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长篇小说《木黄会师》第十一集:石梁整编

长篇小说《木黄会师》第十一集:石梁整编(2/2)

目录

周球保站在五十一团的队伍前面,腰间系着条新缴获的皮带,那是昨天从黔军一个连长身上搜来的,还带着淡淡的皮革味。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在寂静的空地上格外清晰:“同志们!根据军团首长的命令,现在进行整编!”他打开手中的文件袋,拿出整编名单,“原一营营长李明,调任团副参谋长,协助我工作!”

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从队伍里走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他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是在洪湖苏区反“围剿”时留下的,眼神坚毅如钢。

整编命令一条条宣读着,战士们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农协会的乡亲们看着这庄严的场面,大气都不敢出。突然,人群里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十几个青年农民举着梭镖挤到前面,领头的是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他高声喊道:“红军同志,我们要求参军!跟着你们打反动派!”

是石梁农协会的积极分子王小虎,他身后跟着的都是村里的热血青年。周球保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欢迎加入红军队伍!不过参军要经过训练,你们先到新兵连报到,等整编结束就开始训练!”小伙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王大娘看着自己的侄子也在其中,既骄傲又担心,偷偷抹起了眼泪。

就在这时,队伍后排突然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周球保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瘦小的战士正蹲在地上抹眼泪,肩膀一抽一抽的,像只受伤的小鹿。周围的战士们围在他身边,低声安慰着。周球保走过去,认出那是红六军团的小战士小虎,甘溪战斗中失去了班长,一直跟在通信班后面。

“小虎,怎么了?”周球保蹲下身子,轻声问道。小虎抬起头,满脸泪痕,眼睛红肿得像核桃:“参谋长,我……我不想离开老连队……”他哽咽着说,“我的班长牺牲前说过,要我一直跟着三连……”

周球保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想起了甘溪战场上牺牲的王志坚,想起了那些永远留在困牛山的战友。他刚要说话,王大娘走了过来,把小虎搂在怀里:“好孩子,别哭了。红军都是一家人,到哪里都是为老百姓打仗。你看我侄子,刚报名参军,以后就是你的战友了。”她从口袋里掏出块红糖塞给小虎:“吃块糖就不苦了,要像个男子汉!”

小虎含着红糖,眼泪渐渐止住了。周球保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到新连队去,给咱们六军团争光!”小虎用力点了点头,跟着新战友走向队伍。农协会的乡亲们看着这一幕,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整编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士们按照命令重新编队,交换武器装备。游击队员们也没闲着,他们帮着抬伤员、送弹药,还把自家的门板卸下来给红军当临时病床。张老根的儿子小张是个木匠,正带着几个会员修理损坏的枪支,他们虽然不懂军事,却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红军。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枪声,紧接着是嘹亮的冲锋号声。周球保心里一紧,刚要派人侦察,就看见王震带着队伍回来了,张老根扛着缴获的机枪走在最前面,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报告首长!黑风口的地主武装被我们全歼了!缴获步枪三十支,机枪一挺,还有一大批粮食!”

战士们顿时欢呼起来,农协会的乡亲们更是高兴得敲起了锣鼓。贺龙笑着说:“好样的!这真是双喜临门!把缴获的粮食分给乡亲们,让大家都尝尝胜利的果实!”张老根大声应着,指挥游击队员们分发粮食,祠堂前顿时一片欢腾。

夕阳西下时,整编工作终于接近尾声。新组建的部队在空地上列队完毕,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周球保站在五十一团的队伍前面,看着眼前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高声喊道:“同志们!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过去的功劳属于过去,未来的胜利要靠我们共同争取!有没有信心?”

“有!”战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惊得树上的鸟儿扑棱棱飞起,在夕阳的余晖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农协会的乡亲们也跟着鼓掌欢呼,掌声和欢呼声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散。

晚饭时分,石梁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炊事班和农协会的妇女们一起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游击队员们杀了缴获的牛羊,全村老少都聚集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和红军战士们一起庆祝。孩子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老人们给战士们讲石梁的故事,其乐融融,像一家人一样。

周球保端着一碗米酒,走到苏小红身边。她正在给最后一个伤员换药,救护所里的草药散发着清香,那是李大爷和陈大爷特意配制的。“苏同志,辛苦你了。”周球保把碗递给她,“喝点米酒暖暖身子。”苏小红接过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今天多亏了乡亲们送来的草药,好多伤员的情况都好转了。”

她指了指旁边的竹篓:“你看,农协会的姐妹们还送来不少布条,说是给伤员做绷带用的。她们白天烙饼做饭,晚上还在油灯下缝缝补补,真是太辛苦了。”周球保看着那些浆洗得干干净净的布条,心里一阵温暖:“有这样的百姓支持,咱们一定能胜利。”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是红二军团的战士们在唱《欢迎六军团歌》,农协会的乡亲们也跟着唱起来,虽然歌词不太熟,但那份热情却感染了每个人。周球保和苏小红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希望。

夜色渐深,营地里燃起了熊熊篝火,照亮了战士们和乡亲们的笑脸。贺龙拉着张老根和王大娘坐在篝火旁,听他们讲石梁的斗争故事。任弼时虽然身体不适,却也精神焕发地和游击队员们交流着,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肖克和王震正在研究明天的行军路线,不时有农协会的老人过来指点地形,提供情报。

周球保躺在营帐里,却毫无睡意。他走出营帐,看见农协会的妇女们还在油灯下忙碌,她们正在给战士们缝制棉衣,王大娘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得格外认真。不远处,小张和几个青年正在帮战士们擦拭枪支,月光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银辉。

他想起了远在湘赣根据地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妻子临走时给他绣的布鞋补丁还贴身带着,蓝布上的蒲公英被汗水浸得发暗,却依然能看清细密的针脚。他仿佛看到妻子抱着孩子站在村口眺望,眼神中充满了期盼。而在这里,在石梁,他看到了同样的期盼,在乡亲们的笑脸上,在游击队员的眼神里,在农协会会员忙碌的身影中。

“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让所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周球保在心里默默发誓。他知道,这个愿望还很遥远,眼前还有无数的艰难险阻等着他们。但他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红军战士,更有千千万万支持红军的百姓。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团结一心的力量,这力量足以战胜一切敌人,迎来胜利的曙光。

天边的启明星渐渐升起,照亮了石梁的山峦和村庄。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红军战士和百姓们相拥而眠,他们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无声的歌谣,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深,预示着革命的火种必将燎原。明天,他们将携手并肩,向着永顺,向着胜利,迈出坚定的步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