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1/2)
第26章
萧景睿终究还是那个谦谦如玉的公子,不顾自己和谢玉之间的那些破事,下意识将谢玉挡在了身后,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住了夏冬。
夏冬没有为难萧景睿,只是说自己是来送行的,但言语间却透露出带着满满的杀气,谢玉苦笑,心知夏冬已经知道了当年的真相,他这条命啊,只能靠江左盟了。
靖王府中,萧梅生正在伺候言豫瑾喝药,萧缙生急匆匆的进来汇报了夏冬去送行的事。
萧梅生气鼓鼓的抱怨道:“缙生,娘还在养病呢,这些烦人的事情,你能不能少和娘说啊。”
萧缙生憨笑了一下,却没有改的意思,言豫瑾拍了拍萧梅生的手道:“行了,知道你心疼娘,这些日子侍疾辛苦了,娘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今天就搬回自己的院子好好休息。”
萧梅生嘟嘴道:“那娘可不能熬夜啊!”
言豫瑾答应了,不过会不会听,那就是两说了。
转眼就来到了七月,天气热,又在国丧期,萧景琰不能光明正大的带着妻女们出京避暑,就连一向喜欢往外跑的萧瑶生也呆在了府里。
言豫瑾见状,便借了言府的先生们来给萧景琰父子上课,就连萧梅生也没逃过,跟着先生们学算学(数学)。
萧景琰这些年一直在外面跑,少有这么长的时间呆在金陵,且手上还没有太多的政事,既然先生都请了,萧景琰也就跟着学。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萧景琰是这么觉得的,只是短短几天,他对事务的理解就深了一成,也更耐得住性子继续学习了。
几个孩子中,萧庭生和萧缙生是爱看书的,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怨言,萧梅生只是多了门算学,虽然难,但还能接受。
唯有萧瑶生,纯粹的武人脑袋,那是一点书都看不进去。
可惜,大家都在学,萧瑶生再闹,还得学,这就显的十分痛苦了。
四个孩子一起学习,两个学霸,一个勤能补拙,一个学渣,可想而知萧瑶生有多痛苦了。
与此同时,林殊与十三先生正着手除去秦般若师傅璇玑公主留下来的暗桩。
璇玑公主是滑族人,滑族被大梁灭族后,她就被打入了掖幽庭,比起别人,璇玑公主无时无刻不想着复国,于是她一边在掖幽庭发展势力,一边勾搭上了夏江。
璇玑公主能认识夏江,多亏了寒玉竹,要不是寒玉竹心软救了璇玑公主一命,璇玑公主哪里有什么将来。
可惜,璇玑公主不是个感恩的,借着寒玉竹勾搭上了夏江,闹的夫妻两人分道扬镳不说,还想要寒玉竹的命。
好在璇玑公主早逝,没能掀出更多的浪花。但滑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些人看复国无望,大梁百姓也不再迫害他们,而是将他们当作了同胞,就不再想着复国。
所以璇玑公主死后,滑族就分为了两派,一派以秦般若为主,主张复国,一派以隽娘为主,主张和大梁和平共处。
秦般若遵从师命投靠了誉王,隽娘见寒玉竹投靠了言豫瑾,便跟着寒玉竹一起投靠了言豫瑾。
眼看滑族姐妹一个个被林殊除去,隽娘不是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可她也知道秦般若等人的复国心一日不死,这样的事情就会继续发生。
言豫瑾也不是什么恶人,这些年虽然用滑族的人,但也没有太过,除了早年埋进去的人,近七八年都没有埋过人。
至于掖幽庭的人,多是早年璇玑公主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心有不满的都在十三年前被梁帝处理了,比如安康的母亲,当时的禁军也被梳理了一边,剩下的只为活命的,不少都投靠了言豫瑾。
言豫瑾也不指望她们做什么,收留她们只图一个心安,时常给那些孩子送吃食,也不全是为了安康,更多的是安抚那些投靠她的人。
不过这一切萧景琰并不知道就是了。
转眼便到了静妃的生辰,言豫瑾虽然不喜静妃,但还是早早带着萧梅生和萧缙生进宫为她贺寿。
萧梅生对静妃的感官很是一般,因为她是养女,静妃一向忽视她,现在又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本还有的那一丝好感荡然无存。
卫敏儿自幼在言府长大,虽然言豫瑾的母亲言卫氏对她很好,但言卫氏早逝,她在言府的地位就显的很尴尬,故而她挺自卑的。
早年言豫瑾的舅舅不是没有想过让林殊当自己的女婿,只是卫敏儿还没及笄,太皇太后就给林殊和穆霓凰赐婚了,林卫两家结亲的想法腹死胎中,当然梁帝也不会让林卫两家结亲就是了。
卫敏儿虽然失望,但也没想着当小,她堂堂卫氏嫡系长女,那家嫁不了,非要去当个小,除非是梁帝故意。
梁帝虽重权势,但还没到这个地步,这样一来,倒是显的静妃和言阙不当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