗,有时候使臣也加入进来,欢宴的日子,大家都乐得来讨个彩头。明容看得高兴了,头上拔下来一支镶着眼珠子一样大的珍珠的金钗,也拿去当彩头,跳舞的便更起劲了。
越是这种宴席,越是要彰显君臣同乐的时候,没过几轮,赵叔元就被徐光舻拉下去一块儿跳了,这两人自太原回来,那几乎是好得穿一条裤子的兄弟。
明容坐在原地,余光微微瞟向峪伦部的使臣——那人叫戎戈,两人应该算是相互有过一面之缘。
西域的葡萄酒甘甜,喝的时候不觉得,过了会儿便有些醉人,明容跟内侍吩咐,赵叔元回来看到她不在,便说是出去醒酒了。
山迎跟在身边,二人散到花园,明容耳朵一动,回头看见戎戈站在十几步外,躬身向她行了一个突厥礼。
“你是跟着吾来的。”
戎戈走上前,点了点头:“臣不胜酒力,想必皇后的眼光是好的。”
明容笑了笑:“竟有不会喝酒的突厥人。”
“你……”
庆宁长公主出嫁那日,她因为与奥古孜的事情险些和赵叔元闹僵,为了避嫌,她后来甚少往峪伦部写信,赵叔元起兵后,她更是愈发不知道如何面对赵怀玉。此时戎戈在这儿,她一时觉得有许多话想问,却不知道从何开口。
“他……他怎么样?”
听她语意模糊,便知问的是可汗。戎戈虽觉得可汗与可敦举案齐眉,对部落来说是好事。但这个可敦虽也持节,与大梁皇后、天将的女儿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他跟着徐明容出来,也是为了走她的门路,为峪伦部多讨得几分好处。
见她果然难忘旧情,戎戈觉得事情有了三分。
戎戈:“可汗一切都好,偶尔也会与我们说起从前在长安的日子。好些个兄弟从没见过长安的样子,都说想来看看。”
明容:“峪伦部当年伤亡惨重,听闻如今被……被阿史那可汗重整旗鼓,还吸纳了不少其他部落,也算能告慰老可汗在天之灵了。”
戎戈挠了挠头:“只可惜现在人多了,吃饭的嘴也多了,快到冬天了,牛羊容易迷路、冻死,还得防着别的部落和回纥人。”
突厥和回纥人的关系并不好,历代梁帝既不希望自已的两个邻居爆发太大的冲突,也不希望他们关系太好。谁弱了帮一把,谁强了打一拳。等到大梁有足够的实力彻底灭亡其中一个,并能压制另一个的时候,这种做法才会结束。
铁骑兵曾将突厥人几乎扫出漠北,只是那个时候大梁的生产跟不上,打下来也守不住,不过起到的威慑作用还是让大梁北方太平了几十年。
徐明容想起来奥古孜曾与赵叔元约定,要梁军助他拿下草原,眼下虽并非出兵的好时机,但以大梁的富有,养活一个部落并非难事。
“吾与皇帝能有今日,多亏峪伦部当时相助,如今你我皆需休养生息,贸然出兵恐弊大于利,吾会与皇帝商议,每年赠你粟米菜蔬,棉花药材之类,相应的,你们也要拿定量的马匹来换。”
戎戈颇为意外:“马匹?”
“突厥人总不会想白拿吧?”明容笑了笑,“骑兵作战,马最为重要,中原的马种不如你们,往往吃亏在马上,自已培育良马,短期又达不到供给骑兵军队的数量。你们拿马匹换粮食,互惠互利。”
戎戈汗颜,若这皇后当真因为年少情分就给峪伦部空手套白狼的机会,怕可汗也不会心心念念了。
“皇后殿下。”
徐明容回过头,路平站在不远处行礼。
他现在是大理寺少卿,今日也在宴会上。
路平此时在这儿,估计是赵叔元的意思,徐明容不便久留,朝戎戈点了点头,便向路平走过去。
“叔元让你来找我的?”
路平笑着颔首:“见不到殿下,三郎正着急呢,快与臣回去吧。那峪伦部的使臣,说什么呢?”
“同我要粮的。”
路平笑意更甚:“果然被三郎猜到了。三郎见你二人都不在,便对臣说,若是殿下和使臣碰上了,必是要被拉着讨饭的。”
“说什么讨饭,这么难听。”明容瞪了他一眼。
路平欠身道:“别为难臣,都是三郎的原话。”
回到麟德殿,赵叔元果真蔫儿在龙椅上,手指不耐烦地点着桌子,见明容来了,眼睛微微一亮,挥手让人端了一盘酥山上来。
“喏,特意让人给你做的,你的有红荔枝,别人的都没有。”
“真是多谢你。”明容摸了摸他的手背以示安抚,顺势坐下端起小碗开始品尝。
方才在外面走了会儿,确实有些热了。
徐明容将方才的事情告诉他,赵叔元的脸色这才好了些。
徐明容边吃边道:“如今峪伦部也算漠北的一霸,边境安生,互市也可以慢慢考虑起来了。”
“嗯,过几日我会与张相公他们商议。你要不要也来?”
徐明容不明白赵叔元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让她参与决策,不过这种小团体会议的场合气氛相对松散,明容也乐得参加。
“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