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1/2)
第46章
跟林燮比起来,谢玉的上位之路就没有那么光彩了。
谢家原本也是侯爵世家,只是先人没能力不说,还净整幺蛾子,所以到了谢玉这一代,空有名头,其余什么都没有,按理说他这样的人是娶不到公主的。
可谁让笠阳长公主未婚先孕,急需找人接盘呢?
谢玉是爱笠阳长公主的,可他希望笠阳长公主是自己一个人的,所以他容不下萧景睿。
可当萧景睿给他带来了天泉山庄后,谢玉的杀心终于渐歇,萧景睿活了下来。
但这一切还不够,谢玉和林燮一样,娶了梁帝的妹妹,可是在梁帝那里,他谢玉永远比不上林燮,林燮可以手握七万赤焰军,还有个皇子外甥,可他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谢玉的心机手段差吗?不差,可他就是升不上去,为什么?因为上层垄断了一切,不是他一个娶了公主的穷小子能够挤进去的。
如果林燮的政治素养,或者说政治敏感度能够更高一点的话,谢玉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了,可偏偏林燮那那都好,就是脑子不够。
作为梁帝心腹的夏江早早就察觉了梁帝对林燮的不满,只是碍于当时梁帝对祁王的信任,夏江只能蛰伏。
可当祁王一天天的长大,梁帝一天天的老去,正值青年的储君和正值壮年的皇帝之间终有一战,要是祁王懂得收敛,或许他的下场会好一点。
但不知是否因为梁帝对其过于宠溺,导致祁王一直没有看清君父两字,还是祁王不愿意接受梁帝对自己的不喜逐渐加深……总之祁王非但没有收敛,还不断的劝说梁帝接受自己的想法。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面对祁王永无止境的劝说,面对献王等人的夸赞,梁帝的心最后偏向谁,一目了然。
哪怕是以虚怀纳谏出名的李二,年暮之时不还是犯浑了吗?
本就疑心病重的梁帝会选择除去林家和祁王,不奇怪,就算没有夏江和谢玉,还有陈江、柳玉等等,这是大势所趋,那么夏江和谢玉是怎么做到的呢?
夏江出生悬镜司,由他负责捏造冤假错案,谢玉握有兵权,由他来除去林燮和林殊。
那么从那里下手呢?夏江的徒弟夏冬的夫君聂锋是赤焰军的前锋,那就从他开始吧。
先是由李重心模仿聂锋的笔记写一封告发信,可信再像,梁帝不信怎么办?
言阙曾经说过,他会选择梁帝,是因为梁帝原本也是个礼贤下士、虚怀纳谏、温厚贤能的人,他有自己的抱负,有能力有手段。
不要说什么大梁是在祁王手里才变好的。
先帝昏庸,死后大梁还发生了五王之乱,梁帝是在一片废墟中登基的,那时宸妃还没有嫁给梁帝,没有梁帝给打好的基础,祁王拿什么来施展他的抱负?
可大梁在梁帝手里从巅峰走向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梁帝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一切还是要从赤焰案说起。
刚开始梁帝看到祁王和年轻的自己一样,是什么感想呢?当然是老怀安慰,觉得江山后继有人,再然后呢,如鲠在喉。
祁王最风光的时候,梁帝才四十多,不到五十,他皇位还没有坐够呢!
夏江和谢玉的动作,梁帝不是没有看到,可他从来没有想过会这么惨烈。
当时的大梁蒸蒸日上,周围的大渝、北燕、南楚、东海都感觉到了压力,他们都想除去所向披靡的赤焰军,所以有了大渝二十万大兵压境,林燮带兵出征一事。
要说夏江和谢玉有没有勾结大渝做掉林燮父子,肯定是有的。
梁帝只给了谢玉十万兵马,十万对七万,谢玉未必能赢,那么再加上二十万的大渝兵呢?那就轻轻松松了。
林燮和林殊刚打退大渝的二十万兵马,谢玉就带着人赶来了,不宣旨,不招降,林家父子就此命丧黄泉,赤焰军被全歼。
大渝付出了三万精锐为代价,里应外合之下,覆灭了赤焰军,对于大渝来说,这笔账划算。
对于夏江和谢玉来说,除去林家,一家有了出头之日,一家不用担心被取缔,划算。
就这样,威名赫赫的一代帅府就此消失在了众人的面前。
接下来呢?当然是要借着林家将祁王拖下水了,有祁王在一日,林家的案子就有可能被翻出来,有祁王在一日,他们这些小人就不能登庙堂之高。
朝堂上不是没有帮祁王和林家喊冤的,可喊冤有用吗?没用,喊冤的人还被夏江和谢玉等人一律按照祁王同党算。
这一切难道梁帝不知道吗?梁帝或多或少是知道的,但他什么也不能做,朝堂内外联手依据杀了七八万人,难道少他一个梁帝吗?
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梁帝只能顺应民意,反正百姓是健忘的,反正朝臣们还听自己,反正自己的地位还稳固……
日复一日的自我催眠下,祁王真就成了逆子,林家真就成了叛臣,直到林殊浴血归来,直到萧景琰在林殊和言豫瑾的共同扶持下重新站到了梁帝的面前,梁帝才回过味来,原来当年祁王真的没有谋反。
说起来,萧景琰比祁王幸运就幸运在,他崛起的时候,梁帝老了,他已经起不了打压萧景琰的心了,江山终究要后继有人,他自己没有开一个好头,可他希望能留一个好的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